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参考报》1994年3月9日转载了西尔维亚。钠萨今年1月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专稿,指出经济迅速增长并不一定会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 过去,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那些想要使经济迅速增长的贫穷国家,必须预料到贫富之间的差距会日益扩大。而且,在里根时代,许多人认为,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像美国这样的富国。 但是,许多经济学家如今在修正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审计环境的重大变化 ,要求重构包括审计假设在内的审计理论体系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和推动审计实践的发展。本文以莫茨和夏拉夫提出的八条审计假设为代表 ,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审计假设受到的冲击 ,重新构建了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审计假设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脑皮层成像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皮层成像技术是近年出现的较有前景的脑电三维成像方法。本文通过对其成像过程物理实质的分析,提出了新的成像计算公式,使计算过程得到简化,计算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受白璧德文学创作观的影响,梁实秋的文学创作从起初的浪漫主义转向后来的古典主义,而他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及批评框架,甚至某些批评方式基本也都源自白璧德,二者存在着一种理论联系。但白璧德对梁实秋的影响,并不是一套现存理论对一个空虚头脑的单向灌输,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契合。同样,新人文主义从美国移植到中国,也不是简单的时空变迁,而是一种"古今之争"的语境转换,其中蕴含着当时一批知识分子沟通中西进行文化选择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从尼采、柏格森到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哲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自由理论,这种理论在西方社会和哲学界曾一度广为流行。对于这种理论,本文想从如下几个方面作出评价:①这种自由理论的出发点是“孤独的个体”,其终点是个人主义。②这种理论认为:人没有既成的本质、要求人们自己实现其自我。③这种理论否定存在有任何绝对的价值,并要求重新评价一切价值,它提醒我们要用自己手中的自由和自身的价值准则来决定自己的命运。本文还试图描绘这种理论自兴起、演变到破灭的过程,并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这一过程的内在逻辑,以及马克思主义和尼采、萨特之间的原则分歧。  相似文献   

6.
一种关于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关于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点(美)BarryJ·Zimmerman著李宗林译二十多年来,从事社会学习研究的人们进行了大量有关自我调节学习,诸如自我强化、心理奖赏延迟、目标确定、自我效验、知觉、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下面讨论的问题即是在...  相似文献   

7.
对于给定的透镜.将入射光区称为物空间,在物空间成像为虚像称虚像区,折射光区称为像空间,在像空间成像为实像,称实像区。如图1所示。如果物、像空间折射率相同且小于透镜的折射率,则凸透镜是会聚的,凹透镜是发散的。物经过透镜成像不论在物空间,还是在像空间,物、像、光心三者共线。物距“,像距 v,焦距厂三个物理量符号规定实为正,虚为负。u、v 同号  相似文献   

8.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问题——兼评一种观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生产要素价值论,即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对增进社会对富或其价值都做出了贡献,因而也就认可它们有权按般各 自贡蔽的大小取得相应的分配份领 生产要素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现阶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营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当然,一般的劳动、土地和资本这些传统的基拙的要素则仍然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这种理论是对社会财富或其价值增进的主要动 力和基本条件的认识的科学成果,最初是由西方贵产阶级经济学提出来的,现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思想财富。试图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 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行不通的,也有悴马克忍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都说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强,每一次外域文化的入侵都遭受了不可逃脱的文化厄运。“入乡随俗”的文化理念在经历每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后逐渐升格为文化意志,以至于国可破、家可亡、血可流、头可断,似乎只要文化不死,那么民族就不会亡。于是,有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误以为这是中国文化的神性所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五千年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外域文化的每次入侵之所以没有找到恰准的切入点,并不在于这  相似文献   

10.
研究近代科学起源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论据充实了以下这些看法。第一,与普遍的看法相反,在现代无神论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与诸如伽利略、梅尔森(M.Mepceнн)、笛卡尔、波义耳和牛顿等现代科学奠基者的观点之间没有任何明显的联系。他们的机械论的方法论建立在二元论的体系上,而这并不是偶然的。第二,甚至这一局部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其中自然界被机械地解释)也与种种新发现已经没有什么联系,而  相似文献   

