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左传》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送给宋国京城长官子罕一块宝玉,子罕坚持不收。他对来人说:“宝玉是你的宝,不贪是我的宝。你把宝玉给我,你丢了宝玉之宝,我收了你的宝,丢了不贪之宝,倒不如各自都保住自己的宝吧。”子罕的“宝”说,就是对权力根本的认识问题。 领导者在认识和运用权力上,当学子罕,对于外力的侵蚀,任凭洪涛倒海,也要砥柱屹然;对于自身的把握,更要慎独慎微,做到皓月朗然。  相似文献   

2.
招聘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应者云集。经过三轮淘汰,还剩下11个应聘者,最终将录用6个。第四轮总裁亲自主持面试,奇怪的是,面试考场出现了12个考生。总裁问:“谁不是面试的?”坐在最后一排最右边的一个男子站起来,说:“先生,我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还是想参加一下面试。”在场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门口看热闹的那个老头子。总裁饶有兴趣地问:“你连一关都过不了,还来这儿,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个男子说:“我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我有11年的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总裁打断他的话,说:“你的学历…  相似文献   

3.
《人才开发》2010,(3):16-17
孔子创办私学,从事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人才学方面,孔子有全面的论述。第一个提出“人才难得”观点的就是孔子。他说:“才难,不其然乎?”“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我们今天说“人才”,他叫做“志士仁人”,或曰“贤人”。  相似文献   

4.
薛韬 《人才开发》2005,(10):29-30
企业家应是“理才”高手商界经营奇才比尔·盖茨曾说过:“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最好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个你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托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一个具备一系列略微不同的技能,而且其行为对你有所裨益的人,是十分重要的。”这席话,披露了一个秘密:比尔·盖茨作为世界级企业家,其最重要的经营诀窍,就在于他善于作出最好的经营决策——必须挑选人才也即“理才”。的确,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人才不但是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宝贵资源。正因为如此,企业的经营决策内容再多,但只要作好了“理才”这一最好的…  相似文献   

5.
楚汉之争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耳熟 能详,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 英雄,若在今日的中国,定是少男少女崇 拜的对象。刘邦却是"好酒及色"连结发 之妻都厌恶他的为人。但在楚汉之争中, 刘邦屡败屡战,垓下之围一战而足天下, 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之败一战而身死人 手,为天下笑。原因何在?古有定论:项羽 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却能驾驭 韩信、萧何、张良等能臣武将,从谏如流, 所以能在败局中有退路,逆境中得超越, 越挫越勇,最终开创雄汉基业,旺汉四百 余年。当然我并不想从历史的角度对他 们进行评论,那不是我想做的。唐代著名 政论家赵燕在他的《长短经》一书中说: "得人则兴,失人则毁。故首简才,次论政 体也。"意思是说:任何的事业,得到人才 就能兴旺,失去人才就会失败。所以要先  相似文献   

6.
一方面择业者如过江之鲫,一方面是择人者众里寻他——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分配热潮中,“热门企业究竟需要什么人才”品质——永远的“金科玉律” “公司员工的年终总结很简单明了,第一条就是让你做一个自我道德评价,然后由别人给你打分……”记者问起公司最注重人才的哪一方面,在一家外企工作的李小姐这样说。 当我们环顾在科技领域叱咤风云的公司,他们的用人之道有一条永远的“金科玉律”,那就是人才的道德品质。 微软亚洲研究院人力资源部的王女士说,微软研究院用人的标准除了重视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足够的创造力、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外,尤其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应聘者要经过严格的面试,以考核其是否正直、诚信。  相似文献   

7.
人才问题,现在社会上炒得实在很闹猛。不仅在每天的报纸上可以看到各类的招聘广告,而且在各种的会议上、领导的报告中都能频频听到,什么“竞争的核心是人才问题,谁争取到了人才,谁就争取到了成功;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事业的辉煌”……讲得最多的恐怕是一些经济圈内的人士。 我忽然萌发了一个想法,何不离开经济圈子去听听其他人对人才问题的看法和反映呢。于是我找到了上海市记者协会主席丁锡满。在市记协的办公室里,丁锡满接待了我,他十分坦率地陈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他认为,人才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非今之有,而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的。可以这么说,凡在历史上铸就大业的,都存在着一个用人用才的问题。任何一个事业的成败得失都与人才有关。从历史上来讲,周武王用姜太公;刘邦用韩信、张良和萧何;刘备用诸葛亮等等。得天下治天  相似文献   

8.
到家了     
我的一个邻居,喜欢喝酒,常醉。有一次,他喝醉之后上了出租车,司机缓缓开着车等他说去哪里。可等了半天也没动静,回头一看,他正脱衣服昵。司机吓一跳,连忙问:“先生,你这是干什么!”他说:“到家了,我要脱衣服睡觉!”司机赶紧告诉他:“这是我的车,不是你的家。”他呆呆想了一会儿,大声喊:“快,快回到我上车的地方去!”司机问为什么,他说:“我刚才以为到家了,把鞋给脱门口了!”  相似文献   

