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明 《北京纪事》2014,(3):59-61
提起许镜清,估计在街上问十个人,有十个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听到别人的电话响或者在KTV里,他的作品却是无处不在的。 他,就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作曲!那些耳熟能详的《敢问路在何方》《天竺少女》《女儿情》《猪八戒之歌》……这些已经被传唱了二十多年的歌,均出自许老师之手! 许老师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就具备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乌龟”新鲜事 标题欠准确,最好更换。 刘婷 有谁敢在自习课上大唱《敢问路在何方》吗?有!他就是我的同学——田宇。田宇长得有点儿特别,颧骨特高,总像没睡够似的,特别像漫画中的那只乌龟。“本文开篇未紧扣文题来引起下文,对于人物外貌描写欠生动。”  相似文献   

3.
在星光大道年终冠军赛的现场,著名词作家、剧作家阎肃在辛勤忙碌着。他曾以《敢问路在何方》、《长城长》、《雾里看花》、《前门情思大碗茶》、《红梅赞》及歌剧《江姐》、京剧《红灯照》等获国家三代领导人好评,是中国剧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将军衔的军队文艺大家。很少有人知道。阎肃的儿子阎宇曾是一个多次被学校要求转学甚至开除的“刺儿头”,一个经历坎坷的“市场弄潮儿”,一个狂放不羁的“不婚主义者”。阎宇的调皮逆反曾经愁得他的母亲想自杀。是阎肃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改变了儿子。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西游记》将在龙年春节期间的中央电视台荧屏上再次展现神魔之战的精采故事。这部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的大戏如果从1982年开拍算起,到如今续集与观众见面,已有18年,真可谓漫漫长路,“九九八十一难,没有过不去的关。”女导演杨洁感慨万千。往日拍摄的艰难都成烟云,杨导出从鼎盛年华到了双鬓斑白。当拍完续集的最后一个镜头,片尾曲唱到“圆圆满满庄严我神州大地”时,这位著名导演的眼睛已含满泪水。 16集的《西游记》续集是对前25集  相似文献   

5.
曾“西游”会见成吉思汗的元代全真教“掌教”丘处机去世后,由继任“掌教”主持,在北京彩绘《西游记》壁画,传播“老子化胡”论,导致“掌教”副手被捕。这是全真教小说《西游记》的“结胎”。在元代后来的佛道角力中,全真道士史志经在《玄风庆会图文》名下,形成全真教《西游记》初稿。它传入南方,获得文化沃土。在元代南方市井中,全真诗词汇编《鸣鹤余音》的流传;著名文人虞集为《西游记》另一种全真教草稿写序;道化剧和江南“书会”艺人对唐僧取经故事的改造;南北宗内丹理论的会流等,均展示了《西游记》形成与全真教关联甚密的侧面。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5月出版的、黄肃秋注释的《西游记》,发现其中有些注释不当,曾写了三篇文章,提出不同意见。最近又看到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的、朱彤和周中明校注的《西游记》,又发现其中有些注释不当。现在指出来,加以勘误,供读者阅读时参考。 为了叙述简便,我们把黄肃秋注释的《西游记》简称为“黄本”,把黄肃秋的注释简称为“黄注”;把朱彤、周中明校注的《西游记》简称为“朱周本”,把朱彤、周中明的注释简称为“朱周注”。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作者素来有所争议,但吴承恩作《西游记》成为学界的主流学说。以此为立足点探讨了吴承恩的身世,其中吴承恩在湖北荆王府,任“纪善”一职,佛国广济的深厚文化和山水风情对其写作《西游记》有很大帮助,考察《西游记》文本,广济的历史人文和民间传说载入《西游记》中甚为普遍,在此基础上探讨广济与吴承恩写《西游记》之谜,认为广济应为《西游记》创作背景地。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南游记》与顺昌民间大圣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圣信仰”产生的生态环境及其与《西游记》的关系,结合阂北山区“猴神崇拜”和顺昌大量的“通天大圣”碑刻遗存,认为大约于元末至明中叶,顺昌就形成了“大圣崇拜”。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和早于百回本《西游记》的余象斗《南游记》中分别描绘了“通天大圣”、“齐天大圣”与华光的关系,说明顺昌“大圣文化”遗存是《西游记》成书过程中元杂剧、平话阶段的实物佐证。在此基础上,对大圣文化与顺昌文化产业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佛表道里儒骨髓──《西游记》管窥再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表道里儒骨髓──《西游记》管窥再得花三科一、毁佛谤道分寸有异《西游记》写“佛”,是为了确立“取经”的整体框架。当年,不置猴王于死地,仅把他压在五行山下,还特地召来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山监押,并安排好猴王的吃喝,说“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这分...  相似文献   

