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袁文良 《源流》2023,(2):54-55
<正>2023年是农历癸卯年,即民间所说的“兔”年。面对人们欢度节日的喜庆氛围,在北京度了儿童时代的我不禁想起了小时过中秋时所玩的“兔儿爷”。兔儿爷是北京地区的传统玩具,在天津、山东等一些北方城市也深受人们欢迎。作家老舍在其创作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2009,(9):24-26
北京的兔儿爷是在双彦父亲、北京著名民间泥塑艺术大师双起翔老爷子手里恢复的。  相似文献   

3.
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节代表性的节俗用品,它渊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免儿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该被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4.
"兔儿爷,那不是八月十五供的神吗?"有人这么说.可也有人说:"那是孩子们的玩意儿,也能叫神吗?" 早先,一到八月十五,北京的隆福寺、护国寺、还有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尽是摆摊卖兔儿爷的,用泥捏的,大的三尺有余,小的不过一寸.  相似文献   

5.
随着’98中国卡通艺术节敲响锣鼓,有关卡通的话题又重新热起来。人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中国的卡通片发展迅猛,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民族风格和特色的儿童卡通片,受到小观众的欢迎,基本上扭转了外来卡通片充斥我国儿童影视市场的局面。 《京娃儿与兔儿爷》洋为中用 北京电视台的《京娃儿与兔儿爷》是一部很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该片中京娃儿的造型是布娃娃,无论是形象服饰,还是举止行为,都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娃娃,他聪明、活泼可爱。兔儿爷是北京民间传说中有名的偶像,他风趣幽默,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吉祥。在表现形式上,该片也选用了最富有中国民族  相似文献   

6.
胡剑龙 《今日南国》2008,(17):13-14
“那时人们希望到处都是商品,30年前北京人梦想的天堂,也许比今天还要寒酸。”北京作家石康在一篇文章里感慨,30年。北京走完了1000年。30年前的北京居民,没有多少人会料到奢侈品——小轿车会如此迅速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当然,他们更不会想到,当年最“潮”的“永久”、“凤凰”、“飞鸽”自行车,30年后却早已与流行无关。  相似文献   

7.
信任的征服     
让北京猿人提前27万年“诞生”的证据,得自小小的一粒砂。还记得中学历史课本关于“北京猿人”的动人描述吗?“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那时候,周口店一带气候温和湿润,龙山上有巨大的洞穴和岩石缝隙。树林茂密,河水流淌,飞禽走兽出没山间……”  相似文献   

8.
马年赏马     
吴惟 《北京纪事》2014,(1):105-106
正癸巳年岁尾,我走进十二生肖作品收藏家白大成先生的家。他位于胡同深处的住宅犹如琳琅满目的民间玩具博物馆。已届古稀之年的白先生是个老北京,从小在胡同里长大,自幼喜欢玩具。他属兔,七八岁那年买了个兔儿爷泥饽饽模子,兔儿爷玩。每到春节跟大人赶庙会,他总会买些风车、面人儿、糖人儿之类的小玩意儿。这个爱好一直伴他到老,以至于收藏玩具成为他暮年寄情之所在。白先生的玩具收藏始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那时出现的跳蚤市场里出售的旧货、工艺品、小玩意儿等一应俱全。由于  相似文献   

9.
杨旭 《社区》2014,(17):30-30
北京人爱喝茶。串门的一项重要礼节就是——沏茶,北京人也叫“沏水”。先放茶叶后放水叫“沏”,先放水后放茶为“泡”。其实北京人是爱好喝茶,而非乐于品茶。大碗儿、大口,咕咚咕咚的灌——尤其爱喝酽茶的,最爱“大把儿缸子”。过去还有人熬茶:先把茶沏上喝几遍,然后兑水倒进砂壶里大火熬,味浓色重。北京的茶具最讲究也不过是在茶叶罐、大盖碗儿、茶杯、大小茶壶上下点儿工夫。茶壶以小为贵,多为细瓷。  相似文献   

10.
学联社杂记     
周小平 《北京纪事》2010,(7):104-105
“学联社”听着有点像学生会组织,其实就是一片集中的商店,现在称为“服务区”的那种。“学联社”在北京北郊,归海淀二商局管。这儿原来是一片农田,后来建成大学区,不过学校边上还种着水稻。小时候放学后,我还拿着罐头瓶和纱网捞过小蝌蚪。  相似文献   