9.
一《庄子·马蹄篇》叙述了伯乐善驭马和畜马的故事,被韩愈援引成文为《马说》,寥寥的两百多字竞能翻新出奇。马被分成良马、庸马和劣马。宝马良驹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是庸马和劣马而不可及。致天下之治在人才,乱世之时,有得士者强,失士者的沉痛教训。汉代的萧何在月下追逐韩信,韩信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他是领军打仗的人才,能带兵百万,而且是多多益善。项羽有眼无珠,未能采纳范增的意见,与韩信无缘,最终吃了败仗,刎于乌江。类似之例,历史上犹有其他,故在此不作赘述。士,良马被人喻为人才的代名词,历来论述人才颇多,精言纷呈,唯韩愈的《马说》…  相似文献   

10.
经营人才     
最近,笔者有幸拜会了一位国内知名的企业家,在与他的交谈中,他的一个观点引起了我的关注,就是在谈到他的经营诀窍时,他说:“企业”这两个宇很有学问,“企”字上面是“人”,如果把上面的“人”字去掉,那你的企业就算到头了。很明显,这位企业家的意思是:经营人才是经营企业的第一目标。确实,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经营企业的核心就是经营人才。经营企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经营人才的过程。经营人才应该成为企业的立足点,并付之于坚定不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数量显著增加,从理论上说,各类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是不会因为招不到人才而苦恼的。但在人才市场上,了解和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又招聘不到满意的毕业生。人们不禁要问,为何会出现“有人无业“和“有业无人”的供求错位呢?这虽是一个老话题,但仍需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韩信以布衣之身,“乞食于漂母”,连饭都没得吃。起初,他找到项羽的国有大型单位,却始终得不到重用,后来勇敢跳槽,终于官拜大将军,封齐王,位极人臣,可以说创造了职场神话。神话终归是神话,齐王做了没几年,韩信就被单位的老板娘吕后给收拾了。其职场生涯可谓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3.
人格的力量     
作为春秋时宋国建筑部门的主管,司城子罕这个人太完美了。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似乎都是好评。最典型的事迹是说他谢绝受玉,以廉为宝。宋国有个农人耕地时发现一块璞石,经人鉴定为璧玉,就将其献给子罕,子罕不要,并且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相似文献   

14.
采访复旦金仕达乔志刚董事长,并不是我预先的计划。是一个偶尔的机会,文汇报的一位同行来电告诉我说,现在上海有一位年轻的IT企业领导,被人称为“金融软件开发的领路人”。“中国软件星空上的‘王者之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软件大亨”.不妨去采访他,肯定会有很好的收获。同行又寄来有关乔志刚、金仕达的文章,“中国金融电子的推动者”,“21世纪,‘消失’得无处不在的软件”和“浴火的凤凰”,看到乔志刚一个又一个从艰苦到辉煌的故事,聆听乔志刚演绎一个又一个中国软件的“神话”,深深为之激动,不得不去采访他……  相似文献   

15.
刘邦有知人之明,他知道萧何忠诚能干,与之推心置腹;他知道张良足智多谋,对之言听计从;他知道樊哙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与之亲如兄弟;他知道韩信能力超强而野心勃勃,对之限制使用。因此,他能够从一个小小的亭长一路走来,直到摇身一变唤作"汉高祖"。项羽作为刘邦的对手,在很大程度上就输在没有知人之明。他不知亚父范增对他忠心耿耿,对之言不听计不从;他不知韩信、陈平是绝世之才,任之流往汉营为敌所  相似文献   

16.
犹记得去年到北京出席“友谊奖”颁奖活动的时候,一位中国记者问我:中国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我对他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大方向考虑,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引进海外人才?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憨佗 《人才瞭望》2009,(11):72-73
人人都想成为人才,每一个组织都想尽可能地网尽人才。可真弄成人才济济一堂,事业就一定能发达吗?当年刘备想自立门户,可帐下人才匮乏。水镜先生对他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刘备闻之大喜。  相似文献   

18.
采访复旦金仕达乔志刚董事长,并不是我预先的计划。是一个偶尔的机会,文汇报的一位同行来电告诉我说,现在上海有一位年轻的IT企业领导,被人称为“金融软件开发的领路人”,“中国软件星空上的‘王者之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软件大亨”,不妨去采访他,肯定会有很好的收获。同行又寄来有关乔志刚、金仕达的文章,“中国金融电子的推动者”,“21世纪,‘消失’得无处不在的软件”和“浴火的凤凰”,看到乔志刚一个又一个从艰苦到辉煌的故事,聆听乔志刚演绎一个又一个中国软件的“神话”,深深为之激动,不得不去采访他 立秋后的清晨,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朵,天气仍然炎热。我等车去采访,说也有缘,巧遇上海复旦金仕达公司的交通车,把我带进上海浦东软件园。  相似文献   

19.
我的一个作家朋友说,他一.生所经受的最大磨难,所面临的最大一个“坎儿”,不是父亲生病和去世,不是心爱的人的离去,也不是有段时间在单位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更不是数额巨大的金钱损失,而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得接受一件事:自己在写作上并无才华,应当及时放弃。  相似文献   

20.
唐仁 《人才瞭望》2010,(8):67-67
唐太宗向来注重选拔人才.严格选拔任用贤能志士。他常常叮嘱右仆射封德彝说:“官是民之父母,一个官吏就能决定人民的安危和苦乐.所以在选用时一定要谨慎行之。要知道用一个好人.就如同引一条沟渠。人才就如水流般都进来了。但是一旦用了一个庸人.其他庸才就会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