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邦率军入关后制定的“约法三章”,只是一个战时的临时措施,是为了收买和稳定民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汉初的立法活动应当以萧何制定律令为开端。萧何制定律令、韩信制定军法、张苍制定章程、叔孙通制定礼仪才是汉初完整的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2.
笔者拟通过穷尽式方法,找出春秋时代出土与传世文献中的虚词“及”,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描写春秋时代虚词“及”的用法,进而总结出春秋时期虚词“及”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3.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不"与"未"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二者均可修饰动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名词性成分,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可构成固定短语。"不"与"未"有各自的否定语义,并在小范围内混同兼用。"不"的语义最为稳定,一直保留到现代;"未"则被"没"所取代。现代汉语中"不"与"未"混同兼用的语义主要保留在一些古词语中。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礼"与西夏《天盛律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礼治”思想是西夏制定王朝法典的主导思想,“礼”和“律”的紧密结合是《天盛律令》的显著特征,说明中原文化对西夏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尊君、孝亲、崇官是西夏《天盛律令》礼教法律观的核心,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同时《律令》又极力保护统治阶级的物质利益。《天盛律令》是西夏王朝封建化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本文主要从法学原理与立法技术的角度探讨《天盛律令》的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5.
上甲微是商代先王之一,功劳卓著,但书阙有间,今人已不能得其详,对其研究也很不重视。笔者在传统文献的基础上,借助出土的简帛文献,通过考辨来还原上甲微的本来面目,以使人们对《天问》和上古文学中的相关问题有更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6.
副词“乃”在战国简牍中存在多个义项并用的现象,借助甲骨文、金文、战国简牍等出土文献材料展示副词“乃”的顺承义的变化。从词义衍化的路线看,既有顺承义之间的衍化,即时间顺承义向情理顺承义的衍化,又有顺承义向非顺承义的衍化。  相似文献   

7.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中的"田命籍"应为"田合籍",它是《户律》中记载的汉代五种户籍类簿籍中重要的一种。从国家统计土地的角度看,"田合籍"应是所有土地的总籍。它可能既是记载国家所有田地情况的总籍,同时也是记载每户所有田地情况的总籍。  相似文献   

8.
"余(予)一人"是殷商、西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常见的君王自称语。"一人"原为数量词,而后语义转移,在殷商时期专指国家最高统治者,具体的语用涵义取决于语境。西周春秋汉语中"一人"所指泛化,且"我一人"、"余(予)一人"交替使用,说明"余(予)一人"不是固定语,与"一人"连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具有时代性。春秋时期诸侯、君王自称"余(予)一人"是使用古语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26日至27日在天津市举行。与会学者围绕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金文与两周史研究、简帛文献与上古史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以及出土文献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前景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且在会议重要议题上达成了新共识,为中国上古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秦汉出土文献中"是是"句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是是"句出现的语言和非语言环境,得出"是是"句中第二个"是"字不是系词,而是副词"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刁生虎 《南都学坛》2001,21(2):47-50
出土文献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推动作用 :1 有助于丰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内容 ;2 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深入认识古代文学艺术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3 有助于解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聚讼已久的公案性问题 ;4 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校读古代文化典籍 ;5 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12.
出土简帛的分类及其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出土简牍帛书的分类,最好的办法是将其纳入到当时的图书分类中去。出土简牍帛书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表现在:1.反映了先秦古书的盛衰过程;2.扩充了先秦两汉古书的内涵;3.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书·艺文志》的收书标准;4.揭示了数术方技类古籍的史料价值;5.为校读整理传世古书提供了新资料和新依据;6.使我们对古书体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7.提供了对"疑古思潮"进行反思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二年律令.户律》是吕后二年颁布的有关名田宅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法律,其中的名田宅制度关系到刘邦时期的“与田宅”令是否实行及其到吕后时期的前后变化。我们认为高祖五年诏书的“与田宅”令已经制定了按爵级身份名田宅的制度,萧何编订汉律时这部分内容由“令”入“律”。《户律》所见名田宅制度是现实中真实实行的制度,其中对违法欺诈行为的惩罚条款应是吕后二年修订汉律时增补的内容。吕后二年调整食邑政策是造成田宅标准偏高的主要原因,民爵和官爵的划分也是在吕后二年定型的。  相似文献   

14.
《二年律令》中的《盗律》及其法律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年律令》的《盗律》篇,对汉代的刑事、行政等法律关系作了一些规定,内容涉及国家官员、社会公共秩序、以及公民财产及人身等等,并证明了史料记载的多种罪名和刑罚名的存在,反映和包含有丰富的法律思想,这些法律思想,有法家繁法严刑的浓重痕迹,对我们研究《二年律令》以及汉代的法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究汉初有关奴婢的法律思想,可以对汉代关于奴婢的法律思想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通过对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有关奴婢的法律规定的分析,使视奴婢如财产、限制奴婢与平民通婚、主张奴婢犯罪主人不连坐等法律思想十分清晰地体现出来,它们构成了汉初有关奴婢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从出土文书看唐代西州的屯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州作为唐代前期经营西域的重心,唐政府曾在此进行过广泛的屯田,上自军州,下至镇戍与烽铺,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巩固边防、扩大农业生产和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吐鲁番出土文书充分证明了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出土文书因保存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词和新词新义而成为语言研究的珍贵语料。以《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例,其中的"勘责"、"庄坞"、"保知"、"即顿"等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未见,多为唐代新兴语词;而" "、"餧"等俗语词系形近而误录,"的见/的知"、"百方"则例证偏晚。正确释读这些俗语词,对于系统整理敦煌文书和深入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语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公室告"与"家罪"看秦律的立法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律中,当父家长的侵害对象是家庭中的卑幼时,这种行为属于"家罪"或"非公室告",禁止卑幼控告,但不禁止家庭成员以外的人控告;当父家长的侵害对象超出家庭卑幼的范围时,这种行为就属于"公室告",家庭卑幼也有义务和责任举报,甚至可以将其捉拿归案以免自己受到株连."公室告"与"家罪"的有关规定,源自法家之君权高于父权、官方利益高于家族利益的政治理念,明显带有限制父权的意图,是法家伦理观念和法律思想的体现,并不符合先秦儒家的家国观与忠孝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已完成的百万言的《徽州典籍文献综录》的基础上 ,对徽州典籍文献在徽学的学科建构中的价值和地位进行了纲要性的理论阐发 ,认为徽州典籍文献是与徽州文书及地面文化遗存并列的徽学研究三大基础支柱之一。徽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必有待徽州典籍文献的进一步系统发掘整理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秦文化的研究受到一定的影响。考古发现的秦简牍、封泥、金文、陶文等,反映了秦社会方方面面,给秦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资料,极大地促进了秦文化的研究,使很多历史上难以说清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