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朝鲜族人民取得了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从幼儿、小学到大学都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用本民族语言扫除了青壮年的文盲;同时建立了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各类科学研究单位、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和出版社,为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语言平等政策的正确指引和朝鲜语文战线上广大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黑龙江省在贯彻民族语文政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黑龙江省的474所朝鲜族中小学都坚持用本民族语文授课,在高考和技工学校招生考试中可以用本民族文字答卷。黑龙江省制定的《民族乡条例》中,也明确规定了“民族乡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的条款。那么目前黑龙江省朝鲜族的朝鲜语使用现状究竟怎么样呢?下面考察一下朝鲜语使用情  相似文献   

3.
彭尚源 《民族学刊》2020,11(1):8-13, 121-122
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因此,要大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条件,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要着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从而使其在培育自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担当起国家民族政策的宣传者,担当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的责任,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繁荣。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群体认同意识,其深层体现的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从身份认同视角入手,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理解和实践推进。首先,凸显各族人民共有的中华民族成员身份、统一国家公民身份、命运共同体成员身份显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其次,消解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与次国家民族身份认同张力、消解国家公民身份认同与族裔身份认同张力以及消解各民族身份认同的排他性问题,展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价值;最后,通过系牢各族人民的共有身份认同纽带,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归属感、社会归属感和民族使命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前,“多元文化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政治思想,在如何看待文化、政治和民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少数民族遭遇多元文化主义,将在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民族自治与国家治理、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的关系等问题上产生认同困境.何以应对?核心理念是坚持“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原则.本文以中国为例尝试了深入的剖析.具体而言,党和国家需注重中华文化的内涵发展、自治权利的法律实践和公民身份的科学构建等议题的探讨,通过消解少数民族认同上的困境,提升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政治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加强社会凝聚力、民族向心力和国家统合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多民族和多语言的国家,民族和语言的关系以及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十分复杂。建国以来,党实行了正确的民族平等政策,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压迫和民族隔阂,加强了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获得了真正的平等。语言的平等也是民族平等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使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法权形式上取得了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的平等权利。解放以来,成立民族语文指导和编译机构、创造和改  相似文献   

7.
曾宪义发表在《民族研究》2004年第6期上的《论民族权利与宪政建设》一文,让人读后耳目一新。该文较好地阐述了民族权利与宪政建设的关系,分析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权利发展方面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提出了为保障民族权利,加强宪政建设的主要途径。综合考虑,该文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观点值得关注:(一)在界定民族权利的基本内容中,除了肯定民族生存权利、民族自治权利、民族公民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外,还特别强调了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权,特别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和国家厉来重视民族语文工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民族语文的方针、政策和法律。其主要内容包括: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自治机关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人民政府帮助少数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代俊  袁晓艳  周雪  代芮 《民族学刊》2023,14(4):19-28, 136
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关系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诉求,回溯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从多个方面为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了铺垫。政治层面,通过实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制建设,加强了党的领导,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经济层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跨越式的“共同发展”快速提高了民族地区的整体生活水平,促进了各民族人民平等交往和交流,增强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文化层面,多种途径的文化交流和交融,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教育层面,平等、优惠的教育政策,以及教育内容同质化等,培育了青少年一代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代际传递和持续铸牢。在口述史视域之下,通过西南民族地区三线建设亲历者的回忆,讲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变化历程,挖掘三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历史经验,为新时期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多种语言、30多种文字。中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各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实际和“自愿自择”的原则,决定使用本民族文字或者选用别的民族文字;可以使用本民族的统一的民族文字,也可以使用只适合于本地区本民族的方言  相似文献   

11.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落是必然的,要做好保护工作,就要发掘其自身的生长要素,从而采取相宜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提高民众的自觉意识、实现可能的功能转换、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等几个方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要防止只做“搭台”的角色、搞“官员工程”、脱离群众、不看对象搞“一刀切”、过度开发和文化造假。  相似文献   

17.
乌兰 《民族研究》2012,(1):61-70,109
《元朝秘史》是一部重要的蒙古学文献,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领域,长期以来研究成果不计其数,涉及历史、语言、文学、宗教、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其中,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开始得最早,取得的成绩较大,受关注的程度也较高。然而《元朝秘史》文献学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继续扩展和深入的空间。例如在《元朝秘史》版本流传的考订方面,随着客观环境的逐步改善,某些方面已经有条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和完善,有必要对以往的研究做些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借鉴近年来考古学、历史文献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新成果的基础上 ,对陕西北部黄帝陵地区的诸多地名进行了梳理 ,阐明了上古神话、传说、记载与历史事实之间的错位与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在我国民族关系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矛盾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20.
辽代梁国王石鲁隐术里者是秦国太妃之夫萧和的第三子萧孝诚的第三子,汉名萧知微,其妻是惕隐司仲父房查懒瑰引宰相第四女、耶律仁先四妹涅睦衮别胥.在出土的契丹文铭文中有自阿古只以来历代子孙的详尽记载,其史料价值非常珍贵.这些墓志的出土,可将萧和一系六世子孙中之一部分厘清,对研究辽史和契丹史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