10.
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是清代《西游记》版本演变史上独具意义的一种版本。其文字主要来自于明代百回全本,又根据清代真诠本加进了唐僧身世故事。其评点文字认为《西游记》“原是证圣贤儒家之道”,把《西游记》看成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不免牵强附会。但是,其将《西游记》看作一部具有寓言意味的哲理性小说,并从社会学和人性的高度来看待《西游记》,有其合理的内涵;特别是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西游记》“奇”的特点和“幻中有真”的高度艺术境界,对认识《西游记》的美学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消解精神是《西游记》自由精神的重要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上解构既定观念,形式上采用玩世性的游戏笔墨。所谓既定观念,主要包括构成《西游记》思想基础的儒道佛等观念;所谓玩世性的游戏笔墨,因其玩世的不严肃性,而具有了消解意义,主要包括具有戏谑、幽默、闹剧和童话特征的形式。这种消解精神,主要源自《西游记》写“心”的特征和人物如孙悟空市民式的浪漫与自信。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以“仙石”化猴为开篇,其所谓三大部分,实乃写了本质为“仙石”之“孙悟空”的两次西游,乃起于“西游”,终于“西游”;败于“西游”,成于“西游”,故日“西游记”。但是正如“西游”只是悟空“修功”之“门路”,也是作书人所谓“心性修持”以“完大道”过程的象征,真正的“修心”之“大道”并不在“西游”,当然也就不在“取经”,而在自“心”之明悟。《西游记》作为“仙石”而能“悟空”的“修心记”,实为一部以“修心”为旨的“仙石记”。其为后来《红楼梦》托始“石头”以为“石头记”的前驱,不亦宜乎!  相似文献   

13.
胡适《西游记考证》谓《西游记》的长处“就是它的滑稽意味”,其中“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对此,他似是赞赏,又似鄙夷,而认为《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它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它至多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而“不用深求”。近人据此而批判胡适诬蔑、贬低、乃至否定了《西游记》;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批评。我写这篇文字,对胡适的学术思想暂不作评论,而只是说明:滑稽诙谐、  相似文献   

14.
自《西游记》于明代中后期问世以来,从心学角度探求作品之大旨成为《西游记》研究的主线,且在当代仍有广泛的影响。石钟扬先生提出谢肇淛“求放心”说有违《西游记》大旨的疑问,对于深入认识《西游记》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在立论和证据方面存在着诸多偏颇,对心学与《西游记》的关系、“求放心之喻”的主题观似不能作彻底的否定。  相似文献   

15.
吴承恩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在民间传说和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所取材,颇极广泛”,但这些材料经过作者“加以铺叙描写,几乎改观。”①作者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西游记》的写定,使得长期流传的西游故事的情节定型化、人物形象典型化;同时,作者根据自己的时代特点,增强了这个神异故事的现实色彩。《西游记》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喜爱《西游记》,更按照自己时代的斗争经验和艺术兴趣,去理解并评价这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直到今天,《西游记》也没有失去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对小说《西游记》的解读上,人们长期沉湎于“释魔证道”,这其实是对《西游记》的误读。这种误读是因为研究者忽略了对《西游记》审美品格的把握。认为,“童趣”构成了《西游记》的审美品格。而且,《西游记》的童趣品格并非突兀而成的,它有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背景,袁宏道的“趣论”便是这一背景中重要的一环。值得注意的是,袁宏道之所谓“趣”即相当于现今所说的“童趣”。那么,以袁宏道的“趣论”观照《西游记》,便能较好地把握《西游记》的审美品格。《西游记》的“童趣”表现为:去除装饰的“天真之趣”,无视规范的“叛逆之趣”,挣脱约束的“自在之趣”。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主旨辨析李安纲《西游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或《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奇书”,而且还是这四大奇书中的奇书。它的流传,已不仅限于中国,它早被译成了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影响甚远。因此,作为《西游记》...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是《西游记》的诞生地,也是“西游记文化”的发祥地。弘扬“西游记文化”是连云港地方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西游记》文化精神能够代表连云港人百折不挠、勇敢拼搏、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开展《西游记》文化研究与连云港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辅相成。在阐述连云港开发“西游记文化”资源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连云港“西游记文化”资源开发的策略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林振宇 《社区》2011,(5):20-20
最早知道她的名字,是早年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该剧就是根据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近年,她写了一部自传——《生命的呐喊》,先后荣获了“徐迟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她就是著名女作家张雅文。  相似文献   

20.
《封神演义》抄袭《水浒传》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神演义》是一部在民间有较大影响的神魔小说。作者写此书是想与《西游记》、《水浒传》相抗衡,跻身于名著之列。清代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说,《封神演义》“意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但作者的主观愿望与社会效果并未达到统一,《封神》远逊于《西游》和《水浒》,其原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似志在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