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 下班前,任盈接到董璇的电话,说自己工作没忙完,让她去游泳馆帮忙接欢欢。任盈咬牙切齿,欢欢她爸呢?董璇一副无赖的样子,她爸晚上有聚餐,就得麻烦你这个做干妈的了。  相似文献   

2.
桑桑 《人生与伴侣》2011,(11):14-15
高云翔和董璇的婚礼很亮眼,明星好友悉数出席。其中李小璐与贾乃亮担任伴娘伴郎。花童由佟大为三岁的女儿担当。导演顾长卫则现场执导高云翔、董璇拍吻戏。紧张腼腆的两位新人。由于亲吻时间不够长,第一条“吻戏”被导演无情毙掉。重来第二条时高云翔显得积极主动了很多,双手环抱住董璇。深情拥吻至导演满意。董璇身披洁白婚纱。动情地说:“从内心来讲,我就是一个大孩子,我很幸福找到了自己的‘大力水手’。”  相似文献   

3.
张正修 《社区》2013,(4):51
董璇是在外企从事高管工作的年轻女士,一天早上洗澡觉得乳房局部有些痛,急忙在镜子前自我检查了一番,竟然摸到了一些肿块,她脑海里立马冒出了"乳腺癌"三个字。她急忙打开电脑,把自己的症状输入网页,先在网上自我诊断。按照症状一对照,她差点吓瘫在电脑前。天啊,她感觉自己的症状和乳腺癌的症状很相似……惊恐之下,她把患上"乳腺癌"的消息,告诉了老公和好朋友,甚至哭哭啼啼跟老公"交代后事"。  相似文献   

4.
张正修 《社区》2013,(6):51-51
董璇是在外企从事高管工作的年轻女士,一天早上洗澡觉得乳房局部有些痛,急忙在镜子前自我检查了一番,竟然摸到了一些肿块,她脑海里立马冒出了“乳腺癌”三个字。她急忙打开电脑,把自己的症状输入网页,先在网上自我诊断。按照症状—对照,她差点吓瘫在电脑前。天啊,她感觉自己的症状和乳腺癌的症状很相似……惊恐之下,她把患上“乳腺癌”的消息,告诉了老公和好朋友,甚至哭哭啼啼跟老公“交代后事”。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对照记》对照的是形象(照片)与个人身世的真实,因此她用文字来解释心得。《对照记》本身有很强的“后设性”,对《对照记》的解读,则是“后设”的“后设”。从《对照记》中所列的相当可观的张爱玲祖父祖母一代人的照片中,可以解读出她的怀古幽思,她所怀念的就是她祖父母这一代的人物和生活方式,这自觉或不自觉地展露了她的历史怀旧意识。《对照记》中没有张爱玲与父亲或母亲的合影,也没有她父母亲的合影,这些照片的缺失使《对照记》创设了一股幼时的失落感或被遗弃的情境,呈现出“褪了色”的苍凉。张爱玲自己的照片在全书中有30多幅,她的姿态在“镜花水月”式的美学意境中制造了一种神秘感。张爱玲“传奇”不仅是她的文字,也是她的形象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李少红作为影视界第五代导演的佼佼者在从电影向电视的转变中 ,她不仅在电视中延续着她的电影美学 ,使得她的作品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华美和精致之感 (代表作《大明宫词》) ,而她坚持的女性视角也同样延伸在《橘子红了》中 ,关于爱情 ,婚姻和生命的意义她有着不同于男性导演的解释。在精致的画面背后 ,她细腻的触角亦延伸至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渴望中  相似文献   

7.
汤亭亭是 2 0世纪末美国华裔文学繁荣发展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 ,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文学作品既根植于中国文学 ,又深受美国文学的影响 ,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其文学创作活动中 ,汤亭亭有一种积极为美籍华人说话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少有的一个"全始全终"的人物。她的一生扑朔迷离,令人难解。《红楼梦》旨在揭示大清王朝社会生活,其正文多侧面地揭示了满族的历史文化,人物设置也往往体现着满族文化意蕴。"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秦可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笔较少而又意义非比寻常的人物。她的美丽,她的智慧,以及她的乱伦情事都是复杂而又矛盾的。分析秦可卿,分析她的悲情人生,也就读懂了她在整个《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物内涵,同时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洁 《百姓生活》2013,(12):56-56
86版《西游记》自1982年开拍至今,已经过去31年。导演杨洁女士现已84岁高龄了,她在首部个人回忆录《敢问路在何方》中,解开了那段“历尽坎坷”且不为人知的《西游记》拍摄之路。《西游记》之后,杨洁还执导过《司马迁》、《西施》、《朱元璋》等电视剧。在《敢问路在何方》里.杨洁专门写了一章《龙驹悲歌》。“实际上写那马就是写我自己.、”她曾不无伤感地说:  相似文献   

10.
《源氏物语》是紫式部的代表作,也是日本王朝女流文学中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紫式部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汉学教育,她深厚的汉学修养也充分地体现在她的作品之中。对紫式部创作影响最为深广的当首推《白氏长庆集》,在《白氏长庆集》中又以《长恨歌》为最,文章试结合具体实例,浅谈一下《长恨歌》对《源氏物语》的艺术影响。  相似文献   

