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笔者以伍尔夫的两部小说《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刻剖析两部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正确解读伍尔夫透过两部小说所折射出的女性主义思想,解构父权制,并指出人类内心希望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所在。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围城》与阿道斯·赫胥黎《滑稽圆舞曲》描绘了战争语境中陷入精神困境的中西知识分子群像。两部小说在空间书写上具有内在联系性,突出地表现在四组相互对应的空间意象上:伦敦穹顶模型与三闾大学、实验室与家宅、地下室与箱子、乡村与城市。这些空间意象折射出战时知识分子建构的乌托邦想象,关于社会的“圣化构想”或“悲观构想”,以及“疯狂症”或“失语症”。两部小说在叙事模式上都采用了圆形结构,与人物循环往复的挣扎状态互为呼应,与其间压抑、封闭的空间情境氛围相互契合。小说标题亦具有强烈的空间隐喻色彩,传递出中西小说家对战时知识分子“围困”处境和“滑稽”命运的共通体验与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城裔"为新时期城裔城籍作家提供了城市文化视角,使他们在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建构中具有农裔农籍作家不具备的文化优势,但同时也给他们的文化建构制造了障碍.城裔城籍作家在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建构中的优势与劣势主要体现在知青作家的创作中."新生代"城裔作家在乡村小说创作队伍中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的小说《戈拉》特别关注印度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地位,他借两位主人公对种姓制、歧视妇女和崇古主义这三大印度现代化障碍性问题的激烈争论和现实探讨,鼓励印度知识分子自觉地把自身的命运与印度的命运联系地一起,以强调“整体”和“同一”的东方精神去勇敢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庭院中的女人》塑造的女性群像各有特色,特别是吴太太这一形象的成功刻画,使该书成为赛珍珠“通过中国人关注自身的第一部小说”。吴太太对男性与女性关系的思考,反映了赛珍珠的理性女性观;其思想及价值取向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挣扎,折射出赛珍珠女性观的矛盾和局限。从这个角度看,《庭院中的女人》及其主人公吴太太在赛珍珠小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所罗门之歌》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也是她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以男性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家通过对美国黑人男青年"奶人"的刻画,向人们展示了在白人文化氛围中美国黑人思想状况和成长历程.主人公通过对家族史和姓名的追寻,寻到了自己文化之根和种族之根,确定了种族身份,成为了黑人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7.
加勒比裔英国移民作家卡里尔·菲利普斯的小说《独立国家》讲述了主人公伯特伦在英国漂泊了二十年,在祖国独立前夕回国,回国后遭遇社会和亲人的疏离,最终返回英国的经历.小说不仅反映了流散族群移居国外及回国后的艰难生活,更反映了菲利普斯对后殖民时期新近独立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思考.拟从后殖民批评视角解读小说,通过分析移民离乡和回归的经历,揭示菲利普斯对加勒比移民的生存境况和国家独立状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孽海花》、《围城》三部小说的作者吴敬梓、曾朴、钱钟书有着很大的文化心理趋同。他们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走向的省思,又有着对知识分子人格建设和价值定位的观览。他们分别以小说的形式探索了各自时代的民族未来和传统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9.
<正> 产生于南朝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与早期志人小说《语林》、《郭子》相比,《世说新语》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它在文学上的独特价值,就是“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善”,这是志人小说成熟的标志. 所谓“内容最丰富”,是指《世说新语》在内容上的特点,具体讲就是: (一)《世说新语》充分展现了汉及魏晋知识分子的风貌. 《世说新语》从《德行》至《仇隙》分为三十  相似文献   

