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结之法     
古希腊神话中的高尔丁山巅有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被上帝用一根绳索捆着,并打了一道死结。相传,谁能解开这道死结,谁就会找到通往成功大门的钥匙。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也不知有多少人在死结面前败下阵来。直到有一天,仗剑的亚历山大在死结前沉吟良久,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我不能沿着别人失败的道路重蹈覆辙,我必须寻求自己的解结之法。”于是,他手起剑落,死结一分为二。结果,他获得了成功。解结之法  相似文献   

2.
“驴亲戚”     
一天,王老汉骑驴去赶集。到了街上,王老汉似乎听到有人在打招呼,他看到有位穿花褂留长发的年轻人冲他这边“喂喂喂”地跑了过来。到了跟前,王老汉左看右瞧也认不出他是谁,就不好意思地轻声问道:“小伙子,你该不是认错人了吧,我又不认识你,你干嘛跟我打招呼呀?” 谁知那个年轻人却不怀好意地笑着说道:“你这个糟老头,谁跟你打招呼了?我跟驴打招呼呢!”说完他还特意拍了拍驴的  相似文献   

3.
舍弃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  相似文献   

4.
对手     
他住在一只沾满垃圾的木桶里,喜欢晒太阳。皇帝亚历山大听说在自己的国度里居然生活着这么一个怪人,决定去看看他。找到第欧根尼,亚历山大不屑一顾地说:“挪到一边去,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第欧根尼根本就不予理会。亚历山大没想到自己也会碰一鼻子灰,只好解趣地  相似文献   

5.
觅"冷"创新     
赤日炎炎的七、八月份,人们动辄淌汗,是衣物洗得最勤的“旺季”,却又是洗衣机被用得最少,在市场上销售不畅的淡季。年年如此,为什么?国内众多的洗衣机厂家很少去寻根究底,思谋一番,可“海尔”人瞄上了这个“冷点”。原来,并非人们夏天不想用洗衣机,而是常见的洗衣机都不适合夏天使用:每次就洗那么几件衬衣、短裤、袜子之类的东西,用深桶大肚的洗衣机,既费水又费电,谁干?针对消费者的这个心理,海尔集团开发出一种专供夏天使用的1.5公斤容量的特小型洗衣机,还设有三个调节水位,最低的一档,洗两双袜子也行。新品面世后,…  相似文献   

6.
行淫的女人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07,(3):172-172
有一天,耶稣在圣殿里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害他的经学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在行淫时被抓到。摩西法律规定,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怎样?”耶稣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那几个人不停地问,他便直起身来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了这话,他又弯下身在地上画字。所有的人都溜走了,最后,只剩下了耶稣和那个女人。这时候,耶稣就站起来,问她:“妇人,他们都哪里去了?没有人留下来定你的罪吗?”  相似文献   

7.
语丝语录     
建立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意味着每个市场主体的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企业必须增强守法自觉性;同时也意味着执法人员只能阳光行政,不能再“看谁不顺眼”就去检查,即用制度限制监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8.
深谋远虑     
深谋远虑这词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做到,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在一叶障目的情况下,谁还看得到泰山呀?再说,眼前有了一叶,谁又愿意再去看什么泰山呀。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我们这里才流行诸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之类“格言”。也正因为深谋远虑不容易,所以对那些真正能深谋远虑的人和事,我们就该标而出之。商朝时,纣王开始还艰苦朴素,身上穿着打了补丁的干部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有一天,他突然要工匠用象牙给他制作筷子了。这事儿要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没什么奇怪的:纣王是国君呀,国君用象牙筷子,那不也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么?…  相似文献   

9.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到一年的六月, 就会开始新一轮的大学毕业潮,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会像往常一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听到学生们的抱怨、老板们的不满、社会的议论,然后,这一切又会随着其他新问题的出现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好像谁都有道理,谁又都没有道理,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场景年年上演,愈演愈烈。年复一年之后,沉淀下来的是什么呢?大学生们成了“愤青”,老板们把自己叫做受害者, 而社会舆论似乎在助长双方的这种情绪。有谁在关心问题的根结呢,大学生的“愤青情结”根源在哪里?又要如何把这个“结”打开?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0.
破坏与创造     
王悦  宋真 《领导文萃》2006,(3):87-87
佛陀在山上遇到了歹徒阿格利玛,阿格利玛杀人不眨眼,当然也不打算放过佛陀:“都说你法力无边,看来也不过如此。我今天要砍了你的头,让大家知道咱俩谁更强大。”“死之前,我有一个心愿,”佛陀指着身边的桃树说,“请砍下这根树枝。”“那太容易了,”剑起枝落,阿格利玛把开满桃花的树枝丢给佛陀,“还有什么要说的?”“我还有另一个愿望,”佛陀怜惜地拾起桃树枝,“现在请让它长回去。”阿格利玛大笑:“你这个疯子,谁能把砍下来的树枝接回去呢?”“可怜的人啊,”佛陀回答,“你认为自己很强大,因为你能轻易伤害生命。但破坏与摧残是最容易做的事,…  相似文献   

