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安德森在《小镇畸人》中淡化了传统小说中的情节要素,而大量运用了心理描写、精神顿悟、象征等手法,按照人物的心理变化轨迹来表现复杂社会背景下人类深刻的精神危机。《小镇畸人》是美国文学史上较早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对其后小说心理现实主义的发展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重复意象在安德森的小说《小镇畸人》中对刻画畸人主题所起的作用.根据查特曼叙事理论中提到的叙事三要素中的人物和环境的角度出发,利用深层-表层结构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意象重复,指出人物的意象重复让读者对小镇畸人的整体形象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环境意象的重复和交流媒介的意象重复则是促成畸人形成的内外原因.这是人类面对大环境的变化时经历的痛苦历程的缩影,提醒当代人要警惕类似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疾病,避免重蹈畸人的覆辙.  相似文献   

3.
六六小说《蜗居》自出版以来,吸引了无数读者,使其颇具研究价值。小说中的流行语在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特色,为小说语言增添了一定的光彩。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通过对小说中的流行语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其在选择流行语上有四个特点:经济性,旧词新意、幽默和不规范性。同时呈现出三大艺术效果: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新鲜感;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人物背景;突显时代特色,体现小说《蜗居》的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4.
《小镇畸人》是安德森在经历了城乡两种不同文化后,在“芝加哥文艺复兴”的影响下创作出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它比安德森尝试阶段的作品具有更丰富的思想蕴含和更独创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思想上,作者把城乡文化的冲突集中在人物内心深处,从而创造出美国文学史上全新的畸人形象。在艺术上他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的、与古老传统小说形式大异的“新的松散”形式,即是对小说表达主体心灵的自由的追求,而这正是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圣经文学的渊源影响是经久不衰的重要研究课题,其叙事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世作家的创作。从文本表层看,《小城畸人》与《圣经》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叙事的统一性是一种基本的美学品质。从文本深层分析,《小城畸人》与《圣经》在叙事统一性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文本人物角色的功能方面,两者都具有联结各个叙事单元的功能性人物。圣经叙事的统一性主要通过重复的模式来体现,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中巧妙地运用了反复出现的意象、框架和主题来论证其叙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小说理论中的视角是指故事由谁来叙述和故事站在什么位置来叙述的方式。通常而言,小说的视角有内视角(叙述人等于人物)、外视角(叙述人小于人物)和全知视角(叙述人大于人物)的区别。然而正如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所指出的那样,作为艺术作品的小说没有完全独白式的讲述,也不可能只采用戏剧式的显示,小说正是在两者遮蔽与敞开的张力中产生了特殊的审美效果。本文以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下简称《巴》)为例,分析传统小说的视角艺术和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7.
《小城畸人》中的表现主义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论文通过对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的文本解读,分析了表现主义手法在该小说中的运用,阐明了表现主义在《小城畸人》中突出地表现在营造幻象、虚拟现实、运用重复意象来营构象征、在故事结尾将表现人物生命冲动的瞬间定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和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虽然背景不同,但都体现了作家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人文关怀。《阿拉比》中的少年在孤独中顿悟,顿悟后却又陷入《纸团》中医生的孤独,现代人似乎逃脱不了孤独的命运。作为有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的现代作家,作者在作品中探索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并对人类的命运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小说节奏是小说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对现代意识流小说尤其如此。英国现代小说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在其小说《达罗卫夫人》中 ,通过主导意象海浪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 ,从而创造了诗一般的小说节奏 ,使得整个小说像一首人物情感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10.
《巴比特》是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代表作,亦是他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小说中,以巴比特为代表的人物过着“表面风光,内心彷徨”的生活,他们寻求各种方式为自己空虚乏味的生活制造快感,然而在片刻愉悦之后,却又产生深深的且无法摆脱的负罪感。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了商业文化背景下大众快感与罪感的来源,并揭示了商业社会中人们在享受快感、经历罪感之后,最终陷入一种无助感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一个迷途的女人》的生态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现代作家薇拉.凯瑟的《一个迷途的女人》再现资本主义社会工业迅速的发展伴随着自然生态的失衡和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展示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是一部充分显示作者浓厚的生态意识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刘鹗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的《老残游记》在近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鹗同时又是一位慈善家,庚子年在北京进行的慈善活动,表现了他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同时, 刘鹗在政治上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本文谈到的《上政务处书》,写于日俄战争期间,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太谷学派“养天下为己任”思想的具体体现。过去不为人所知。研究刘鹗的政治思想,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一出版便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胡赛尼也因此获得了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小说中不仅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还蕴含着作者对战争、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揭示小说中所描绘的战争带给自然的破坏、阿富汗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失衡现象,探讨其中的生态意蕴,探寻作者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小说家珍妮弗·伊根的小说《恶棍来访》是一部创新实验作品,小说的叙事结构突破常规,细节设置十分巧妙,一些批评家因此称之为“后后现代小说”。小说第10章“灵魂出窍”借鉴修辞叙事学的叙事模式,打破内在研究与外在研究的界限,并运用第二人称叙事模式对叙事交流的作用,揭示出其潜文本。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带给读者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而且也使读者充分了解到美国吸毒青少年同性恋者的生存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司各特之《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在其本国就引起了一定反响,加之翻译家林纾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经他“加工”过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虽与原作有所出入,有失其“信”,但此作却取得了更高的文学价值,成为我国近代的翻译名著,大大丰富了“译介学”理论的内涵。另外,它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很大轰动,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嬗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当代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赢得了文学界广泛的赞誉和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喜爱.<问题的核心>是他最有争议的宗教小说.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来论证小说中的人文主义特色及其对作品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人鼠之间》是一部拥有沉重而巨大意义底蕴的作品,有着无限可供阐释的空间,从中寄寓着作家对世界和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领悟。与其说它是一个关于梦想与友谊的另类神话,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人类生存命运的现代寓言。它在多重隐喻的海面下,揭示了现代人生存的处境:无奈、孤独、绝望。  相似文献   

18.
西汉学者刘向撰写了许多以“说“命名的叙事性作品,他还增设了“小说家“这一诸子学派,这些证明刘向具备了说体文思想。刘向的说体文思想包括:说体文的内容为诸子辩说,说体文的特征为情感性、譬喻性、说理性,说体文影响“小说家“的增设。这些对说体文及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格萨尔王》是阿来以一个小说家的方式重述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故事新编。现代视角的切入与作家个性化的叙事、阐释方式赋予了民间传说理性的高度和异常繁复的精神意蕴。从活态到固态,从民间传说到作家创作,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既保持着密切的互文性,又经历着逐步疏离自身文类独有形态的差异性,体现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精神与现代理性的审美错综。《格萨尔王》通过插入文本和有意味的文字重述神话,阐释历史,透视人性,同时融入对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对人类自身发展困境的哲学思考。故事的外壳是人、神、魔大战的魔幻世界,深层意蕴则是关于神性与魔性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寓言。  相似文献   

20.
在"三国热"的影响下,三国故事已然成为日本历史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华裔历史小说家陈舜臣也对三国故事情有独钟,开始从日本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立场上去审视三国历史与人物,突破了《三国演义》的固定视角和历史演义写法。在历史小说写作理念上,陈舜臣继承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传文学写法。而在三国历史观上,他颠覆了"拥刘反曹"的正统观,从多元标准出发去衡量三国历史与三国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