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耶路撒冷是中东地区的一座古城,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神奇的传说,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教的圣地. 耶路撒冷所在地最早叫做“耶布斯”.后来,阿拉伯部族的迦南人在这里兴建城市,取名“尤罗萨利姆”,意思是“和平之城”,汉语译为耶路撒冷.阿拉伯人把耶路撒冷叫做“古德斯”,意为“圣城”.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海拔高约800米,面积108平方公里,由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组成.旧城有古老的城墙围绕,城墙高  相似文献   

2.
阿以和谈中,最棘手最敏感的当数“圣城”耶路撒冷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主权归属,而且涉及到宗教和民族等都极为错踪复杂的内容。巴解和以色列坚持对耶城的主权要求,各不相让,矛盾愈演愈烈;约旦与巴解之间在东耶宗教管理权问题上分歧不断加大;沙特、摩洛哥、梵蒂冈甚至埃及等国或出于扩大宗教影响的考虑,或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也都觊觎这座圣城,更增加了耶城问题的复杂性。但是解决耶路撒冷问题决非易事,将经历一段非同寻常的艰难和曲折过程。 一、耶路撒冷问题的历史渊源 耶路撒冷是一座历史名城,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中,耶路撒冷均为“和平之城”之意,但事实上这座“和平之城”却饱经忧患,鲜有和平之日。许多世纪以来,该城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息。历史上,这里曾先后留下犹太部落、亚述王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十字军、奥斯曼帝国等众多朝代的痕迹。到了近代,围绕耶路撒冷主权和宗教等权利的争执和纠纷趋于激烈。1917年,耶路撒冷为英国占领,194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其定为国际城市。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该城被一分为二,以色列占领新城,约旦占领了旧城及其东北部地区。1950年,以色烈宣布将首都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1967年第三次中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名城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约旦河西岸,海拔800米,人口40万。阿拉伯人称耶路撒冷为“古德斯”(即“圣城”)。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像它那样有着漫长而又悲壮的“剑与火”、“血与泪”的历史。近4000年来,曾3次被毁,50多次更换主人。 耶路撒冷由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组成。市区大都是2~4层的平顶建筑,教堂、寺庙的屋项在阳光下闪着金辉,整个城市笼罩在黄褐色的气氛中。旧城由高12米的古老城墙围绕,城墙上有8座城门,显得十分森严,城区内古迹众多,这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是圣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耶路撒冷多灾多难的历史与自古以来中  相似文献   

4.
圣城耶路撒冷的归属是中东和平进程的一个关键问题。耶路撒冷作为一座特殊的、具有国际意义的千年圣城,它在宗教、民族等方面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代表单一宗教利益的政治势力都不能排除其他宗教和民族在当代耶路撒冷应具有的历史和现实地位,都应承认耶路撒冷的多重属性,并本着理智的和现实的态度同对方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种解决需要时间、耐心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进展,耶路撒冷问题显示出了它的"不可回避性".这一问题解决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巴以和平,但要解决它困难重重.本文试对耶路撒冷问题的渊源作回顾,对影响其解决的因素和围绕耶城地位之争作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耶路撒冷问题解决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造成巴以和解政策困境的原因极为复杂,在耶路撒冷被国际与地区势力政治化的博弈中,耶路撒冷问题衍化为巴以和解政策困境的关键:两个耶路撒冷话语体系的冲突、两个耶路撒冷圣城之子的身份冲突、从“异教徒”到“敌人”意象的相互构建及美欧耶路撒冷政策的博弈等.因此,进一步加强“耶路撒冷共识”的话语建设、在中东“四方机制”基础上加强巴以和解机制建设,以及在“劝和促谈”基础上构建中国式治理模式等均成为破解巴以和解政策困境的应因举措.  相似文献   

7.
除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外,巴勒斯坦是阿拉伯国家中拥有大学最多的国家之一.巴现有6所大学,即毕尔宰特大学、纳加赫大学、希伯伦大学、伯利恒大学、加沙大学和耶路撒冷大学.其中毕尔宰特大学为世俗学校,希伯伦大学、加沙大学为伊斯兰学校,伯利恒大学为基督教学校,耶路撒冷大学由彼此独立的3所学院 (耶路撒冷伊斯兰学院、阿拉伯医学院和阿布达伊斯科学技术学院) 联合而成.纳加赫大学是巴规模最大的大学.  相似文献   

