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近十年来,欧美史学界有关全球史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研究有增多的趋势.这些书籍的出版或许正可以反映当前西方史学的“全球转向(global turn)”,而这种“全球转向”的特色之一,即在于史学作品的“空间转向(spatial turn)”——或者说是史学跨越民族国家的领土疆界,朝着区域、大陆及半球等空间发展.目前历史学的几个次学科如环境史、社会史、性别史、经济史、医疗与科技史、物质文化史、外交史都多少受到这波“全球转向”风潮的影响.其中,医疗史如何放在全球史的脉络下来思考,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有关这方面,西方医疗史已经有相当的成果,像是Sarah Hodges的研究.反观中国医疗史,目前仅见Vivienne Lo(罗维前)提出以全球视野来写作中国医疗史的诉求,她强调跨越社会、文化、地理边界及时间的知识与实践的传播的重要性.本文即在此脉络下,透过西方的全球医疗史研究的概况,来思考现有的中国医疗史研究成果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我们探讨的重点有二种:药物流通与疾病的全球史.总地来看,这波医疗史的全球转向,的确开展了过往医疗史研究未曾关注的课题.其中,全球视野是这些文章或专书特别强调的研究取向.然而,全球医疗史不必然就否认地方医疗史研究的重要性;反而更加强调全球与地方是如何相互地联系、交流、挪用、塑造、影响及产出. 相似文献
2.
崔丹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22,(4):74-80
萧红一生辗转几地,日本之行(1936.7.16-1937.1.3)尤为显著,这段时光被其自诩为“黄金时代”,其间经历强化了萧红对祖国与家乡的热爱之情,坚定了其独立作家精神,加深了其对中国国民与日本国民性的理解。而这一切,也反哺作家后期的人生与写作,使其认识到了中国国民性的觉醒,能够客观公允地认识和评价日本民众。这些所思、所为、所写展现出萧红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沉着、严谨与冷静态度,在面对日本问题上所持有的公允态度与客观立场,并展现了其所持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关怀。 相似文献
3.
4.
《东岳论丛》2017,(9):133-142
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已达到1100多家,境外上市的目标选择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国际主要资本市场均可见中国企业的身影。境内市场的发展与监管,影响中国企业的境外上市决策,企业境外投资的目标市场则影响了其境外上市的方向。"一带一路"倡议将开创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新格局:重点行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促进更多中国企业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美、港、新等传统国际资本市场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欧洲四国、澳、韩等其他资本市场值得抢滩开拓。"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详细的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指导意见;而企业则应关注金融创新,优化上市模式,充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为"走出去"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5.
6.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一个典型的政治过程,常常面临着复杂而微妙的博弈。大一统国家下资源跨区域调配尚且是一个“政治难题”,而涉及国与国(或国际上某一地区)之间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则更是“难题中的难题”。那么,国内和国际因素交织的复杂型资源跨区域调配为什么能够成功呢?基于“粤水输港”案例的研究发现:香港水荒危机的爆发激活了特定场域内的行动者,演化出“诉求回应、信息传递、理性选择和权威动员”四重作用机制,形塑出一种多层妥协叠加的区域化博弈样态,推动调水需求、信息传达、调水决策与工程建设有序运作,使得这种复杂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使得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成为紧迫面对的文化课题。青木保提出的"多文化世界"思想是对这一课题的有益探索。"全球化"、"文化的力量"、"异文化理解"以及"多文化世界"是理解青木保文化思想的关键词。全球化是"多文化世界"思想出场的实现背景和理论参照。"文化的力量"是"多文化世界"思想的理论基点。"异文化理解"是通达"多文化世界"的渠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