11.
鲍旦旦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4):39-40,65
在细读《大地》三部曲的基础上,选择时间之维的脉络为切入点,分析赛珍珠在这一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叙事特点。从宏大的时间主维着手,分析三部曲的史诗性特点,特别是《大地》、《儿子们》和《分家》中典型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文本中时间之维的印迹,解读文本暗合的时代背景;转而探寻文本中碎散的时间节点的存在,并试图阐释其艺术效果及深刻寓意——赛珍珠经历了大地上的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多年的动荡时代,她所目睹到的人与事,还有她对这一切的深深思考,都在她精心的绣织之下,按照粗细有致的时间之维,在《大地》三部曲中得到了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12.
丁玲的一生有50多年的岁月与编辑工作结缘。她1929年与沈从文、胡也频合办《红黑》、《人间》月刊;1931年主编“左联”的机关刊物《北斗》;1936年又在延安创办我党党报第一个纯文艺副刊———《红中副刊》;1941年她主编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1946年主编《晋察冀日报》文艺副刊;20世纪50年代,她又先后担任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报》、《人民文学》的主编;20世纪80年代复出之后,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又创办了全国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因此,对丁玲的研究离不开对她编辑活动的研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的丁玲研究者都把研究视线投射在…  相似文献   

13.
沈铁梅的唱腔被誉为全国有名的金嗓之一。在《金子》中,她演活了一个“金子般的金子”。最初,沈铁梅受京剧名旦父亲沈福存的影响,三岁便开始学唱京剧。那年进入四川省川剧学校,改学川剧。这一段经历,对当时的沈铁梅来说,也许是她从艺生涯中一个小小的挫折。但从日後沈铁梅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成就来看,或许恰恰是这小小的挫折,无形中埋下了她对川剧艺术革新的种子。从第一次演唱《双拜月》,到後来对《孔雀胆》、《玉京寒》、《凤仪亭》、《三祭江》、《神马赋》、《一代风骚》、《潘金莲》等剧的悉心揣摩,精益求精。二十多年过去了,沈铁梅的演…  相似文献   

14.
吴藻是清代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词作被誉为"比肩《漱玉》"、"《断肠》嗣响"。她的戏曲《乔影》曾在广场上公开搬演,这是古代女性戏曲史上的唯一。在《乔影》中,吴藻抒发了对魏晋以来"名士风流"的憧憬与模拟,突出地表现了这位女作家的"才子情结"和才名忧虑。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迷上了池莉的文字,喜欢它的流畅、精美、干净、透明,于是追踪着她的一部部作品,有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中篇小说《烦恼人生》《看麦娘》《有了快感你就喊》。在阅读中常常惊叹池莉对现实的独特审视与深刻透视,佩服她那深邃的思想与睿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祁建 《山西老年》2014,(10):32-32
《乱时候,穷时候》的著作者姜淑梅已经快80岁了,她60岁开始认字,76岁学习写作,不到一年时间,就创作了十余万字。她的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在《读库1302》连载后,又在《新青年》《北方文学》等刊物上陆续发表,目前已由北京磨铁图书公司"铁葫芦图书"策划、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曾为她拍摄制作了一个15分钟的专题片。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丁玲创作道路,深深感到她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下,创作面貌有了崭新的变化,特别是建国以来,尽管几经周折,创作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她在建国初期发表了许多散文,出版了《欧行散记》等。复出后,她的散文集《风雪人间》、《魑魉世界》、《访美散记》以及长篇《在严  相似文献   

18.
1992年2月17日,东北沦陷区著名女作家田琳在深圳逝世。我和田琳认识,是她在日本时。有一年,她从日本回国,到我家看我。由我介绍她的中篇小说《安获和马华》在开明书局出版。算来已经半个世纪了。1986年我编《长夜萤火》时,曾选她五篇小说:《风》、《砍柴妇》、《售血者》、《忽玛河之夜》、《安获和马华》,并写了她的简介:  相似文献   

19.
池莉是在1987年发表她的《烦恼人生》而蜚声文坛的。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她不断有新作问世,《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在文艺界和在读者群中,成为被注视的作家。她的小说乍看上去似乎很平淡,她在文本里所选择描写的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苦种种生存相、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娶妻生子,家长里短,吵架斗嘴等庸常的生活内容填充了作品的全部画面。她笔下的人物,也都是些市镇小市民:普通工人,公务员,一般的知识分子,家庭妇女。表面看她的作品好像游离社会重大事…  相似文献   

20.
申春 《中华魂》2004,(2):54-55
我编的已故诗人高敏夫1938年赴敌后抗日根据地采访实录《战地日记》中,有从新加坡归国投身抗战的华侨女记者黄薇的记述,经多方打听寻找,终于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宿舍楼见到了已84岁高龄的黄薇老人。她精神矍铄,热情待人。我以《战地日记》相赠,引起她对往事深情的回忆。从谈话中,我得知她不同寻常的记者生涯。抗日战争中,她冒着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