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区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新中国的四代领导人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在战略目标上,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为基本取向;在战略思想上,以“与时俱进、协调发展”作为撬动区域发展的理论支点;在战略措施上,开辟了四条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在战略调整上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路径依赖;在理论上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一脉相承,在实践上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四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跨区域建设落后的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布局和优化策略。福建省根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在本省开启“山海协作”模式,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探索实践,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的实施目标、党建与市场双向互动的实施方式,政企资源优化配置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东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而且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继续加快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示范作用与辐射作用,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长期增长,有利于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重大发展战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转折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效率优先、倾斜发展到兼顾公平、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动形成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以及区际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可避免西部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断裂带。中央政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内区域协调发展,从立法规范、组织协调、载体平台、区域开放、对口援助、资源地与消费区投资开发、利益补偿、社会市场、收入分配与转移支付等方面,构建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2018年3月10日,由中国城市群研究联盟、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安徽财经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第二期)”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与中部崛起”为主题,就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城市发展动能转变和中国城镇化道路转变,城市群结构、绩效评估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论坛对促进城市群理论研究,加速中部地区崛起,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双一流”战略是对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创新,打破了传统重点大学建设较为固化的生态格局,将极大解放和发展高等教育生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部省合建”政策是中国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双一流”战略在特定范围的延伸。“部省合建”高校作为中西部高等院校排头兵、区域高等教育先行者,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提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双一流”战略引领下,“部省合建”高校应认真分析自身现状,抓住发展机遇,明确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及国家重点战略。  相似文献   

7.
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机理基础上,从制度、政府与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制度安排失当、制度扭曲下的政府失效和政府失效下的市场失灵;并从制度、政府与市场的角度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战略:建立和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的组织和建立和健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8.
跟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世界潮流,跟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进程,中国目前应当抓紧开发海域,整合为新板块,并与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起纳入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海洋经济开发专项规划提供理论支撑。有鉴于此,必须对整合海域为新板块纳入国家区域开发总体战略进行定位论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既具有动态性 ,即均衡、或非均衡或协调发展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轮流突出 ,又具有协调性。就全国而言 ,三极联动即三大区域———经济落后的西部 (尤其是西北 )、欠发达的东北以及经济发达的东部———联动战略注重缩小差距、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因此 ,抉择和培育“协调型增长极”有其重大意义。它有助于熨平东北、东部和西部 (尤其是西北 )三大区域差距 ,有助于形成同质化和一体化的大中国经济区域。其典型就是“一圈二带三区”为骨架的东中西部结合区 ,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区域协调型经济增长极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增长区。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比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及非均衡协调发展3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现,新时期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更具有全局性、协调性和互补性,坚持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易艳辉 《今日南国》2008,(14):36-37
今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开放合作的重大举措。国家把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突出了开放合作的主题,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打造次区域合作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深入研究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对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发展理论体系和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引入内容分析和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环境—认知—实践"的系统分析框架,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深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逻辑。这一战略与特定的时代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历史使命、基本方略和战略目标上深化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认知,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框架和实现机制。因而,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有着鲜明的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包括赣、皖、湘、鄂、豫五省的浅内陆地区自古便是中国地理上的腹心和经济上的重域。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总格局中,浅内陆地区处于承东启西,联络南北的战略位置。实现浅内陆地区迅速崛起,是对东部沿海、西部沿边地区开放开发战略的重要补充和支撑,对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首次提出并界定了“中国浅内陆省”概念,深入分析了浅内陆地区的战略地位和严峻挑战,提出了实现浅内陆地区崛起的发展新路及其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与时俱进: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基本上经历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既体现了作为发展战略必须具有的继承关系,反映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决策层不断总结区域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区域发展内在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入,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联合开发是旅游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区域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晋陕豫金三角区域旅游现状,区域旅游规划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晋陕豫金三角区域旅游联合开发对策,进一步探析了晋陕豫金三角区域联合的一体化机制,深层次地打造出晋陕豫金三角"古中国"的区域旅游品牌,实现晋陕豫金三角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晋陕豫金三角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一体化发展的跨越式示范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转变,国家区域政策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即19r79~1990年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1991~1998年开始关注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段和1999年以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并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和对贫困地区支持的力度.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长加快,各地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地区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总体上看,目前中国区域经济仍然呈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地区间发展差距仍然很大,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从长远发展看,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强化对关键问题区域的援助政策,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人口和产业活动分布的适度空间均衡.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的两种不同的主张.为了平衡生产布局,我国建国后推行均衡发展战略。“七五”正式提出的梯度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扩大地区差异.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点轴理论正适应了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8.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笔者在对区域协调发展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依据(区域发展中的“非协调性”),后剖析了政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新中国成立之初迫于战争形势重视地理纵深的“三线布局”,经过计划经济时期强调地理毗邻关系的拉郎配“经济协作区”,演变为改革开放之初面向海洋开放的“两个大局”部署,再到注重区域均衡的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如今演变为侧重发挥地理集群优势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布局,而且进一步关注到国内外的地理联系,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塑造国际地理格局。至此,综合形成了当今“4-3-2-1”区域发展战略体系,这一演变是顺应人地关系规律要求、追求国土空间优化的表现,不仅增大了中国经济回旋的余地,而且增强了发展的韧性。意味着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旨是:充分发挥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禀赋的主体功能,着意于探索切合实地的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发展的。区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战略,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区域战略及其效应,提出现阶段采取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