11.
张裕坤 《老友》2013,(11):43-43
现在有个时髦的词,叫“北漂”,说的是那些在北京打拼的外地年轻人。我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太婆.本不想再打拼什么,却没想到因为儿子的缘故.我也被裹抉着做了“北漂”,但我是“漂”在儿子家。儿子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漂”在北京——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小孙子的出生,给我出了道难题。儿子打电话对我说:“妈妈,您老也来北京住吧,这样既能旅游,顺便还能帮我照看孩子。”我心想,搞反了吧,应该是既能照看孩子,又能顺便旅游.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北京学与地方学、首都学的关系和学科研究区域范围等一些争议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学学科的属性。假设北京学是一门独立学科,根据研究对象,它是一门自然、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多范式综合学科;根据社会学学科属性分析方法,它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软”科学和一门“分野度”较高的“城市化度”较低的学科。所以,北京学发展过程中既要加强与地方学、首都学的联系和扩大研究的区域范围,还应不拘泥于研究范式,加强应用理论研究,扩大研究队伍的同时增加批判性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一九年五月,“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了。 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迅速波及全国。灾难沉重的河南各阶层人民,迅即行动起来,投入战斗,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省会开封的青年学生,首先起来响应,各学校纷纷集会演讲、上街游行,高呼“内惩国贼,外争国权”、“还我青岛”、“抵制日货”等口号,并进行街头宣传。古城开  相似文献   

14.
《中华魂》2012,(18):49-51
2012年4月,一年一度的北京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在北京国贸中心举行。相同位置的楼盘大多较2011年有明显的降价,不少房企还纷纷推出特价房、团购房、低价房,折扣力度、优惠幅度均超过往年。然而,面对开发商的“热情”,大多数意向购房者的反应却很“冷淡”,观望者多,签约量少。  相似文献   

15.
自13世纪以来,西方“北京形象”在“理想化”与“妖魔化”之间不断变迁。林语堂笔下的“北京形象”打破了西方“北京形象”话语霸权,解构了神秘的或带有恶意的“北京形象”。《京华烟云》描摹了北京的历史大事、精神气质、风景名胜、文化观念以及民俗生活,塑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动人的北平”形象。在《京华烟云》的基础上,《辉煌的北京》进一步展现了北京古老的辉煌、丰富多彩的民众生活及其精美的艺术,展现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北京形象。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社区》2005,(16):3-3
宜居城市建设不应是“穷人出、富人入”的过程日前,《商务周刊》杂志和零点公司等联合推出了“中国宜居城市排行榜”,宣告上海、大连、北京等为中国十大“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并同时宣布“,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等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标”。不过,在我看来,单纯根据这套指标评选出来的城市恐怕仅仅是神仙“宜居”的蓬莱仙阁,而并非升斗小民其乐融融的“宜居城市”。说来也巧,同一天的同一家报纸,还刊登了美兰德信息公司就“公众最关心的话题”对北京、沈阳等13个城市的5…  相似文献   

17.
火娃欢欢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公布以来,引起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许多同学还把五个福娃的可爱形象写进了自己的作文里。本刊从本期起,将陆续刊发有关“福娃”内容的作文,以表达我们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关注和支持。欢迎同学们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这个有着特殊的历史传统、特殊的现实环境、特殊的城市定位的城市中进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固然需要体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共性,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突出北京的特色。由于特有的地位和条件,北京应该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三者并举的前提下,把力量部署在优先发展原始创新和重点发展集成创新上;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宜居城市”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切入点,带动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进而突破实现创新型城市的重点和难点;培育和弘扬与北京特殊城市定位相一致的“北京精神”,建设和发展与北京特殊城市定位相一致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和确立北京市民的创新意识,围绕“北京人文”实现和体现创新。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中介词“起”的用法比较复杂,不仅可以单独作为起始义介词使用,还可以和其他成分组成表示起始义的框式介词。在框式介词中,“起”的前置词和后置词用法之间存在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跟“起”的虚化程度以及虚化方式有关。处于名词短语前的介词“起”在与其他同类介词的竞争中逐渐消失,但清末北京官话中起始义介词的多样性正体现了共同语形成过程中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0.
王瀛 《北京纪事》2013,(3):28-31
<正>卫腊梅阿姨今年62岁,她的特长是制作动漫人偶服装,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各类演出中看到的扮演小动物的演员们所穿的道具。12年前中央电视台的兔年春晚,许多兔儿爷的服装就是由她负责设计制作。卫腊梅中等身材,朴实平和,看上去和北京普通的胡同大妈毫无区别。从一个个盛会、展览活动、媒体采访中走来,很多人都以为卫腊梅是毕业于名牌大学艺术系的资深设计师,说不定曾出国深造。开朗直爽的卫腊梅面对这个问题,总是坦诚地自嘲说:"我就是个杀猪的。"她初中毕业后就上山下乡,后来进了西安肉联厂做管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