10.
在《红宇》,《荆棘鸟》与《蝴蝶梦》这三部小说中,相距百年之遥的三位作家,以不同的笔触塑造了三个“隐蔽”的主人公的形象,一个虽生犹死,一个阴魂不散,一个先生后死,虽都是故事中“隐蔽”的人物,但作者在写作手法上却见仁见智,各有千秋,并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1.
艾斐的《小说审美意识》(文化艺术出版社)一书,通过追踪新时期以来文学(主要是小说)创作的态势和对其在发展历程中所留下的美学轨迹的审视,并从理论上予以阐释、评判和确证,相当清晰地勾划出了文学,特别是小说创作的现实形态.他对情绪记忆的潜在作用、美感“共呜”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伤逝》与茅盾的《创造》同为婚恋题材小说,且都融入了作家各自的情感生活经历,折射出作家独特的情感体验。同一般的爱情小说不同,小说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君实与娴娴既是恋人,同时也是启蒙者和被启蒙者的关系。因而,这两篇小说通过对这两对青年恋人情爱故事的描绘和展现,不仅揭示出女性的现实处境和未来的解放之路,也对启蒙和启蒙话语进行了质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在《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中,共收鲁迅的前期小说二十五篇,其中以孩子作为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直接出现的小说就达十八篇之多。可见孩子的形象在鲁迅的前期小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鲁迅的这两部小说,本文试从思想和美学这两个角度,谈谈对孩子形象的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14.
小说改编为电视剧成为当下影视界一道热闹的文化风景。电视剧《金锁记》的反封建主题,解构了小说“金钱对于人性的腐蚀”这一苍凉而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同时主题置换消解了原作强烈的性别意识;改编者对“负心男人情结”的再阐释,又传达了一种与小说文本不同的典型的男性意识。电视剧《金锁记》与小说《金锁记》尽管是二种衍生与母体之间的关系,但表达着不同的主题意蕴,证明了存在是一种事实,阐释是另一种现实这一道理。  相似文献   

15.
马龙 《东岳论丛》2023,(5):50-57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的“月光”意象,是在创作者本人乐于赏月的现实审美活动与有机融通中西方文学文化传统的二重语境中生成的。因其在小说开端即发挥巨大的诱惑力,成为主人公狂人发狂或觉醒的契机,由此也就伴随对于狂人“是觉醒还是癫狂”两种存在状态的不同预设与理解而构成意蕴复杂的象征体。从“月光”意象的营造这一角度看,《狂人日记》还与鲁迅的其他小说之间保持着明显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在酒楼上》与《水浒传》述写林冲故事的相关章节构成互文性关联,这一互文关系不仅建立在文本表层的环境描写和叙事结构上,也根植于文本深层吕纬甫、“我”、林冲以及鲁迅四人的内在联系上。通过《在酒楼上》隐藏的《水浒传》文本,一方面可以看到鲁迅个人伤痛的抒发,另一方面也能探寻到鲁迅对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水浒“游勇”的命运影射了革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酒楼上》的真正主人公“我”最终走上了继续抗争的道路,体现出鲁迅永远革命的斗志。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沧浪之水》是“官场小说”中的一部力作。作品塑造了主人公池大为这一“失败的成功者”的艺术形象,别具新意,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思基的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是作家创作新时期的开端.小说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新的典型——地下室人.地下室人属于陀氏那一代知识分子,40年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胸怀大志.到了60年代,理想破灭,他以被西方文明扭曲了的心灵,来对这种文明作非理性主义的反叛.表明作家祭起“俄罗斯人民真理”的大旗,竭力在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大地上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8):93-96
《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经典作品,该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迪与母亲、妹妹三人在对待家庭文化遗产方面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再现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小说文本和社会语境,我们可以看出非裔美国人在现代白人社会文明的冲击下建构文化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困惑。美国黑人应正视自己民族文化的二重性特征,只有将自身文化中的"非洲"与"美国"两方面因素有机结合,才能最终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解开认同之惑。  相似文献   

20.
<正> 《死去的太阳》是巴金继《灭亡》之后写的第二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吴养清尽管不如《灭亡》中的主人公杜大心丰满,但在巴金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序列中还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者曾说,他的这部以五卅事件为题材的小说,是要“写一个小资产阶级在这事件中的多少有点盲目的活动,以及由活动而幻灭、由幻灭而觉悟的一段故事。如果读者觉得我底英雄有点幼稚、滑稽,那么请他明白小资产阶级大半是这样的。”(巴金《死去的太阳》序)由于作者真实地刻画描写了吴养清在五卅事件中的思想面貌,就使我们通过他看到了二十年代中国一小部分知识分子的面影。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要了解那个历史情境中某些知识分子的性格心理,要了解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这本小说还是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