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刊发拙作《试论<敕勒歌>的作者及其产生年代》后,学界有关论著,有不谋而合者;亦有辩难相争者,故使这首古代民歌之研究得以深化。笔者不揣浅陋,再从《敕勒歌》的题解、传承和语言变化等方面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2.
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是现存有文字记载的早期维吾尔先族——敕勒族斛律部的一首民歌。它久已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为历代所称颂。然而这篇仅有二十七个字而百读不厌的佳品,有关它的作者、产生年代等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至今未得到一个起码应有的统一认识。今试探究一、二,以就教于方家。有关《敕勒歌》的记载,有两则史料  相似文献   

3.
《敕勒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北朝乐府民歌;同时,也是维吾尔族先民的生活赞歌。过去,我国文学史仅从《敕勒歌》的刚劲直朴风格和田园牧歌美的基调上加以评品和肯定。关于维吾尔族先民—敕勒族开疆拓土,共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贡献,以及北魏、北齐的民族政策、《敕勒歌》的时代、作者、真伪问题,等等,却被人们忽视和回避。笔者拟对上述几个方面略抒己见,就诸方家。  相似文献   

4.
关于慕容鲜卑《阿干之歌》的真伪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古代北方一些民族的民歌,随着这些民族先后从历史上销声匿迹,绝大部分已经失传。今天所能见到的经过汉译保存下来的,一般认为只有三首,即:匈奴的《胭脂歌》、慕容鲜卑的《阿干之歌》和鲜卑的《敕勒歌》。 这三首民歌中,人们最熟悉的,当首推《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次,恐怕要算《胭脂歌》  相似文献   

5.
《敕勒歌》以语言的质朴无华、风格的豪放刚健而闻名于世,被千古传诵。它是北方游牧民族影响中原文学发展,乃至后来促使唐宋诗歌创作鼎盛的一个重要例证。《敕勒歌》与哈萨克诗歌在内容、音节、韵律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不仅因为哈萨克族与敕勒族有着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但无论是长期的封建政治文化专制,还是“五·四”以来新的文化时期,都没能把它摆在恰当的历史地位上。时至今日,虽然人们生活在新的,宽松的文化背景下,可在《金瓶梅》是否是“淫书”,《金瓶梅》作者是谁,《金瓶梅》产生年代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上仍然产生了许多令  相似文献   

7.
一、蒙古草原上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公元五、六世记的时候,内蒙古草原上流行着一首有名的歌曲,这便是大家所熟悉的《敕勒歌》,辞云: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歌最初是用北方民族语言唱的,据载,公元546年的秋天,高欢在晋阳打了败仗,病卧数月,闷闷不乐,於是命遂从将军一歌手斛律金唱《敕勒歌》。悠远嘹亮的歌声回响阴山,盘旋九霄,高欢等人听了也似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骑着骏马,奔驰在辽阔无垠  相似文献   

8.
李秀莲 《北方论丛》2023,(3):117-125
鲜卑人季春大会饶乐水,秋冬“阴山却霜”,已经暴露出《敕勒歌》中敕勒川、阴山下可能是南北两地。从秦汉至唐宋,不论是史籍载记,还是文人赋诗都佐证阴山是今医巫闾山;饶乐水在鲜卑故地,是鲜卑拓跋氏与库莫奚、柔然等部落攘夺之地。“饶乐”的完整读音为“袅罗个”,汉义黄、潢。《金史》记载泰州(黑龙江省泰来)附近有黄水与铁吕川,黄水即是今嫩江,黄水西铁吕川即是敕勒川。古代敕勒川在今嫩江以西,也是鲜卑故地。《敕勒歌》本为鲜卑语,是以鲜卑为核心、多族群大联盟的生活之歌,游牧生活写真。  相似文献   

