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哈贝马斯所谓的公共领域是跨市民社会、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的一个不纯粹公、也不纯粹私的中间体.在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的进程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逐渐融合,标志着以批判和监督功能为主要特征的公共领域衰亡了.以公民社会为底蕴和后盾,现代公共领域的培育与提升对我国政治现代化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准公共产品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准公共产品亦称准公共消费品,是指公共性与私有性两者兼备,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产品. 萨缪尔森将纯粹的私人产品与纯粹的公共产品的区别用数学公式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是近年来公共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纵览近八年来CNKI的研究文献,国内学术界从不同领域和视角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展开研究,提出了以政府为核心的政府主导机制、以私人组织为主体的市场化机制、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化机制以及政府、私人组织和社会组织横向合作的合作型机制四种供给方案,并进一步探讨了四种方案的功能、运作逻辑和面临的困境.目前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研究还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应加强对不同供给机制的适用条件研究,二是应注重探索农村区域差异与供给机制选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政治理论的论述中,公共与私人既是政治空间的概念,又是政治价值的辞藻。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中,人们常常看重公共领域的结构与功能。其实,维持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巧妙的均势状态,才是现代政治社会支撑起公共空间最重要的事务。公共化的危险在于,私密空间的彻底公共化,将公共的价值作为侵入私人生活的理由,从而使公共变异为专制的手段;私密化的危害在于,沉浸在私密空间中的人,彻底拒绝担当公共责任,从而使政治社会丧失了存在依据,也会因此有利于个人专断。只有维护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均衡态势,才足以有效捍卫公正公平的民主宪政状态,进而有力地保护公共利益和私人生活。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热点问题。事实表明“人肉搜索”进入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后发挥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其形成有社会环境、大众心理等各种原因。现实因素和网络生活相互交融使得“人肉搜索”不只是表现为一种网络工具,其中的是非之争、道德建构才是网络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共领域的嬗变与有限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从阿伦特对公共领域的提及和关注到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历史追溯,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公共领域的孕育到嬗变,从社会转型中对公共领域的呼唤到网络社会崛起中公共领域的有限建构,公共领域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有三个构成要素,即公众、"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公众媒介和公共场所;有四种类型,即代表型公共领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自由主义模式)、平民公共领域以及公共领域的福利国家大众民主模式.公共领域既是17-18世纪欧洲历史发展中的历史实在,更是一种理想模式,是哈贝马斯用于进行社会批判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后,是德国从近代向现代过渡的转型时期,市民走出以家庭为核心的私人领域,进入公共生活,是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以文学形式,再现了市民进入公共生活的要求、途径和存在的问题。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塔社经历,描画了一个建立在开明贵族与市民互动基础上、趋于等级平等的共同体,展示了未来公民社会的理想形态。小说同时对这一过程中情感和天性等私人领域品质的丧失,进行了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经济学家大多热衷于使用以新古典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思维来解释、分析中国的社会经济现象以及使用它来完善和设计中国的社会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思维应用于中国实践的同时,必须考虑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1)我们探究的是私人领域的问题还是公共领域的问题;(2)当前公共领域的问题主要是要素投入还是制度完善的问题;(3)社会制度的完善或设计主要是基于力量的博弈均衡还是渗入了有关社会正义的伦理因素.显然,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在公共领域,其核心是社会制度的完善问题,而任何社会制度的设立都不能纯粹由个体之间的力量决定.但新古典经济学侧重的却是私人领域,是在制度相对完善的情况下通过个体博弈来探究个体行为和解释社会制度,并基于伦理实证主义将现实制度合理化,因而以这种经济学来改造中国的社会制度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扫盲运动"为考察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提供了契机.研究在Solow模型中引入私人人力资本和公共人力资本,发现公共人力资本投资能显著提升均衡公共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提高均衡产出;以1982年识字率作为"扫盲运动"的代理变量构建地市级横截面数据,实证结果显示,公共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市场表现两个渠道发挥对公共人力资本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相对贫困、欠发达、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地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理想的公共领域就是“市民阶级的公共领域”,或自由主义模式的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哈贝马斯详尽分析了市民阶级公共领域获得政治功能的历史进程,并据此论述了市民阶级公共领域之政治功能所具有的实践意义它保证理性地解决政治问题,而不再诉诸赤裸裸的暴力,以社会交往的理性化促成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的理性化;它赋予市民社会自我调节机制以规范化了的地位,并以自身坚持的公共性原则,成就了一种适合市民社会需要的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2.
