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实名制既不合国际惯例,也已为世界上唯一的实名制国家——韩国——证明为得不偿失。网络实名制是直接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它通过对隐私权的侵犯间接侵犯公民的安全权,特别重要的是它直接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它也会妨碍反腐事业,使反腐失去第一推动力。如此不顾国际惯例与前车之鉴的立法之所以出台,与家长主义立法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2.
隐私权问题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隐私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其起步较晚,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一直采用间接的方式,没有将其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事权利,各国均采用直接的保护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加之隐私权与相关民事权利存在相近之处,其外延难以界定.本文就此从隐私权问题的现状、隐私和隐私权范围的界定、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以及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引起的社会评价争议是网络信息开放、言论自由与网络环境下公民私权利之保护的冲突表现,也是社会中其他相互冲突的诸权利协调与博弈过程中的矛盾反映。它集中反映了中国网络隐私权、名誉权保护制度与互联网侵权救济制度的不足。只有沿着"人肉搜索"的权利冲突与权利边界这一基点,以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与网络信息开放、言论自由的冲突与制衡为主线去思考人肉搜索的价值冲突并给予法律定性,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日益普及,电子政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借助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收集、储存、使用和传播大量个人数据,若利用不当则极易侵犯公民的隐私权。通过对电子政务环境下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中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联合国人权宣言》、《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其他的国际或地区的条约中所认可的基本人权之一。网络隐私权是随着互联网这种新型的信息和资料传递手段的出现而产生的,有与传统隐私权重叠的部分,但主要是对于网上传输的个人资料、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权利。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比以前更为困难。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由于网络服务商对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网络隐私权作为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因此应构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全面性法律框架,采取立法、技术与行业自律的综合模式作为中国对个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社会,随着行政权力向私人领域的全方位渗透,相当数量属于公民个人的隐私掌握在行政机关,成为政府信息的组成部分。在构建“阳光政府”的过程中,协调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应坚持国家及公共利益原则、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价值平衡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同时,应完善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和相关制度,以达到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和惊喜的同时,其负面效应可能会侵犯人的价值和尊严,特别是可能侵犯公民宪法的基本权利——隐私权.世界法治发达国家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及实践表明,重视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义务.为此,可构建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双轨制体系,即宪法保护和普通法律保护相结合的复合型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不仅在公民正常生活秩序的维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也有极大的影响。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舆论传媒的发展,公民的隐私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维护好公民的隐私权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隐私权的相关理论,从社会隐私权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通过民法的制定来进行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上侵犯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狭义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隐私权侵权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并通过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隐私权保护法定义务加以分析,进而提出对其隐私权侵权中间责任的相关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反腐是以互联网为信息交换媒介的一种新型反腐方式,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反腐重要阵地,对汇集民意参政议政、监督公权力运行、形成官民互动的良性监督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众网络反腐具备反腐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损害相关主体隐私权的负面影响,公众网络反腐与政府官员隐私权保护的协调应在基本原则上坚持比例原则、克减原则,限制政府官员的隐私权,在制度安排上健全政府官员的日常行为公开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和公民的知情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报刊编辑应加强隐私权保护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被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公民依法拥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置这种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秘密的权利。报刊编辑应依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文章发表前须经主人公审阅或经主人公同意,要正确处理公民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关系,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维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关系,正确处理维护报刊形象与知错就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据信息产业部的消息,我国将从法律层面对手机入网实名登记制作出强制性规定,消息一出,人们褒贬不一,持反对意见者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实名制可能带来的隐私侵权问题。本文试从推行手机实名制引发的争论出发,讨论手机实名制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问题,从而证明推行实名制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从私法保护到公法保护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进发 《东南学术》2012,(3):156-162
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虽然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但已越来越形成共识。而对隐私权的保障是由私法与公法共同完成的。考察隐私权保护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随着社会变迁,隐私权的价值和意义日益突显,其保护呈现出从注重以民法或侵权法为主的私法保护到注重以宪法和行政法为主的公法保护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据信息产业部的消息,我国将从法律层面对手机入网实名登记制作出强制性规定,消息一出,人们褒贬不一,持反对意见者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实名制可能带来的隐私侵权问题.本文试从推行手机实名制引发的争论出发,讨论手机实名制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问题,从而证明推行实名制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闻报道自身水平的提高和报道方式的改进,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而导致相关争论的迭起。满足公民知情权的需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新闻活动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针对现实生活中二者的矛盾,我们应适宜地采取措施,使二者的矛盾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身份映射关系:网络实名制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实名制的实质是身份映射关系的披露,身份映射关系是匹配现实社会秩序与网络社会秩序的纽带,同时也是隐私权的客体。现实世界的社会秩序本身并不能直接地嫁接到虚拟空间,而实名制的实施可以通过对身份映射关系的披露使现实空间的秩序便利地延伸到虚拟空间。身份映射关系理论否认了虚拟主体的独立性,认为虚拟主体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而在网络实名制建设的可行方案中应当包括后台实名制、身份映射关系的保密制度,以及赋予虚拟身份以诉讼权利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闻报道自身水平的提高和报道方式的改进,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而导致相关争论的迭起.满足公民知情权的需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新闻活动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针对现实生活中二者的矛盾,我们应适宜地采取措施,使二者的矛盾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中个人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网络规模的爆炸性扩张 ,网络中个人隐私权遭侵犯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网络隐私权的主体为数据主体 ,客体是个人的所有数据 ,内容包括个人数据的控制权、知悉权、使用权和维护权。当前个人数据被多方主体非法收集、储存、使用和传播的现象层出不穷。应当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 ,以立法规制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全面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  相似文献   

19.
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及其与知情权冲突之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现代法治国家对公民人身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又必然会与公民的另一项基本权利--知情权发生冲突,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矛盾的解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高文苗 《兰州学刊》2012,(3):167-170
网络的诞生为自由的进一步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使网络主体确认的难度增加,进而使网络侵权的法律保护陷入困境。网络实名制作为网络管理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地界清网络主体身份,有助于解决网络行为监管,避免网络侵权现象救济难的问题,但网络实名制又会涉及网络自由保护与限制、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冲突问题。因此有必要探析网络实名制的内涵,分析其推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