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广西由于其偏远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环境、复杂的民族成分,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广西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具有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品位高、民俗活动丰富多样、地方性和民族性浓郁等特点。因此,在开发时,应重点开发独具特色的区域旅游资源,杜绝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低品位和庸俗化,制定民俗文化保护规划,加快民俗文化资源的商品性开发进程,推动旅游商品和旅游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离不开民俗文化的开发。旅游业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 ,尤其是民俗文化的竞争。新疆旅游业发展过程证明了民俗文化开发的重大意义 ,但新疆民俗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新疆民俗旅游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离不开民俗文化的开发。旅游业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尤其是民俗文化的竞争。新疆旅游业发展过程证明了民俗文化开发的重大意义,但新疆民俗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相似文献   

4.
重庆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旅游业的潮流,民俗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重庆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然而我们对其认识、利用不够,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民俗文化资源,使其为重庆旅游业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与动力已成为我们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成都锦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锦里民俗文化一条街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10亚类;其中包含了6项旅游产品要素、10项旅游产品类型、若干旅游产品项目。以蜀汉三国文化为支撑,以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融合成都特有的休闲文化气氛,锦里民俗文化街在主题形象定位、产品功能设计、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疆境内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为了有效利用其现有资源 ,发展新疆旅游业 ,该文提出了要辩证处理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关系 ,应当适度开发 ;严格控制旅游容量和旅游范围 ;严格立法和执法 ;强调湿地的保护 ;积极开展生态旅游从而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受益等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疆旅游:资源优势与产业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旅游资源总量之大、类型之多在全国绝无仅有。新疆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民族文化形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新疆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综合产业体系。但是,新疆的旅游业还存在投入乏力、可进入性较差、开发层次不深等问题。新疆旅游业要想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还必须加大投入,旅游产品设计上还必须注意可持续发展,重点开发边境旅游带。  相似文献   

8.
屏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厚重。但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民俗文化旅游不被重视,发展滞后。屏南白水洋知名度的日益提高,为其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提供了契机。应该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采取各种有效对策,促进民俗文化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旅游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新疆阜康三工河乡位于天池风景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突出,开发条件良好,经过开发可以产生明显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概述了怒江大峡谷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剖析怒江大峡谷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所存在的局限性。结合怒江犬峡谷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所显现的问题以及该区域发展旅游的环境制约因素,将怒江大峡谷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确立为“前台开发”和“后台开发”两种模式。进而对这两种开发模式进行比较以明确其开发的重点和方向,认为“丽江模式”的成功之处是怒江大峡谷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新疆各民族的民俗旅游资源历史悠久,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目前新疆民俗旅游还存在着民俗旅游规划滞后、民俗文化内涵发掘不够等问题,可以从政府正确引导、多方融资、民族群众参与、开发高档次的民俗旅游项目等七个方面对新疆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保护新疆民俗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丽江古城旅游资源持续开发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丽江古城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恢复流官府衙、雪山书院、文庙、武庙等文化古迹,并注意特色原则、协调原则、适度原则;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应重点开发东巴文化、纳西古乐和民间歌舞。在开发古城旅游资源过程中,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古城旅游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雷州半岛历史悠久,但其旅游文化内涵还没有发掘出来。对雷州半岛旅游文化的研究,要挖掘旅游文化资源的史学价值,研究其历史遗存的文化特色。通过对民俗活动的历史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来提炼某种文化精神,从而形成品牌,产生效应。  相似文献   

14.
福建森林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文化是以森林为背景的文化现象,森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利用森林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并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和。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森林文化旅游资源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形态多样。福建省森林景观文化、森林民俗文化、树文化、花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古树名木文化、风水林文化等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福建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客家文化、闽台文化、畲族文化和森林文化相互融合、交相辉映。森林文化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今遗存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精华,需要人类倍加呵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特色战略、品牌战略和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5.
把民俗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更可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山西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尤其是晋商民俗资源.基于此,对独具特色的晋商民俗旅游资源在建筑、艺术、饮食等多方面的特色与现状,以及目前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同时,针对现阶段晋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晋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进而提出开发的具体措施与保护办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龙虎山旅游资源的特色与类型,分析了现阶段的开发状况与存在问题,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新形势下旅游开发的对策,即根据自己的特色,坚持建设以碧水丹山、道教文化、崖墓文化等为主导,火山岩地貌、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等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打造科学名山、数字名山、生态名山和文化名山。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至高境界,是社会整体繁荣和发展的最高目标。新疆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增强新疆文化软实力,一是立足区域实际、突出多民族特色,使文化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二是解放和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三是以现代文化为导向、以旅游为平台,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模式;四是新疆地域多元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相交融,促使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利用中保护,成为可以永续利用的"聚宝盆"。  相似文献   

18.
舟山群岛具有丰富的史迹文物、海岛民居等物质性遗存,也有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非物质性遗存,还在长期的海防建设中形成了独特的军旅文化、双拥文化。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从旅游开发、艺术开发、音像制作与出版三个方面人手,此举不仅能提升海洋文化名城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也能促进优质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优化经济结构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论湖湘民间节庆文化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间节庆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最有地方特色、最具绚丽色彩,尤其是具有鲜明特征的湖湘民间节庆文化,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应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加以利用,以充分发挥湖湘民间节庆文化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尤其对于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来说,和谐社会建设对保障边防安全、国家稳定至关重要。大理是云南省西部白族集聚地区。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白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和民俗文化旅游,堪称典范。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对白族地区脱贫致富、社会稳定、民族和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导向,充分挖掘具有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产品,并与旅游业挂钩,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旅游产品,让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在互动中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