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自幼深受基督教文学和古希腊神话文学的影响,在其经典小说《苔丝》中有大量的神话原型人物以及意象,原型的注入使小说人物的性格更为鲜明,同时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气氛,也从结构上赋予了小说一种浑然天成的悲剧气质。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还乡》中 ,男主人公约布赖特·克林的命运追寻着普罗米修斯及俄狄浦斯王的轨迹 ,充满鬼魅色彩的女主人公尤苔沙也具有神话中悲剧女王的特性。《还乡》在写作上选择了神话原型暗示的角度 ,体现了哈代独特的宿命观  相似文献   

3.
以古希腊悲剧观照哈代小说的命运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希腊悲剧的视角切入,阐述了哈代小说中命运色彩的丰富内涵。在他的小说中,命运以神秘的大自然、遗传与因果报应、偶然与巧合、本能与欲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体现了哈代对古希腊命运观念的认同,展现了命运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又包含哈代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在哈代的小说中,上帝的存在是缺席的在场。哈代对进化论的推崇,对异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上帝的讽刺和怀疑似乎都证明威塞克斯是一个上帝缺席的世界,但小说中到处可见的十字架却成了上帝来过又离去的证据。哈代笔下的十字架,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作家依然以神性为中心的终极价值依据。虽然上帝已经隐退,但哈代仍然保留了他的席位。  相似文献   

5.
哈代小说在艺术上体现出鲜明的狂欢形态,主要表现在狂欢广场和广场语言两个方面。一方面,哈代小说中描述了大量民间节日狂欢场景、聚会场所、乡野舞会、酒馆等狂欢广场,在这些狂欢化的场景中,表现了解构等级秩序的狂欢精神;另一方面,哈代小说中威塞克斯居民的对话体现着鲜明的广场语言的特征,在他们的话语中表现出鲜明的狂欢因素。  相似文献   

6.
《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创造了一种新文本,将其命名为“现代小说神话”可以建构有效的阐释框架,是当代“重述神话”的世界文学潮流的本土示例。现代小说神话将历史置于神话语境中,以小说文体发掘神话的诗意品质,赋予文学以超越现实、拯救人生的当代功能,  相似文献   

7.
哈代小说充满了对威塞克斯世界自然的描写,在这些描写中,体现了哈代鲜明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主要表现在两点:首先,表达了生态整体观,具体体现在建构人与物的平等和谐关系以及对动植物所作的灵性描写和对人与动植物亲合关系的展现。其次,描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具体体现为人类心灵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文章还阐释了哈代小说生态观的文化意义和哈代的民间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8.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内涵丰富又复杂,一直是国内外哈代小说研究中的一些分歧性意见所在,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社会悲剧意识:1.经济困境;2.现代精神文明对人性的扭曲;3.新旧两种文明撞击中人物精神世界的分裂和痛苦。二、命运悲剧意识,哈代对威塞克斯地区人物文化心态的准确把握。三、生命悲剧意识,源自哈代的对生活的悲剧性感悟,1.个体生命的现实困境;2.人类群体的宇宙困境。  相似文献   

9.
哈代人物的自然激情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物塑造方面,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人物几乎没有直接的对立面,即没有与正面人物直接冲突的反面人物。象狄更斯笔下凶残的恶棍,在哈代小说中是没有的。读者所能明显感觉到的,就是哈代的人物都充满激情和人性的特点。有研究者谈到:“必须注意的是在哈代的世界里,有一小部分象巴尔扎克的激情或野心在起作用……爱的本能深入到人性的核心,这个本能问题差不多变成了一个使他无法摆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其小说的悲剧美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哈代本人对于悲剧创作手法的自觉运用。文章分析了哈代小说中的多种悲剧创作手法,对哈代小说的悲剧美作了一次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聂珍钊副教授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现在摆在读者的面前了。这是一部力图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全面而深入、拓新而辩证地评析哈代的社会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艺术美学理论和小说创作品格的专著。在充分汲取并发展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全书无论结构的模式、内容的安排,抑或技艺的考究、论证的方式,均有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哈代小说研讨中,此书具有深化系统的实际意义与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我有幸先读这部著作,党得自己获益匪浅,很想借此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12.
哈代作为英国19世纪后期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表现出独特的神秘风格。哈代小说神秘形态的形成与威塞克斯民间宗教有很大关系。因受到威塞克斯民间宗教中万物有灵论的影响,哈代在作品中描述了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满灵性的大自然;二是鬼怪、幽灵的超现实意象;三是超现实的神秘现象。哈代小说的神秘风格中隐含着哈代对民间价值立场的坚守,表达了哈代理想的民间秩序。  相似文献   

