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笔墨当随时代。”创新是文稿写作的灵魂,是文稿写作的一种境界、追求和需要,也是文字工作者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文稿创新,离不开思维的创新、观点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和文字的创新。笔者在多年的综合文稿起草工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要把握和提高综合文稿的创新性,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是读图时代。影像艺术构成了人们的“第二生活”。影像艺术的图像具有综合性、大众性、互动性。当前我国美术教育存在单一性、滞后性、边缘性的弊端。将影像艺术纳入美术教学内容已经是读图时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模式,健全美教体系;打破学科限制,实现综合教育教学;加大投入,提升美术教育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 渴望交流,渴望沟通,这似乎是唯一不随时代更迭而变换的人类天性。当人们感叹,现代技术、现代生活使人疏离,使传统的茶馆、酒馆里的朋友聚会,亲戚邻里串门聊天越来越变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由电脑网络引入的新的谈话方式,却“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交流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从而演绎出不少现代浪漫故事……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迅猛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快速转型升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已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时代,随着社会信息的快速传播,他们越来越过早地接触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围不再是学校,家庭的交叉,而受到了外界多层面的影响。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已趋向多元化,导致学校必须创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标准的多元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江总书记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艺术同样需要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人的本质体现 ,而因循守旧是人性的迷途 ,一个人在黑暗的房间生活惯了 ,在书案上临摹成性 ,就怕到阳光下晒太阳 ,更怕到海滨去写生。即便说年青美术家的作品有“颓废”、“性觉醒”、“个人主义”、“为艺术而艺术” ,无非是“个体意识”的反映 ,其实在社会上那一处不是个体意识的释放 ,一个人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社会实质就是个体意识的混合物。存在就有反映的价值。而任何个体意识都毫不例外地属于“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6.
彭坚 《管理科学文摘》2009,(17):112-113
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的住宅,在“后小康”时代的到来之际,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本文对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包涵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多个层面。“三农”问题的形成,是我国人多地少、小农经营、长期城乡分割和过度城市偏向型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结果。由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其形成的历史性,寄希望于短期内通过单项的农村改革来解决是不现实的。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长期而不是短期地关注“三农”问题,从社会历史和国  相似文献   

8.
一、何谓竞争力所谓“竞争”,就是“相互争胜”,《庄子·齐物论》中郭象注:“并逐曰竞,对辩曰争。”就是当某种利益的平衡、调整或重新分配时,在众多参与者之间必须分出胜负的一种较量、比赛。那么,什么是竞争力?王育琨在《寻求个人竞争力的艺术》一文中写道:“个人竞争力不是你有多少知识,而是能怎么做的智慧;不是你  相似文献   

9.
吴强  王安安 《决策探索》2007,(14):83-84
艺术是时代的体现.艺术又是时代的影射.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就借主人公之口说过:"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嬗变发展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明的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他还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所有这些,都为新时期文艺创作更为健康地向前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焦点就是以基督教伦理为基础去思考社会中的这些消费问题,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消费观念,以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和谐发展。一、消费主义“消费主义”一词是当今美国文化研究里经常出现的词语。这里所谓“消费”并不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范畴里所指的对物品的需求与满足,而是指人  相似文献   

12.
一、体验教学的基础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曾经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这四个命题是内在统一的。“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是基本的命题,该命题提出教育的本质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连续发展。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自然应以社会生活的形式组织起来,“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经验发展的连续性不仅表现为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之间的连续性,而且也表现为儿童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之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只有在生活中,人的个性才能得到自由而真实的表现,也才能谈得上经验的不断改造,因此,“教育即生活”。生活的本质是生长,既有社会的生长——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有个体的生长——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所以,教育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育即生长”。  相似文献   

13.
Tommmmy 《经营管理者》2014,(5):111-111
妻子是个生活在“e”时代的绝版传统女性,每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教子陪丈夫。可就是这个乖顺的“绵羊”,一夜之间突然雄起,竟然要给老公小鞋穿,你说这不是要翻天吗?  相似文献   

14.
当“电荒”成为现实,当“煤荒”迫在眼前,当“油荒”无情降临,当“水荒”拉响警报……一切的一切,带给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都是无法名状的难隐之痛。也许我们可以发动自己挑战自然的力量去建造无数座发电厂,开发出惬意的大小煤窑,甚至展开想象的翅膀要到月球上找回石油,但资源的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迟早有一天会让人类对自然界的疯狂幻想成为“画饼”。因此,在向大自然开展贪婪掠夺的同时,人们似乎应当停下脚步来好好检讨和纠正一下自己的行为——从“采能”转向“节能”。  相似文献   

15.
谁都清楚现在的“粉丝”不是食品,“钢丝”不是建筑材料,炒作不局限于厨房,“韩流”更是与冷空气无关……语言已经发展到和词典没有多少关系,进入一个类似猜谜和绕口令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去俄罗斯、白俄罗斯访问之前,我们曾自豪万分。我们认为这不是解放初期,“小弟弟”去拜访“老大哥”,要向老大哥学习点儿什么;也不是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重新起步,去向一个“超级大国”借鉴点儿什么。而是我们国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和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国家相比,我们值得自豪的地方太多了。可到了这两个国家走走看看,我们的“豪气”就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我们比这两个国家强的地方很多,但不如人家的地方也不少,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我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状况。从飞机上看俄罗斯,大地是绿色、蓝…  相似文献   

17.
把握好领导激励的三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是领导者实施有效领导的常用方式,是领导艺术的重点之一。科学有效地运用激励艺术,以激发部属的积极性、鼓励部属的正确行为、引导部属的奋斗目标,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领导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运用激励艺术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实”与“虚”的关系。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前两种是物质方面的“实”的需要,取决于人的自然属性;后三种是精神方面的“虚”的需要,取决于人的社会属性。就一个单位而言,每个成员的个人需要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注重精…  相似文献   

18.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发展的、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且发展不平衡的群体——学生,教育不是灌输、训斥,更不是辱骂和体罚,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艺术王国的万有引力,这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必需。这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流注:似春雨之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之播撒,均匀流布。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因得到“爱”而感受到滋润、沐浴。  相似文献   

19.
杰克韦尔奇曾这么说过:“管理,要靠好的理念来获胜,而不是靠鞭子和锁链。要把重点放在整个组织的效能发展上,而不是个人权力的扩张和强化。”那么,什么才是好的理念?什么才是管理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正> 从当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看,人类对精神和服务产品的需求将水不满足和永无止境,精神生活的需求在商品社会甚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超越物质生活的发展。因此,在我们这个物质产品相对过剩的市场条件下,精神产品的开发和塑造无疑将成为拉动内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强力催化剂,并催生过剩经济时代的朝阳产业。 一、“体验经济”买卖新创意。“体验经济”被解释为继农业、工业、商品、服务经济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时代。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