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双语交融过程中词语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双语指的是个人或语言(方言)集团使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①本文所说的双语主要指普通话和粤语,有时也涉及普通话和外语或其他方言。互.互不规范词语的产生,一般来说是言语交融的结果。因为言语交融过程中,词语会发生双向性的相互渗透作用。不过,作用力是不相等的。当方言比共同语更为活跃的时候,方言的作用力就会比共同语强。这时候,言语交融过程就会同时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积极的,即共同语会大量吸收方言中有生命力的词语充实发展自己。二是消极的,即方言词语会“冲击”共同语词汇系统,使不规范(方言)词语不断涌…  相似文献   

2.
说“通语”——扬雄《方言》术语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玉宏 《兰州学刊》2007,(5):155-156
"通语"现在在语言学界被广泛使用着,语言学界使用这一术语时,一般是相对于"方言"来说的,即作为共同语的等义词."通语"第一次出现是在汉代扬雄的《方言》里,沈兼士等一批学者认为"通语"是指无地域限制的普通语词,论文通过对《方言》里提到"通语"字眼的29个例子的分析,指出扬雄《方言》里的"通语"并不是指共同语,当指一种"通行的说法",它可以是共同语的词语,也可以是某地的方言语词.而"通语"只是说明了某个词语是某个地区或几个地区之间最通行的说法而已.  相似文献   

3.
论颜之推的方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恕豪 《天府新论》1998,(3):60-63,F003
我国的方言研究,源远流长。西汉末扬雄著《方言》,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方言学著作。东汉时,许慎、郑玄等人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汉语方言的研究。晋代的噗滨,足迹遍布南北四方,经过详细的实地考察,在其《方言注》和《尔雅注》中,留下了大量关于晋代方言的记载和研究,其著作足以同扬华的《方言》前后辉映。南北朝后期,著名学者颜之推也对当时的各种方言,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在研究方向上,颜之推更多地把注意力转向对方音的研究,注意到方言与共同语、语言间相互影响的各个方面等问题,为中国的语言研…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与东北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作者自己承认是用“假语村言”来敷衍故事。这种独具特色的“假语村言”究竟系何地方言,至今红学界仍有争议。比较带有倾向性的看法是,《红楼梦》语言主要是北京话,其中夹杂着一些“江南吴语”。笔者认为:《红楼梦》语言与今天的北京方言差异很大,与“江南吴语”更没有多大关系,倒是与今天的东北方言渊源颇深。好多被红学界界定为“江南吴语”的语汇,用东北方言都能够解释,而且更贴切自然。这一点,《〈红楼梦〉语言辞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的主编周定一先生也有所觉察,他在该辞典前言中指出:“我们在编撰这…  相似文献   

5.
扬雄《方言》用不同的地名标记了汉代不同方言词语的地理分布,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方言和现代汉语方言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河洛地区在历史上曾占据重要的地位,河洛地区的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它在汉语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方言》区域与河洛地区、《方言》中的河洛方言、《方言》与当今的河洛方言等方面可以探讨《方言》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阿根 《学术界》2006,(3):114-119
《汉语大词典》中一些方言词语释义存在疏漏或不确,某些方言语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准确释义的线索。文章利用这些方言资料,对《汉语大词典》中“判”、“响”、“”、“锥”、“滴”、“坑”、“炉”、“掠”“、扌歪”“、纂”、“猴”、“挺”等12个误释的方言词进行考辨,经过分析和论证,我们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意见,以期《汉语大词典》修订时补充、修正之。  相似文献   

7.
普及普通话的问题,实际上是指汉语方言向民族语言集中,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问题。有关统一的民族语言形成的道路问题,马克思说过:“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集中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可见,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语言的发展,即方言向统一的民族语言的集中,有其内部规律性。这个规律包括内因和外因。具体来说,汉语方言要走上完全统一的汉民族共同语的道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基本条件;二是最终条件。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活跃的柳州方言词汇综析蔡德宪方言是相对于民族共同语的概念。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它可以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它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域变体。语言学家已经注意到,在有方言的社会里,人们自幼的母语习得普遍地是方言,并且每个语言社团的绝大...  相似文献   