8.
杨中强 《阿拉伯世界》2001,(1):24-27,23
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进展,耶路撒冷问题显示出了它的“不可回避性”。这一问题解决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巴以和平,但要解决它困难重重。本文试对耶路撒冷问题的渊源作回顾,对影响其解决的因素和围绕耶城地位之争作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耶路撒冷问题解决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马通研究员是甘肃省兰州西北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回族,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历史、教派和门宦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的撰稿工作.现虽已退休,但仍在为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带研究生.他的来稿,反映了一位中国穆斯林学者对三大一神教的看法,也涉及到当前巴以谈判中的耶路撒冷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阿以冲突是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之一,对当今国际局势产生重要影响。从建构主义视角来看,阿以冲突的根源在于阿以双方都建构了自己是巴勒斯坦主人的身份认同,都要求独占圣城耶路撒冷。阿以冲突的历史起源和直接原因则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历史形成的敌对性文化观念的不断自我实现和自我加强导致阿以双方的敌对身份不断强化,致使阿以冲突陷入困境。本文从建构主义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阿以双方若要改变"互为敌人"的身份关系,首先应建构积极的和新的"共有观念",努力增加互信,实现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人口约500万,其中犹太人400万左右,非犹太人大多是阿拉伯人,约85万,占以人口总数的18.3%,统称为“以色列阿拉伯人”,绝大多数讲阿拉伯语.他们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和历史,以及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些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耶路撒冷、内盖夫、那撒勒、加利利,哈代拉和佩塔提克瓦,少数人住在海法、阿卡、卢德、拉马勒和雅法等城市.  相似文献   

12.
马通研究员是甘肃省兰州西北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回族,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历史、教派和门宦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的撰稿工作。现虽已退休,但仍在为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带研究生。他的来稿,反映了一位中国穆斯林学者对三大一神教的看法,也涉及到当前巴以谈判中的耶路撒冷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一、东侵的原因欧洲和东方的历史一些学家,把十字军东侵说成是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争夺圣地耶路撒冷的战争。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十字军东侵绝不是一场宗教战争,而是宗教外衣掩盖下的欧洲教俗两界统治阶级对东方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入侵。  相似文献   

14.
马通研究员是甘肃省兰州西北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回族,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历史、教派和门宦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的撰稿工作。现虽已退休,但仍在为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带研究生。他的来稿,反映了一位中国穆斯林学者对三大一神教的看法,也涉及到当前巴以谈判中的耶路撒冷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在巴以最终地位的谈判中,难民问题很可能成为最难解决的问题.巴方原先一直坚持要求落实1948年11月11日联合国的194号决议与1974年11月20日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但随着和平进程和巴以局势的发展,阿拉法特在巴难民问题上显示了一定的灵活性,准备在1948年的难民问题上作些退让,以换得以色列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让步,因而受到阿拉伯有关方面及新闻媒体的批评.巴难民问题的最终解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金色的耶路撒冷》是一本反映两性问题、意义深刻的小说,本文主要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两代人的对比,来展示受男权思想束缚下的老一代和思想前卫的新一代,从而分析总结出德拉布尔在小说中所传达的女性观和两性观。  相似文献   

17.
谢让志 《城市》2001,(3):61-63
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少有的奇妙城市,数千年来东西方民族在此争战不休,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竞相在这里建立神圣殿堂。上  相似文献   

18.
一、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形成 农村和土地,素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敏感的两大问题.改革如何既能保障农民的利益,同时又促进发展,并不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19.
举世闻名的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又称远寺)和岩石圆顶寺,是穆罕默德“夜行”和“登霄”之处,原是穆斯林第一朝向,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被称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一向视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仇敌的以色列侵略者,一心图谋破坏,摧毁这两座圣寺,自1967年侵占耶路撒冷以来,于了一系列见不得人的勾当。其主要手段是: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人居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诸多问题存有歧见.在对阿拉伯国家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阿拉伯人已形成了现代民族所必需的一切特征,由于其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宗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阿拉伯民族虽内部存在差异,民族意识表现也不稳定,但民族团结、合作依然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