13.
哈代的宿命观与他笔下的悲剧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是继狄更斯、萨克雷之后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他出生于英国西南部的农业地区──道塞郡,并在此成长和度过自己的大半生。一方面哈代看到他所遇见的危机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变化,善于在自己笔下的主人公的个人命运中反映出整个劳动阶层社会悲剧的许多典型特征。因而.从表面看起来,哈代作品的地方“农村”主题,却变成了阐明一大套社会政治问题的手段。另一方面,哈代几乎把一切注意力集中到英国农村的命运和农业工人的状况上,他把大不列颠向帝国主义发展过渡时期英国农村的小资产阶级宗法…  相似文献   

14.
哈代小说与民俗有不解之缘,民俗事象构成哈代小说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情节,规定了故事的发展方向和人物的命运轨迹,在时间上规定了情节发展的节奏,在空间上限定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民俗事象也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环节;此外,民俗事象还构成小说细节,深入到小说肌理,发挥润滑链接的作用。民俗化叙事是哈代小说鲜明的艺术风格,民俗文化内涵是哈代小说重要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5.
哈代的小说,在形态上存在着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借鉴、兼容乃至潜移倾向。本文以威廉·阿契尔的"戏剧"理论为根据,着重探讨戏剧艺术在哈代小说结构中的运用。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小说在结构上存在着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他的小说结构富有戏剧结构特点。哈代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戏剧艺术中的"冲突"、"激变"等技巧,以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读者由此获得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16.
小说《还乡》出版于1878年,是哈代自1871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计出无奈》以来的第六部小说。但许多评论家通常把它看成哈代的第二部重要小说,第一部他们认为是1874年出版的《远离尘嚣》。《远离尘嚣》是哈代的成名作,也代表他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点:表现了作者创作上由喜剧向悲剧过渡的开始,《还乡》的间世基本上完成了这一过渡。“《还乡》是哈代持久的悲剧创作中的第一次全面尝试”。循着这条路线,在以后的十七年中,哈代为他的读者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完整世界,一个充满着复杂矛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哈代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是明显的,对其小说《卡斯特桥市长》的分析可为此提供个案视角。从小说主人公亨察尔与古希腊神话人物俄狄浦斯的故事模式的比对,可以看出哈代对古希腊命运悲剧遗绪的继承,可以看出主人公亨察尔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也是命运悲剧;通过对亨察尔这一形象的重新解读,可以从四种原型模式来观照《卡斯特桥市长》。  相似文献   

18.
哈代:男权神话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然而,在男性所创作的文本中,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作者情感抒发的载体。哈代以男性的观察视角、男性的叙述模式和男性的话语将四部小说中的女性塑造成企图反抗、有所追求的但具有美德的女性形象,但是仍然不得不依附于男性,屈于从属地位,体现了男性文学中妇女的理想模式。如果我们说哈代是位戴着面具的男权神话的缔造者,那是因为从表面上看,哈代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而真正的本质是他通过语言叙述暴力,对这些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进行歪曲、压抑和扼杀,表现出他自身以及男权社会对这类女性潜在的恐惧与焦虑。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很大程度归因于他在小说中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分析反射出的哲学思想。本文以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为基础来分析其小说中深厚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远离尘嚣》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系列的真正开始,然而与他的《绿荫下》和后期悲剧有明显不同。它兼有前者的浪漫和后者的悲怆,是一部出色的悲喜剧,也是哈代第一部成功之作。木文首先提出小说的过渡性质,然后从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自身的冲突这三方面具体分析小说本身的悲喜交加的风格以及在哈代小说中的过渡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