9.
《新疆社科信息》2006,(6):32-36
哈萨克语的重叠手段;林则徐《回疆竹枝词》中的维吾尔语考释;新疆汉语方言中的“把”字句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关系;伊犁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研究;试论杨增新“无为而治”的治新政策。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源远流长。从西汉末年扬雄的《方言》算起,已经历了近2000年的历史。运用现代语言科学的技术方法来调查汉语方言,也有60多年的历史了。一、汉语方言研究的古典传统汉语方言的分歧,先秦典籍已有不少反映。当时的天子,为了体察民情风俗,博通天下名物,每年秋后都要派遣使臣到民间搜集民间歌谣和方言异语,训诂学家们在铨释词语、解释典籍时,也往往注意到存在方言词语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扬雄继承前人旨趣,利用各地人民云集的都市,记录了当时知识分子(孝廉)、士兵(卫卒)以及一般平民大众的口语,辛勤笔耕近三十载,编成一部包括近2000个词语的方言比较词汇集。这是周秦到西汉末年民间语言的可靠记录,揭示了错综复杂的方言现象,无疑是中国传统语文学中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悬之于日月而不刊”。综观《方言》全书,突出的贡献有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民间口语,能以活的语言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偏正结构”是汉语复合词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这一结构公认的界定是“前偏后正”,即修饰、限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以这种结构界定标准,在分析汉语南方方言中大量存在的诸如“鸡公”、“狗母”的构词现象,以及今天北方话类似的语言现象时,存在困难.因此,有必要从南北方言事实出发,结合古汉语及亲属语材料,对这类结构的内涵进行重新检视.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南下”与粤方言“北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当前中国大陆的语言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南下”与“北上”的现实。最近香港《语文建议通讯》发表的文章《汉语方言势力探微》,分析了汉语各方言的状况后也作出以下结论:“只有粵方言和北方方言是当今势力最强的方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中心,以传统的政治势力为基础,向异方言扩张,形成北方方言势力圈。粤方言则是以新兴的经济势力为基础,不断向周围施加影响,形成粵方言势力圈。这南北两大方言势力,在将来对立会更明  相似文献   

13.
数百年来粤方言韵母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方言一般又称广州方言。它的语音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现代广州音系。广州音演变的确切年代,由于受材料限制,较难确指。但可以用反映中古汉语共同语的《切韵》或《广韵》音系作为参照点来考察它在中古以后的变化。当然,由于《切韵》音系不是粤语音系的直接祖先,粤语的某些语音特点可能比《切韵》音更早,但是,由于粤方言中古后受共同语影响相当巨大,所以通过与《切韵》音系比较,还是可以约略看出广州音的发展大势的。  相似文献   

14.
兰州方言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方言研究概述张淑敏兰州话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北次方言。有关兰州一带方言的记载,可以上溯到西汉末年扬雄所著《车酋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书中六处提到了“秦陇”、“陇冀”(晋人郭注:“冀县今在天水”)一带的方言词语:“叟、艾,长老也,……周晋秦陇谓之...  相似文献   

15.
︽歧路灯︾中的助词﹃哩﹄高育花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①,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略晚于《儒林外史》而又稍早于《红楼梦》,作者李绿园系河南宝丰人,全书语言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研究河南方言和汉语史的宝贵资料。本文拟对书中的助词“哩”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语...  相似文献   

16.
八排瑶语属于瑶语支勉语藻敏方言,分布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根据教科文组织语言活力评估指标,对八排瑶语的语言活力状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八排瑶语已经呈现活力不足状况,并开始出现某些濒危的特征。八排瑶语与汉语长期密切接触的过程中,语言系统各个层面都受到了汉语方言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语码转换的语境和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受交谈话题、交谈对象、交际场合、角色关系以及交谈者身份、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等因素影响,反映出言语交际者心理、感情以及对某种语言或变体所持的态度.研讨少数民族地区语码转换对于正确理解方言和共同语关系.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博白县是语言大师王力的故乡,桂东南泱泱大县,广西十强经济县之一。该县语言丰富多采。回溯其历史发展的足迹,研究它的语言特点,对汉语方言学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一、地老话与新民话的形成和分布 博白方言有地老话和新民话两种。地老话属粤方言桂南系次方言,它与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差别较大。新民话属客家方言,是玉林地区及广西有客家方言的县市中操讲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县。本地人叫新民活,或称为“(亻厓)话”。  相似文献   

19.
赵黎明 《江淮论坛》2007,1(2):134-141
共同语与方言的结构性冲突贯穿中国百年语言运动的始终:方言的“发现”和“浮沉”,既受共同语建设需求的制约,又与当时语言运动所担负的文化使命有关.清末,文改人士以“欧西诸国”为法,以为统一语言不仅可以增强凝聚力,还可以帮助“大清”重新“统一天下”;五四时期,方言的价值被国语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同时相中,人们认识到,自由活泼丰富的国语,必须要民众活的语言——方言做材料;三十年代大众语讨论时期,语言地方性和普遍性具体表现为土语(及其记录形式拉丁化)与普通话的关系,土话变为普通话可以用“发展、充实、转化”六个字来概括;抗战时期对方言土语问题的探讨主要是结合文艺实践进行的.方言问题获得再次讨论的契机是,五四白话文运动和大众语运动所未能解决的语言与大众结合问题的教训、文艺大众化的需要以及抗战的现实需要.建国之初,国家的统一对语言文字提出了更高要求,方言土语的存废成了语文改革的焦点.语言统一不仅担负文化统一的重任,担负凝聚国家认同的职责,还负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知识文化水平的职责.在新的民族国家走向统一的过程中,方言成为民族共同语吸收和同化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南京官话》所记南京音系音值研究──兼论方言史对汉语史研究的价值邓兴锋1、引言1·1汉语方言学,自“五四”运动以后,在西方语言科学的影响下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了很大成绩,解放后大规模的方言调查以及全国方言学会的成立,更是大大促进了这一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