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契同志的新著《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中、下三册,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以下简称《逻辑发展》,凡引该书,仅注页码)这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带有阶段性意义的新成果。它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作者如何探索中国人在逻辑思维方式上的特点问题,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探索中国人在逻辑思维方式上的特点,有很大  相似文献   

2.
继《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之后,冯契教授的又一力作《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以下简称《进程》)一书问世了。《进程》的问世,将和前书一样,定会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前后两书,虽然都是运用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方法写成的,但所取视角稍有不同,前书注重把握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以揭示其中所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国认识论史的著作,“先验论”是一个使用极其广泛的概念。例如1983-198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冯契先生《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三册)一书,书中认为属于先验论的哲学家或具有先验论思想的人物就有孔子(91页)、老子(126页)、杨雄(427页),董仲舒和王弼(500页)、二程(756页、803页)、朱熹(844页、852页)、陆九渊(857页)、王守仁(884页)等。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姜国柱先生的《中国认识论史》一书,书中认为属于先验论哲学家(或具有先验论思想的人物)有孔子(285页)、孟子…  相似文献   

4.
冯契先生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80年代出版的近百万字的两部中国哲学史著作和最近即将出版的《智慧说三篇》(即《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的自由和真善美》)。显然,前两部著作是研究哲学史的,后三部著作是研究哲学理论的。对于哲学史和哲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冯契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他是这样来研究哲学和哲学史的,也是这样来贯通他的智慧说和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从而显示出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个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不能忽视它自身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独特的阐述方式,而应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来追寻和探讨这一本土哲学发展的逻辑轨迹,以避免这一研究长期停留在资料的论证和搜集整理的水平上。关于中国古典哲学的逻辑发展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了有关学者的注意.并且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如冯契先生在《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一书中,明确  相似文献   

6.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书写具有典范意义,这种典范意义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书写什么”和“如何书写”两个问题上表现出来。在“书写什么”方面,冯契的回答是既要书写化为近代传统的哲学“革命”,又要书写化为哲学问题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问题,两者并非彼此对峙,而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书写同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在“如何书写”方面,冯契的回答是采取“同情的了解”书写方式和反思的书写姿态。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近代哲学史的书写比古代哲学史的书写更能体现冯契自己的哲学风格和书写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什么类型的思维,其思维运行机制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一种情感思维,它既不同于以概念为中介的逻辑抽象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中介的形象思维.情感思维是以主体心理情感为反思对象的内向性思维,它是对主体心理和情感倾向的自我体验,是一种价值认识.我们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史,可以看出,情感不只是心理因素,而且也是思维中介物.主体情感体验是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并列的一种哲学思维形式.情感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形式之一,它对中国传统思维乃至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学是海峡两岸的学者共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台湾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成果,愈来愈受到大陆学者的关注。人们看到,台湾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不仅范围较为宽广,而且具有相当的深度,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大量论文。在研究和发掘古代传统哲学方面,台湾学者作了不少努力。  相似文献   

9.
宋志明 《东岳论丛》2015,(1):99-106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哲学断代史。此书运用辩证的方法论原则,突出中国哲学的特色,紧紧抓住古代、逻辑、发展三个关键词,把历史和逻辑统一起来,纠正了某些统编教材历史感不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史研究自胡适开创以来。成为哲学家们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基础,他们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中国哲学史.进而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冯契对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突出贡献就在于,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新定义中国哲学吏。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进而建立起了独具个性的中国哲学史观。  相似文献   

