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但是,科学在它的知识形态上,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要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必须合并于物质生产过程,在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中物化。那么,科学物化的含义是什么?科学物化的过程怎样?要实现科学的物化需要什么条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曾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来生产”。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凯歌行进,并渗透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的时代。同是白酒生产,中世纪无法与现代相提并论,并不是因为生产的是不同的产品而在于生产的手段不同,在于科学技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就是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和化学化,以及“自觉的科学的农学应用”(《资本论》第3卷第805页)。实现农业现代化,应当先抓什么,如何抓法,必须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本文仅就川中川北丘陵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机械化、电气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是前几代人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它的实现不仅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并且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各种产品和工程的设计过程仍然是一种繁重的脑力劳动,它往往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拖了生产的后腿。“设计自动化”是人类继生产自动化后提出的新的目标。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设计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产生了新的设计技术和方法,这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  我们知道,在各种产品和工程设计中,有一部分是创造性的工作,例如新方案,新思想的提出,设计标准的给定,…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技术经过第三次大发展,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并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指挥生产过程的时候,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进行生产,只要少数工人按按电钮,搞搞开关,不必消耗沉重的体力劳动,那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呢?有些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也藉此攻击马克思主义,叫嚷什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小商品生产是适用的,对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就不适用了,于是,劳动价值理论也就过时了! 这里姑且不论资产阶级学者的阶级偏见,单从理论上说,他们是把创造商品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飞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社会的突飞猛进,如政治上的制度更替、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已为人们所公认;而经济上的飞跃发展,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以往史学界关于战国经济“发展”或“迅速发展”的一般性提法,没有指明事物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的变化,不足以揭示战国经济发展的本质。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西部的信息化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康美 《理论界》2000,(5):13-14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含义是全面提高大半个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使其现代化。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生产过程及其产品的信息化。人类社会生产力揖别自然经济以后 ,到现在已经过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几个发展阶段 ,目前正向信息化迈进。建立新的产业和资本的运作都必须跟着信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前进 !在开发西部区域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信息建设应坚持国家主导原则 ,并在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也是农业“四化”的中心环节,因此,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农业。党中央和毛主席历来是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毛主席早就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科学论断,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地规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可见,机械化问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但农业机械化不可能是轻而易举、一蹴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由低到高,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由单项作业到多项作业,由局部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一个从旧式的手工操作农具到改良农具,半机械化,部分机械化,最后实现高度机械化的过程。从全国来看,当前农业生产上最普遍,最大量、最迫切需要的还是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因此,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振兴经济,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可以实现的。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实现翻两番?翻两番靠什么?从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根本的出路,就在于依靠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4期发表了陈永忠同志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探讨”一文,提出“产生关系”是划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的标准,这是值得商讨的。不错,一般地说,社会性质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但对其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性质,则非仅仅是生产关系能够完全决定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明确提出社会历史划段标准,应该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方式。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生活的两个最根本最主要的环节,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整个方向。生产与消费属于经济范畴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同样,作为生产与消费活动主体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本身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人所共知的常识。问题在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怎样将文化价值体认到生产与消费的整个物化过程中?或者说,生产与消费怎样在经济杠杆的运行中,又表现为一种文化行为?我们认为,理清这一问题对于确立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构架,对于开展“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全面发展有其积极的作用。结合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学习,本文拟从生产与消…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则是智力的竞争。在自然经济的社会里,生产主要靠体力劳动,而在现代化社会里,主要靠知识、智力进行生产,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说,机械化初级阶段,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消耗的比例是九比一,在中等机械化程度时的比例便变为六比四,进入到全盘自动化时期,  相似文献   

13.
从本世纪四十年代起,美国农业开始进入高度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现代化的美国农业,概括地说,就是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即完全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并使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的高效率的大农业。 第一,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机械化。五十年代,在农用拖拉机基本装备齐全后,美国首先开始解决谷物和饲料作物的全面机械化。如150匹马力内燃机自走式康拜因,割幅宽度达8米,并配备有收获玉米、大豆和水稻等不同作物用的收割台,可以一机多用。同时,  相似文献   

14.
丁原明 《人文杂志》2006,2(4):31-36
许多科学家认为道家有科学思想,但从科学家的视野转换到哲学文化的视野,倒不如说道家为科学提供了某些文化价值原则。道家的“尊道循理”为科学的求真求是铺垫了一种文化形态,其“复归于朴”则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怎样不背离真朴而符合自然之道的问题;其相对主义也为破除知识绝对论、科学万能论,实现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文化方法论原则。道家所以同科学构成一种文化价值关系,就在于它所设定的这些文化原则,既是宇宙自然的法则,又是评判是非和社会伦理、规范、价值的原则,因而为现代科学技术怎样朝着符合人文精神要求的合理方向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点和中心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应该包括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有些同志则指出,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并不局限于“四化”,而要广得多。它应当包括:用现代化的手段改造农业的自然条件和劳动条件,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的同志并具体概括为三个方面:(1)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就是通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要把科学技术优先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当作经济规律来探讨,也就是从经济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规律。(一)科学是人类精神的产物。科学并入生产过程意味着科学在工艺上(或者说在技术上)的应用。这种应用会物化为具有指定性能的生产资料。按照指定性能设计的生产资料特别是其中的现代机器设备(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表现为固定资本)本质上是人类智力的物化,是以劳动社会化为条件的科学技术的物化,因而也是人类劳动器官的延长、扩张和升化。马克思说,任何机器都“是由人类的手所创造的人类头脑底器官;都是物化的智力”。又说:“科学、巨大的自然力、社会的群众性劳动都体现在机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取向为目标的中国农村改革,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机械化的发展使机械作业逐步代替人畜力劳动,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良种化等科学化使农业生产逐步纳入高效优质、低耗的良性循环轨道。尽管如此,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和阻...  相似文献   

18.
科学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科学这个概念到底包含着怎样的内涵?中国和西方两种科学传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一再地被讨论,却始终没有答案。无疑,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理解,有赖于联系到对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详尽考察。这里,笔者仅就其中的个别问题提出一些看法。科学和中国科学要给科学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科学”一词是被使用得最广泛、同时也是最为模糊的概念之一。每位作者都可以有自己对它的理解。它有时被描述为一组已经系统化了的逻辑概念结构,其中贯穿着对自然界借以思考的相应的形而上学基础;有时作为一种社会…  相似文献   

19.
科技革命与世界现代化——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传启 《江海学刊》2012,(1):98-104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世界上大致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第一次是近代物理学诞生,第二次是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第三次是电力和运输革命,第四次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第五次是电子和信息革命。它们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前四次浪潮,包括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目前第六次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它将推动世界现代化的第五次浪潮。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将主要发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将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但也将带来伦理挑战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1]也即生产力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对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各个时代,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都在变化,例如:农业时代,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土地;工业时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应该是机器;而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当仁不让成为第一要素。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构成是一个全面渗透科学技术的体系。没有任何一个产业部门可以脱离科学技术而得到发展,因此科技日益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