自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以来,此一术语已成为中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理论架构。对哈氏这一概念的运用,尽管可超越这一概念所产生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不能脱离其核心内涵,即公共领域构成的四个"要件":必须以市民社会的形成为其存在条件;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关心普遍利益的公众;必须形成具有批判性的公共舆论;必须具有公共媒介和公共场所。根据这一标准,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用于对当代中国网络空间的分析时,可认为网络空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只是一种"准公共领域"。从"准公共领域"迈向"公共领域"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与市民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是现代性确立的重要标志和现代性个体主体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市民社会受资本逻辑的支配,成为私人利益的战场,从而使得现代性走向了自我悖反;市民社会中公共领域的诞生揭示了现代性自我救赎的希望;公共领域追寻公共性,是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以及市民社会内部的利益个体之间通过自由沟通以形成理解、或通过商谈以达成妥协的机制或制度化渠道。公共领域可以调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成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性自我救赎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西方政治主要关心的是公共领域问题。而中文的"政治"主要是管人理事的问题,更多的是同权势地位和权力直接相关。近代以降,社会领域在西方出现了。它彻底改变了西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含义,使得政治不仅保持着传统的公共性含义,而且也有了同国家政权相关的新语义。然而,在当今中国的政治哲学研究中,对于公共性这样的真正政治含义则重视不够,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国家权力这样的问题上。这样,公民社会或公共领域的建立这种也许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问题便被排斥在了政治研究之外。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种和而不同的社会,此矛盾体中必然存在着差别与冲突,在其相互制衡的过程中又相互促进,最终达到社会的相对和谐。和谐社会是以社会的整体结构性和谐为其前提和保障的。然而,我们很遗憾的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市民社会始终处于发展的不充分雏型阶段[1]。市民社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能力日渐完备,且在各种经济理论的视角下,公民能力日益能量化。从公民能力发挥功用的实践来看,它以变量的形式存在,会对政治生活产生具有正负效应的结果。因而,现代政府需要认真对待公民能力的发挥,并努力提升公民能力正效应,实现公民能力与政府行为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对当代市民社会理论做出过突出贡献。通过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和“生活世界”两个描绘资本主义不同时期图景的独特概念引入对市民社会理论的讨论,开启了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新视角,也使我们对资本主义国家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但由于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其理论本身也存在许多固有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公共领域理论作为分析中国社会和舆论现象的常用工具,引发了我们对理论使用方式的反思。阿伦特理论中对人的主体性的重新确立、反思和批判带给人类巨大灾难的极权主义起源、提出解决现代代议制民主困境的方案这三点共同形成了最初孕育公共领域理论的支架。哈贝马斯在阿伦特基础上建立起的公共领域理论则承载了更多现代社会的因素,既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大众民主的可操作性,又力图在制度层面取得突破。不过,在以当代中国的社会脉络和问题导向为中心而大胆使用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理论的同时,既要注重概念背后历史内容的探讨,又要警惕被单一框架的先见束缚住思维。应通过建立有实践内涵的话语空间将个人、社会与国家勾连起来,完成对公共领域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上我国的检察理论研究者往往是从国家权力的层面,在宪政结构的范围内对检察权进行自上而下的审视.本文从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从权力承受者的角度,自下而上地去关注检察权的现在以及未来,进而以社会伦理观念为依据,从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检察权行使的公开性、及时性,检察机关执法理念应注重民主理念的填充、司法信用原则的恪守、应体现公序良俗等方面,构建我国检察权的公信力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诞生与迅速成长,为真正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中国的网络空间亦已具备公共领域的雏形和基本功能。但现实的网络空间仍处于自然状态,存在诸多不足,受网民素质、行政监管、经济利益等因素的掣肘,尚未形成真正的公共领域。在避免治疗比疾病本身更糟的原则下,多措并举,网络的革命性功能将得到放大,从而有助于打造一个和谐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