9.
《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是蒙古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巨著产生在何时?作者是谁?中外学术界尚无定论。我认为,《秘史》产生年代的研究应当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入手.到现在为止,对《秘史》产生背景的研究不够透彻,所以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西游记》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形象化的人生教科书和未来学著作,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科学史上的地位应当重新认识。应当引进未来学理论和方法,开拓文学艺术与理性思维、超前意识未来观结合的新途径,使“西游学”更富有时代性和科学性,推动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者还认为,90年代的“西游学”将在以下几方面有突破:1.《西游记》成书年代和作者生卒年代的研究;2.《西游记》主题和思想倾向的研究;3.关于《西游记》比较文学的研究;4.关于《西游记》理性思维和超前意识未来观的研究;5.关于《西游记》审美艺术的研究;6.关于《西游记》的社会科学价值的研究。《西游记》必将打破传统古典文学研究的小圈子,迈向多学科、多层次的未来学研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三国志通俗演义》夹注及诗文论赞何人所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探讨《三国志演义》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问题上,学术界一些同志注意了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通俗演义》)夹注的研究,试图通过夹注中的今地名来推断作品的成书年代。由于一些研究者认定夹注为《通俗演义》。原作者罗贯中本人所加,这样,夹注中所出现今地名存在的年代,自然被认为是《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也就是作者罗贯中所处的年代,看来一切都很顺乎情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书中今地名所标志的年代并不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北齐书》等史书记载,北齐第一代皇帝神武皇帝高欢,确为包头市固阳县人.而《敕勒歌》系高欢攻打玉壁失利时,使随军之斛律金用汉语唱,而不是黄庭坚等人所误说之斛律金被困敕勒川让其子斛律光所唱.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作者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第一部成熟的《三国演义》版本,无论从考据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学演进的规律来看,它都只能是明中叶的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也不是罗贯中,而是一位有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湛的文学修养的文士,他很可能就是为此书作序的庸愚子(金华蒋大器)。  相似文献   

14.
张法 《江汉论坛》2006,(2):131-135
本文对中国重要的先锋作家刘恪的代表作《城与市》作了传记学、社会学、文学史三个层面的分析,首先讲了《城与市》的书名显出的作者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一种文学性感受;然后,把《城与市》放在作者的创作道路的整体中,讲了作者与时代和文潮之间的一种独特关联;最后对《城与市》所集中呈现出来的作者的独特的文学追求,把玩中文和文体实验,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之从本体高度进行了一种询问。  相似文献   

15.
淳于髡著《晏子春秋》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晏子春秋》汉司马迁、王充认为是晏婴所撰,隋、唐书《经籍志》亦题作者为晏婴。唐柳宗元则认为是“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引起人们对其学派归属、成书年代及作者问题的争论,至今未能解决。我认为,《晏》的作者当是战国中期齐之稷下先生淳于髡。谨考说如下。一、《晏》成书在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16.
傅波  钟长山 《理论界》2006,(5):159-16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本文通过对署名曹雪芹的作者的生卒年代,《红楼梦》与《秣陵春》的渊源,严绳孙的出身历史和他与吴梅村的关系等方面的考证,得出严绳孙托名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不是蒲松龄,学术界历来有争论。我在《<醒世姻缘传>作者新探》(见《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5期)、《<醒世姻缘传>为蒲松龄所作说质疑》(见《殷都学刊》1985年第4期)、《也谈<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见《殷都学刊》1986年第2期)等文章中都谈到应该是清初文学家丁耀亢,而不是蒲松龄。为了进一步说明《醒世姻缘传》不是蒲松龄的作品,有必要把《醒世姻缘传》与蒲松龄的作品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8.
在文艺界思想争论激烈的那个年代,作者宗璞以"人学"为导向,创作了作品《红豆》,虽然社会上普遍认为它是一部爱情小说,但是抛开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的局限,就作品本身内容及作者在文中的描述和表现作者独特思想的方式上看,《红豆》描写了在革命斗争激烈的动荡年代,以江玫、齐虹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突厥语大词典》汉译本序陈华,乌依古尔·沙依然《突厥语大词典》是一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突厥语词的词典,完成于11世纪70年代,编著者是出生于喀什噶尔的维吾尔族伟大学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产生于喀喇汗王朝的鼎盛时期,作者出生和受教育的地方是...  相似文献   

20.
<正> [说明]: 本文以我国学者对《左传》、《国语》引用《易》例的研究为基础,补充了一些新的材料,就《周易》“经”、“传”的创作年代提出作者的看法。其中从古韵出发,推测卦爻辞的本来面貌,并以《乾》卦为例提出卦爻辞“试探性复原”的形式,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今据《美国东方学会杂志》第七十九卷第四期(1959年10月——11月)译出,供国内研究《周易》者参考。本文作者赫尔穆特·威廉,生于1905年,汉名卫德明,著有《变化——周易八论》《易经中的天、地、人》等有关《周易》研究的专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