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小结  陈智勇 《理论界》2009,(10):102-104
情境逻辑方法是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它以经济学为基础,批判心理学主义和阴谋理论,通过构造情境模型来解释社会现象.其中合理性原则在情境逻辑方法中充当着形而上学的纲领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境界"是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对本己"人生在世"状态的精神体认,反映个人对生命存在状态和价值追求的自我期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概念范畴,王国维首先将人生与审美之"真"相结合,实现了境界论的现代转化。冯友兰则以人对世界的"觉解"为中心建构人生"四境界"。唐君毅以"感通"为纽带将其进一步拓宽为既包罗万象又庞大繁复的"一心通九境"理论体系,最后化约在张世英以"灵明"沟通世界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中。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不是一个静态的符号,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把握大学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于把握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大学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大学文化发展的连续性,而大学文化的创新则体现了大学文化发展的间断性。大学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法即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联,构成了大学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新发展理念源于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深切把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实践的总结升华,与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发展理念既一脉相承又有重大创新。新发展理念分别着眼于发展的动力、方式、方向、环境、目的,着重解决发展的革命性问题、系统性问题、永续性问题、联动性问题、公平性问题,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彰显出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5.
6.
7.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实现有赖于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内化为核心理念的制度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这一制度体系能够化解人之生存和发展置身于其间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之中的利益矛盾,建立与维系社会秩序,强化民主政治的合法性,整合社会资源,为人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和资源支撑,从根本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9.
黄勇 《理论界》2011,(8):89-93
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从划界问题和归纳问题开始了他的哲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探寻之路形成了独特的"证伪"思想。他反对分析学派、逻辑实证主义以可证实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消解了科学研究的绝对真理性,认为科学并不在它的不可质疑性和绝对权威性,而是在于它的可证伪性。尽管他的理论存在着一些可批判的漏洞,但是他的一些启发性思路确实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模式的视角对比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四段图式和杜威的思维五步法 ,可见二者在对问题的重视程度、对尝试行动的强调、与进化论思想的相关性以及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思想方面的异同点 ,从而为波普尔哲学的杜威起源提供佐证。波普尔和杜威在认知模式中都突出了“问题”的重要性 ,这正是其科学价值所在 ;有关尝试行动的思想 ,对于我们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颇有教益 ;所蕴涵的进化论思想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杜威和波普尔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其他领域的观点对今天也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把人类的交往活动区分为精神交往和物质交往,人们的物质交往决定了人们的精神交往。交往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迄今为止,人类交往并不是自由自在的,而是被扭曲了的;被扭曲的根本原因在于意识形态掩盖了或粉饰了真正的物质性交往。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其交往理论的归宿。  相似文献   

12.
波普尔科学知识观主要包括 :(1)科学知识的划界。科学知识总是假设的 ,它是猜想的知识 ,假设人们事先能规定一项可证伪理论的判决性实验 ,该理论便是科学的 ;假如拒绝规定潜在证伪者 ,该理论便是伪科学的。(2 )科学知识的生长。新的问题导致创造物或构造物 ,可以把新的客体补充到知识的第三世界中 ,每一个步骤将创造出新的预想不到的事实 ,常常创造出新的反驳。 (3)科学知识的评价和检验。一个理论的好坏不是取决于它已经获得了多少证据的支持 ,而是取决于它的可证伪性程度和它所受到的检验的严峻性程度。确认度与真假无关 ,只是表示人们暂时地接受一个有问题的猜测的合理性程度。  相似文献   

13.
钱中文"新理性精神"文论的内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元 《河北学刊》2003,23(3):99-105
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文论,以"新人文精神"为精神内涵和价值核心,以"现代性"阐述为理论基点和中心话题,以"交往对话"的综合思维方式为思考理路和逻辑方法.这三个方面的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理论结构.这就是钱中文"新理性精神"文论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这一核心的确定是有理论根源和现实依据的。人是一切理论思考和实践行为的价值原点和绝对基础,离开了人这一核心,任何发展和繁荣都毫无意义,科学发展观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内涵。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又一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揭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合法性是政治哲学的主题,而合法性产生于民主;民主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在这种意义上,他的共和主义是程序主义的;由于这种程序主义对政治价值没有明确的承诺,而且也不能达成"一致同意",所以它必然导向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6.
大庆石油管理局《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具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发展观念的科学性、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同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发展性,是企业推进发展、构建和谐的科学理论。《纲要》既是科学理论,践行《纲要》的过程也必须是科学的实践过程,推进这一实践,必须树立科学精神、坚持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郭桥 《中州学刊》2003,(2):136-138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学理论虽已从过去的感悟型、鉴赏型的评点,逐步走向今天学科的科学化和学术的规范化,但文学理论向科学形态的演化,不会自动实现,它的现代发展须有对理论及其研究本身的解剖与反思。文学理论要体现原创性、系统性、个性化、当代性等科学特性,从而构建文学理论的科学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特定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并分析二者统一的过程和基础,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明 《学术论坛》2006,(9):23-26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既是儒家死亡观中的一种特殊死亡方式,又是儒家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一种生死抉择。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规定了儒家由生观死的内在理路,因此要讨论先秦儒家的死亡价值观,必须从儒家的人生价值理论谈起。社会秩序是儒家人生价值的出发点;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人生价值观的内涵;修、齐、治、平是儒家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路径;杀身成仁是儒家实现人生价值的极端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