11.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形成的农民工研究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局限性。在回顾国内外有关人口迁移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移民研究的新思路在于以城市新移民概念为核心,摆脱城市-农村二元对立的思维,将移民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方式来看待,重点关注城市新移民通过社会融合所引发的城市社会重构,从而带来城乡二元结构消解,最终实现城乡和谐社会的过程。"城市新移民"研究思路的转变对理解我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对策意义。 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信仰的基本提法和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信仰的基本提法和观点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在《邓小平文选》第3卷中,有一系列关于共产主义信仰(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提法和论断。深入领会这些提法和论断,对于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中的两种基本观点是“结构的”观点和“日常生活的”(或“互动主义者”)观点。其中,结构的观点比较早,可以称之为社会学的古典观点。这是迪尔克姆和大多数早期社会学家的观点,其基本思想如迪尔克姆所宣称的:社会超越于组成它的个人之上。结构的或宏观社会观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着眼于社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依存。日常生活的或微观社会观起初生成于美国,尽管对其有重要贡献的(思想)在欧洲社会学家G·西梅尔和M·韦伯的早期著作中就出现了。它基于这样的观点:社会中个人成员与他们的看得到的交往和行动是社会的基本实际,必须从这里推导出结构的通则。持日常生活观的早期研究者有如新闻工作者的迷恋于不断涌现的美国城市。R·派克,芝加哥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在他成为社会学家以前是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中国近年来学校收费制度的确立、深化和普及是一种教育商品化过程。所谓教育商品化实质上就是教育被人们作为一种以货币为媒介、以收益为目标的交换对象 (即商品 )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过程。按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标准 ,教育服务应区分为可商品化、准商品化和非商品化三种情况 ,以分别确定其付费方式。但是 ,中国目前教育改革正盲目追求高商品化率水平 ,加之中国教育宏观制度环境的无序化、教育工作者素质的低劣化而导致了相当严重的教育效率和科研效率的下降乃至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5.
历史法学以历史主义法律观为核心,强调法的历史性因素,主张用历史去解读法律,用法律去阐明历史,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德国历史法学不仅创立了比较系统的历史法学理论,形成了独立的历史法学术流派,而且开始使用历史考究的方法研究法律,之后以梅因为代表的英国历史法学在填补历史法学理论不足的同时,系统地使用历史方法研究古代法律制度,使历史法学成为系统的法学方法论体系,从此用历史的视角探究法律成为普遍的共识,用历史方法研究法律也成为法学研究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宁莺 《中华魂》2004,(10):22-24
列宁认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这应该是研究历史,特别是站在现实的角度评说历史功过的一个基本的准则。然而,2004年2月28日南方某报刊登的一篇访谈中,受访者却对建国后的统购统销政策作了这样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一九二七年,伟大的鲁迅针对当时外国反动派的“尊孔”阴谋,发表《老调子已经唱完》这篇著名讲演,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揭露:“现在听说又很有别国人在尊重中国的旧文化了,那里是真在尊重呢,不过是利用!”时间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伟大的祖国,到处呈现着团结战斗,生气勃勃的革命景象。但是,天下并  相似文献   

18.
伊诗 《百姓生活》2010,(8):47-47
据有关调查,至少有30%的成年人曾经遭遇过睡眠紊乱的困扰。各种睡眠问题将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这里,将专家对睡眠的新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于政府干预问题,经济学往往把其作为一个经济变量来看待,由于在经济学中,采用不同的前提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结论,这意味着,经济学只是对政府干预的诸多可能的选择进行解释,某种政府干预模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仅仅反映经济学家本人的价值观倾向。而法学往往是在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从经济学到法学的范式转换,把某一种最能反映社会需要的政府干预模式确定为唯一的价值选择。因此,法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在众多的政府干预模式中做出选择,并为这种政府干预模式的法律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1871年,泰勒(Edward B.Tylor)把社会科学意义上的“文化”下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的综合体。”用当代的话来说,文化的组成要素有四种: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不过,近几十年来,文化定义中对这四个因素的侧重点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