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邹珊颜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47-249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作表达了他一生的理想,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他歌颂爱情、吟咏自然,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对自由的追求.而"美"是徐志摩诗歌的精髓和生命,意境美、意象美、音乐美是他诗歌"美"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刘纪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3):87-92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始终交织着内心的生命体验与外在创作观念的矛盾冲突。1926年前后,由于生命体验突破了创作观的束缚,使其在多个方面发生变化。他的诗不再拘泥于"健康"、"尊严"的原则,而是直面现代人痛苦、焦灼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不再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而是反衬出生命的渺小甚至虚无;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不再是肤浅的场景速写,而是渗透深切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3.
李文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190-193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历史性存在 ,已经开始得到认识 ,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自由主义诗歌。徐志摩对于人生理想追求的执着 ,充分表现在具有个性的诗情表达与具有深度的诗艺探索中 ,促成了新格律诗派的形成 ,因而与中国自由主义诗歌的蓬勃兴起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苗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150-153
沿着埃米莉·迪全森极具个人色彩的人生经历,简要分析了她三首短小却意义深远的诗歌。指出长年沉浸在孤独、沉思中的诗人,所写诗句不仅清新、优美,那些有血、有肉、有灵的篇章更凝结着诗人的心血,也折射出她一生的智慧和情感。诗人坚持用自己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创作的诗歌必将会深深影响和启迪着读者的心智. 相似文献
5.
甘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
本文认为徐志摩清脱灵动的诗风源自于“流动”的效果。流动的美,是徐志摩诗歌中诗美的灵魂。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诗人对动态美的追求:一、跳跃的意象;二、化美为媚的形象;三、化静为动的手法;四、旋律流动的音乐美。徐志摩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一方面与他本人的内在气质与艺术追求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是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7.
王劲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3)
徐志摩吸收和承继了 19世纪英国浪漫派诗歌艺术 ,其诗歌优美清丽、自然超脱 ,表达“单纯的信仰” :爱、自由和美 ,并以欢乐意识为轴心 ,奠定了其浪漫主义诗歌基础 相似文献
8.
毛灿月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在新诗体式因不加节制而趋于散漫之时,徐志摩重视诗歌样式,强调诗歌语言的音韵美等理论,适时地匡正了人们对新诗的诸多误解。他以其丰富多样的创作实践探索新诗的体式结构、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意境创造等,并成为中国新诗表现形式的拓荒者与理论家。 相似文献
9.
刘洪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82-87
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创作了他的第一批诗歌,他还以剑桥自然物景为题材创作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再别康桥》。他的剑桥诗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响,歌唱诗人的创造、爱欲,抒发政治理想;写剑桥自然美景的诗有田园牧歌风,表达了对剑桥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再别康桥》之美,在于它精炼、提纯、节制的功夫,以及异国情调与古典意境的完美统一。徐志摩为了刻意追求古典意境,甚至不惜在意象的选用上作伪。剑桥把徐志摩培养成一位杰出的诗人,也让他写了自己最好的诗。 相似文献
10.
华美的乐章——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人们总是提及押韵、回环复沓等手法而往往忽视了音节中的声母在徐志摩诗中的作用.本文着重从诗人在声母运用上的特点来看徐志摩诗歌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11.
杨俊国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6):28-31
徐志摩酷爱“墓庭的光景”.这类关涉着生命和死亡的“终极性意象”,显露出诗人灵魂深处发生的断裂.写诗的徐志摩,与读社会学的徐志摩,扦格柢牾,使他感受到一种走不出的巨大悖谬.苏珊·朗格睿智地指出艺术形式与人的生命形式之间的“同构”性,这与诗人生命“同构”,且由此可洞悉诗人灵魂隐秘的意象,对徐志摩来说,就是坟墓. 相似文献
12.
韩春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59-62
唐代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民族和亲事件。唐代诗人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对汉代的昭君出塞进行了历史咏叹,同时也对当朝的公主和亲事件作了现实关注。唐人的诗歌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他们对和亲政策或反对或赞同的态度,探其原因与诗人个人经历、朝廷政策以及唐边疆稳定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刘玉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1):22-27
对于徐志摩诗歌的评价上,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诗人自评的"情感的无关拦的泛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认为,仅以诗人的自述材料作为评价他作品的证据是很不科学的;所谓"无关拦"也不应该理解为自贬.文章从情感性质、形式性质以及二者之间关系三方面分析,认为这是诗人表达他诗歌创作的性灵状态和无拘束精神,是与五四精神合拍的.我们应该给予徐志摩及其诗歌科学客观而且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精神之父”的“精神渗透”——徐志摩诗歌与哈代诗歌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义海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8,(3)
徐志摩10年文学生涯的每一步都跟外国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徐志摩与之受英美浪漫派的影响是显著的,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忽视了他与其他外国作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他与哈代(这位现实主义作家)的关系。哈代,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诗歌的题材和技巧上,对徐志摩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他是影响徐志摩并使其在创作上形成个人风格的一个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15.
马凤兰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4):112-115
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以罢相为界 ,前后期总体风格显示出极大的差异。文章认为 ,生存状态改变之下的生存意识是导致王安石前后期诗歌风格迥异的最根本因素 ,这也使他完成了由功业理性人生到个体感性人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王宏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62-64
《爱眉小札》体现了徐志摩的理想爱情观:爱情是神圣的,是光明正大的,是具有感召功能的。本文由此阐述了徐志摩理想爱情观念形成的原因并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陈卫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6):10-15
吴投文是近年来湘籍诗人中一位颇有实力的写作者和诗歌研究者。他的诗歌创作始于1980年代末,早期诗作着力在乡土风情中抒发青春的思悟,留下中国文化的投影。2003年是他的诗歌创作转折期,对人事与人生的书写,使他的诗歌表现出反讽与戏拟形态,他揭示存在的荒谬,同时又表达孤寂空虚的人生感受。 相似文献
18.
人们往往只提徐志摩散文的情感特征。其实,徐志摩的散文是跳跃着理性之光的。只是由于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和“跑野马”的行文笔致,减弱了徐志摩散文中的理性,使得读者只见情感,不见理性。 相似文献
19.
从萨都剌诗歌创作看其心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信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萨都剌是有元一代词人之冠,其作品以鲜明的特色在元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面。本文以萨都剌出仕前后为分界点,将其生平粗略划分为吴楚经商、居家耕读、出仕为官、致仕归隐几个阶段,并紧扣其作品,对不同时期他的创作情况和心理变化做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邹红梅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42-44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狭小,这既有社会的、经济的、价值的因素,也有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方面的偏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创作特色的分析,认为诗歌所具有的内在韵律是诗人生命的轨迹和节奏,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要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特质,但是,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其音乐特质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远远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押韵和节奏,而必须提升到新的理念和高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