11.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2,(13):48
正"让地方政府守耕地,就好比是让老鼠去守油瓶。有自身利益在,谁能保证不会出现监守自盗?"———中央党校教授王东京撰文称"今年中国对GDP增长的设定首次低于8%,但我觉得GDP根本就没必要设定,这个道理就像父母给小孩定身高一样,你规定他一年长10公分,难道他长不到10公分你就去刺激他?"  相似文献   

12.
一个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188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为了确保取得战争胜利,决定去信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但加西亚远在古巴丛林深处,谁也不知道他的确切位置,让谁去送这封信?确实让美国政府头疼。安德鲁·罗文中尉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没有问“为什么?”、没有问“怎么办?”,怀惴信件就出发了。最后,他用他的敬业和诚信完成了使命,他由此受到政府嘉奖。客观地说,这个故事在战争年代并不足为奇。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开来,意义并不在故事本身,而是人们意识到,安德鲁·罗文中尉的成功并不是他杰出的军事才…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熙熙攘攘的王府井百货大楼,73岁的陈红瑛老人话语问充满了惋惜地说:“厂子怎么说倒就倒了呢?这可是咱北京的一个老品牌啊!几十年了,我们街坊四邻用的可都是这剪刀。”“王麻子歇了,黑老虎完喽,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唉!老祖宗的东西……。”二环路边,一位遛鸟的老先生对着他的鸟感叹道。 “虽然王麻子剪刀厂破产了,但这只是企业的破产,不会影响到王麻子这个品牌的生存,王麻子也绝对不会消失。”白锡乾语气坚定地对媒体表示,“王麻子一把  相似文献   

14.
“公平”这个概念,最早是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萌生于心里的。小时候玩游戏,谁也不愿意当“坏蛋”,可少了这个“坏蛋”不行,游戏就无法进行。没办法,“锤子剪刀布”。谁输了,谁当“坏蛋”。后来,下乡插队,干农活,活有轻重,怎么分工,抽签决定,办法虽然原始,倒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复杂的问题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大伙也没有什么异议,只是那些派去干重活的人只是觉得自己运气不佳,抽得一个下下签。虽然这种体现公平的形式十分低级,但我认为它是合理的,因为它包含着公平的基本要素。然而,如果公平仅仅就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把它与“运气”…  相似文献   

15.
一万块钱 范汉章是颍平县的一位乡党委书记,因他长得人高马大,说话又直声音又大,人们就给他送了个绰号叫"范骡子".他在下边干了十年,说起来也是有些政绩的,想当副县长.从人事线上说,他是县委书记王华欣的人,王华欣平时对他很好,见面总是"骡子"长"骡子"短的.可他又转弯抹角的跟县长呼国庆的老婆有一点亲戚关系.一般县里调整班子都在年底进行,可他下手早,年初就开始活动了.他先找了县委书记王华欣,王书记说:"这个事儿嘛,你最好也给呼县长打个招呼."范骡子试探着说:"我是不是得表示表示?"王华欣模棱两可地说:"这事儿你看着办……"  相似文献   

16.
张和平 《决策探索》2011,(11):48-49
温州实施的干部任用“张榜招选”制这一用人改革举措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以实战、能力论英雄,谁能“揭榜摘牌”、谁能“攻山头、炸碉堡”,就给谁“坐位”。  相似文献   

17.
黄志杰 《决策探索》2008,(19):68-71
“一些局长常常把政府和部门并列甚至对立,有一次,我去协调一个事情时,那局长说:‘这个事要你们政府来办的!’我大发雷霆,部门只能是政府一个部分,他居然用‘你们’把政府和部门分开了。我们谁跟谁啊?”无论是在内部会议还是接受记者采访,徐文光总喜欢引用这个例子。  相似文献   

18.
刻舟求剑     
王蒙 《领导文萃》2016,(5):128-130
正有一位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丹凤朝阳",一个亮相手一松,剑落入了江水之中。"停船,停船!"他气急败坏地大叫,"快停下船来为我捞剑!我这个剑价值连城!"看看众人漠然的神态,他解释说:"我这个剑出诸干将、莫邪,后来通西域时经过丝绸之路流到了国外,波斯大帝曾佩带它出征,奥斯曼帝国宰相曾悬挂它于客厅,英王乔治用重金买下,法王路易第八派了五个刺客去抢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报》曾有这样一篇报道:马德案之后,绥化干部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马德在台上时,让谁上,谁上;马德被查办后,让谁下,谁下。”随着马德案掀起的廉政风暴,许多人都认为在这里做官已成为高风险职业,以至于某县县委书记上任半年就离职改行。个中原因,据知情人透露,是他觉得“风险太大”、“太可怕”。这个结论让人好生困惑。一提到高风险职业,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抓捕罪犯的警察、深洞挖煤的矿工、高空作业的工人等职业,或者说是那些与传染病人打交道的医生、守卫国门的边防人员等,但要说当官是高风险,谁会相信?实际上,当官虽有风险,…  相似文献   

20.
李东朗 《领导文萃》2009,(12):98-101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的由来 成立书记处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是刘少奇1943年1月12日向政治局提议的。他还建议“中央书记处设一个主席,两个书记,书记是主席的助手。”他的这个关于“主席”和“书记”角色的设计,实际上规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既然“书记”是“助手”,就处在辅助的地位,就必然要由“主席”在最后作出决定。而显然中央许多人同意了这个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