11.
自先秦发端到鸦片战争止,中国古代哲学逐步形成并沉淀为一套独特的话语和意义系统,不断积蓄并阐扬了一套既有别于西方哲学又可以与之展开对话的独特逻辑结构。这一逻辑结构主要有三个支撑:一是数学模式,二是心学思维,三是损益分析。数学模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科学性向度,心学思维呈显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价值性诉求,而损益分析则演绎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方法论智慧。数学模式、心学思维、损益分析的彼此勾连与鼎立之势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不断实现内在超越的逻辑架构与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哲学有一些与西方古代哲学和印度古代哲学不同的特点。所谓古代,包括上古、中古和近古。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先秦时代可谓上古;两汉至隋唐五代,可谓中古;宋元明清可谓近古。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九五六年,我曾经写过一篇《中国古代哲学的几个特点》(后来收入拙著《中国哲学发微》)。近年以来,我重新考虑这个问题,有一些进一步的体会。现在写出来,就正于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同志们和朋友们。中国传统哲学,在不同的时代,都有若干不同的派别。这里所讲的只能是古代多数思想家的共同特点,不可能是所有各派思想家的共同特点。先秦时代,儒墨道法的学说彼此不同;汉魏以后,佛教输入了,佛教学说与中国固有的哲学思想更有很大的差别。宋代出现了理学或道学,可称为新儒家学说。两汉以后,辛亥革命以前,儒家始终居于正统地位;而道家学说也流传不绝。佛教曾经盛极一时,但始终没有成为正统思想,只能居于旁统。木文所讲,主要是先秦儒道两家以及宋元明请时代新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至于中国佛学的特点,我没有作过深人的探讨,暂时存而不论。现在,个人的管见以为,中国传统哲学至少表现了四个基本特点:(一)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德论的统一;(二)整体与过程的观点;(三)现实生活与道德理想统一的观点;(四)经学与哲学的结合。分别论证如下。最后谈谈如何正确评价中国古代哲学遗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哲学逻辑范畴发展的历史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逻辑范畴研究是哲学史和唯物辩证法逻辑体系研究的结合点,是深层次的研究。因此,对中国哲学逻辑范畴发展阶段作历史的考察,总结前人在研究哲学逻辑范畴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为借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丰富的哲学遗产,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就是哲学史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有它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在研究和阐明中国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发生,发展和斗争的历史时,也应重视探索哲学史中“辩证的东西”,研究古代辩证法同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总结这一斗争的规律,对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各民族的思想文化成果和时代精神,对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对哲学史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关于物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很少有人研究"物",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也无人专门作此研究,但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关于物的论述,虽较分散,但内容丰富.天地万物、气化万物、圣人创物、百工开物、物阜民安、君子爱物、格物致知、重己役物是其主要的内容.中国古代关于物的哲学对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克服物本主义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6.
由庄福龄教授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已经出版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问题,在我国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毛泽东哲学思想史和中国现代哲学史等著作中均有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本体论的发展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一般哲学史论著中所谓“本体”,是一个翻译名词,同样,所谓“本体论”也是一个译名。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也有“本体”一词,其意义与翻译名词的“本体”有所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中有没有与西方所谓本体论类似的学说呢?如有,中国的本体论起于何时?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8.
<正> 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全新同志的《逻辑哲学引论》(简称《引论》),是国内出版最早的逻辑哲学专著。这本专著面对当代逻辑学研究中的一系列前沿课题,通过史的考察,论的解析,建立了一个“金字塔同构模型”。这对于从哲学上回答逻辑学的难题,对于立足逻辑学当代的成果发展新的哲学体系,可能会起到积极的或重要的作用。《引论》中许多论证无论在哲学界还是在逻辑学界都是崭新的和具有创建性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六十年代初期,在教育部主持下,为高等院校开设了中国哲学史这门课程,并由任继愈同志担任主编,有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的几位哲学史工作者参加编写了四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该书旨在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受体例及课时的限制,不允许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多所发挥;同时,观点也力求稳妥,对学术界争论大的问题亦尽量避免采入。为了适应中国哲学史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应当写出一部能反映学术界目前认识水平,比二十年前出版的四卷本教科书更详尽、更完善的哲学史专著来。经过哲学史工作者的多年酝酿和深入探索,最近,由任继愈同志主编的(这一写作集体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有关同志组成,也有外地高等院校的同志参与某一专题的讨论和写作)七卷本《中国哲学发展史》中的第一卷——  相似文献   

20.
把整个宇宙自然作为认识客体和研究对象,以探求其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就是自然哲学。古希腊的伊奥尼亚哲学及后来的原子论,就是人们认为的典型的自然哲学。中国古代有没有自然哲学,哲学史界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本世纪以来,有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以国家的治乱兴衰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其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是社会政治哲学和伦理哲学,因此,中国古代不存在古希腊那样的自然哲学。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建立起系统化、逻辑化的像伊奥尼亚学派那样纯粹的自然哲学,也缺少崇尚自然,追求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