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场疫情引发全球性的公共危机,不仅对全人类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更对文化价值层面产生重大影响,使“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面临更多的文化风险。本文从文化风险的视野出发,结合后疫情时代的文化思想(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种族主义和科技霸权),剖析了“一带一路”面临的文化风险类型(文化认同风险、文化信任风险、文化安全风险、文化表达风险)和文化治理诉求(认同、信任、安全和表达),并从文化分层的维度(文化整合层、文化维模层、文化冲突层和文化交往层)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化解文化风险的根本治理路径——建构“一带一路”包容性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因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获得了良好的机遇,但是亦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框架,应该树立以国家利益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理念,以产业、教育、学术交流、慈善为载体,选择舆论先行、企业跟进、科研夯基、政府统筹与护航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下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着巨大变化,为维持变化动荡中的世界经济增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积极探索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路径,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六年来的实践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阶段走向深耕细作的新阶段,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享发展成果、助推民心互信互融、彰显大国责任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当下,要面对精准把脉复杂受众的老传统与新习惯,充分把握国际传播的时度效,进一步熟练运用小切口作大文章的方法以及全媒体共创平台,要处理好小故事与大主题、摆道理与通情感、强内容与重技巧、"我讲述"与"他代言"的关系,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持续深入的合作关系搭建好坚实的民心平台,从而促进经济合作,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LexisNexis全球新闻在线数据库的样本计算分析,呈现近十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规模倾向、议题框架、产业分布和全球共现。针对合作国家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图景,结合“文化影响力”这一接轨国际的国家评价指标,从中发现中华文化影响力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国际传播现状,进而探讨“一带一路”作为经济合作框架为激活文化地理扩散链路、发挥文化在地对话效力、担当文化市场参与驱动和拓宽全球文化共享空间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力提升契机。因此,应主张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愿景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平台,接轨全球文化市场趋势,将文化影响力的切实提升与文化经济的细分开源通盘布局,在文化生产对话、文化扩散传播、文化贸易合作和文化消费共享等路径中生成、赋能、承载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6.
7.
8.
赵慧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6(4):177-186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已经走过十余年历程,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共建国家发展赢得新的机遇。随着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可以反映美国对该倡议的态度,便于中国做出有效应对措施。研究运用语料库文本挖掘方法,选取美国两大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中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文本,从主题分布、主体建构、搭配词和索引行等维度考察美国主流媒体对该倡议的话语建构方式。研究发现,十年间美国两大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和中国影响力等多个主题。根据时间变化,报道主题存在三个阶段的差异:初期突出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中期重点报道中国的世界影响力,近期涉及新冷战等主题。两大媒体通过勾勒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大国关系和中美贸易等内容建构“中国”和“一带一路”形象,对该倡议的认知从早期的中性态度转向中近期的消极态度。基于此,一方面适时开展舆论反击工作是应对美国舆论的关键,向美国媒体传递高质量“一带一路”信息以回击不实言论;另一方面事实胜于雄辩,继续坚持共建“一带一路”是长期发展之要义,展现大国的胸怀与担当,吸纳更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推动共建国家合作共赢,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9.
10.
11.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参与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中国方案。绿色发展理念是在气候危机严峻、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转型时期驱动“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走深走实的重要依托。然而,在地缘政治格局重塑与国际传播语境嬗变的背景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情势也面临挑战。而许多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海外媒体、海外学界、国际智库等不同类型的传播主体,通过权威性、大众化、学理性、专业化等不同特点的传播方式,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模式、意蕴进行阐发,推动了国际社会对这一理念的认知与认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外宣传工作必须统筹国内与国外两路资源,充分调动海外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海外传播资源的优势,推动构建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多层次、持续化的中国理念海外传播体系,从而增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服务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形象的一种体现,它与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文明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息息相关。“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提升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能力是加强我国与东盟国家彼此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民心相通的要求,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现阶段,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能力提升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表现为:语言服务理念滞后,规划意识不强;培养力量不足,缺乏优质语言服务队伍;资源挖掘不深,多元语言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服务方式单一,现代化语言服务技术运用不够;配套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联动监管机制;等等。提升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能力,需要更新理念,增强语言服务规划意识;整合力量,打造优质语言服务队伍;挖掘资源,充分发挥多元语言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搭建智能化语言服务平台;强化制度保障,建立联动监管机制,从而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美俄三角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中美俄的实力对比呈现出一超两强格局。在当前三角关系中,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为稳定,美俄结构性矛盾重重,但总体不会出现失控。中美关系则是其中最不稳定也最难预料的大国关系。当前中美俄三角关系受多重因素包括新冠疫情共同影响,复合性是基本特征,未来相互制衡与合作将长期存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和"新丝绸之路计划",集中体现了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当今世界这三大强国的亚欧大战略,是大三角关系在区域经济、地缘政治和人文地理领域一个比较集中的、具体的和突出的表现。支持、冷待还是反对"一带一路"倡议,赞成、消极还是抵制"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是分析和判断大三角相互关系的全新视角、有效框架和重要指标。对中国来说,需要继续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巩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管控和稳住中美大局,发挥中国在三角关系和国际社会多边领域中的建设性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德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政府基于“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伴随该战略的深入推进,其整合辐射作用将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深远影响。在战略推进过程中,中国应充分认识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与困难,妥善管控、化解与各方的分歧和矛盾,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通过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与相关国家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的、具有创新性的全球治理模式,随着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一带一路”是重要发展方向。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已在合作机制和政策协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丝路电商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同时还存在对数字经济认知不一致、外部环境压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数字经济规则和机制建设不足等挑战。未来,要在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强化“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和经贸往来、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多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各方共识,是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的指导理念和实践方案。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基础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即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擘画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有效应对全球治理困境、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