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在美国文学史上都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在体裁与形式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两部小说创作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典型意义,两部作品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现实意义与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萨特悲剧《脏手》(1 947)中虚构的主人公与其回忆录《保尔·尼赞》(1 960 )中的现实人物保尔·尼赞有着相同的出身、相似的经历 ,并且都执著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脏手》与《保尔·尼赞》都是萨特为其朋友保尔·尼赞鸣冤而写的。但在 1 964年 ,萨特与卡鲁索谈话时 ,已超越了个人友情和纯人道主义理想 ,指出了雨果 (亦即保尔·尼赞 )的思想局限并从共产党“同路人”的高度予以了批评。这种转变是萨特思想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评伊迪丝·沃顿《伊坦·弗洛姆》的描写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背景、人物性格、性这三方面入手,分析了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沃顿(Edith Wharton)的中篇小说《伊坦·弗洛姆》,展示了作品中富含的隐喻和象征描写手法及其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4.
透过考察周代东封的历史背景来训释《诗·小雅·大东》的疑难词句,可知"小东"与"大东"分别指周的"东国"与"北国"。"舟人"指"貉国"之人,"私人"则指燕国之人。此诗作于厉王之世,王室贪暴引起了周东封诸国的愤怒,对这些关键词句的理解直接涉及到对厉王失国史迹的研究。《诗·小雅·大东》绎释则从文本研究的角度逐字逐句贯通与深化了对此诗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5.
《旧唐书·经籍志》经部脱漏书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书在长期的传抄刊刻过程中有一定的脱漏,统计结果表明,今本《旧唐志》经部各类脱漏六种。本文通过与《新唐书·艺文志》的对照,参考《隋书·经籍志》及其它目录学典籍进行分析考证,对今本《旧唐志》经部所脱漏的六种典籍作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6.
《诗·颂》内容触及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对后代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与《风》、《雅》相比,有其独特价值。明乎此,对于全面认识《诗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管子·水地》中关于水为万物之本原的思想 ,认为对于管仲及《管子·水地》中水本原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应予以重新评价 ,提出《管子·水地》中关于水为万物之本原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形态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三大界碑,由其著述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看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美国现代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中篇小说《熊》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说明象征性手法的娴熟运用是《熊》走向成功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探讨《浮士德》在人文精神这个重要主题上与《圣经·约伯记》的内在联系。就形式而言,《浮士德·天上序幕》摹仿了《约伯记》的故事情节,使得诗剧得以在《圣经》背景下展开;就思想而言,这种摹仿是为了更加突出人文精神这一主题,二者在对上帝的绝对权威、绝对公正的大胆质疑、对个人品行、自身价值的肯定、维护以及个人精神的最终归宿等方面都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体现出因时代因素造成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1.
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郭店楚墓竹简》。本文通过《郭店楚墓竹简·纟甾衣》和《礼记·纟甾衣》的比较 ,讨论了西汉初年经籍的古文写本问题 ,竹简本 (古文本 )与礼记本 (今文本 )的关系 ,并从“今古文”角度对竹简本的若干文字进行了校读与疏证 ,从而对先秦到汉代经籍文本的演变和儒家思想的承传 ,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入手 ,对屈原和司马迁作了某些方面的对比性研究 ,从而阐明了司马迁在写作《史记·屈原列传》中的一些独特用心。  相似文献   

13.
关于《齐风·东方未明》一诗的本义历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探寻《诗经》的本义有着重要意义。《齐风·东方未明》一诗应是一位女子怜惜其丈夫的诗篇。她通过讽刺官府兴居无节、号令不时,致使其作为小官吏的丈夫终日忙碌,早晚不得按时休息,从而表达她对丈夫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依据古文献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对《逸周书·谥法》时代进行了辨别、分析和考证 ,最后得出结论 :现存《逸周书·谥法》是春秋初期在周初《谥法》的基础上增益、修改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瑞普·凡·温克尔》是美国文学早期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其主人公的名字瑞普在美国家喻户晓。本文从作家创造性地移植欧洲民间传说、成功的人物塑造以及浪漫的艺术手法三方面叙述了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在理学本体论建构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太极图·易说》的非人格化的本体思想是汉以来千余年间儒家本体论内涵上的一大变化 ;二、首次较为系统地将性、气有机结合 ,改变了千余年来汉学机械 ,被动的宇宙发生论 ;三、首次确立了理学人性论的本体论内涵 ,使其具有更为思辩的色彩。这些对其后程朱理学思想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念奴娇·井冈山》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不是两首独立存在两篇作品,而是一篇作品初稿和修定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中反讽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曼·赫·艾布拉姆斯对反讽的定义和德·柯·缪克的反讽学的理论,结合叙事学的阅读方法,重新观照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解读出小说的美学意义主要在于其反讽结构:即通过塑造一个幼稚而自负的女主人公并使她成为一系列反讽的对象(因其自以为是的臆测一次次在现实中遭受挫败),而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并最终获得幸福的女性的故事。同时指出,结构反讽的运用也使读者成为反讽主体而能够积极参与小说的反讽——亦即它的艺术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是查阅唐代皇室家族传承关系的一个便利的工具,但由于编撰和传承等诸多原因,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存在着许多缺漏和讹误之处。为了使《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更完善,从而使其在唐代文史研究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笔者利用近年所出土的唐代墓志和其它相关材料,对其进行了一次粗略的匡补工作。  相似文献   

20.
马克·吐温,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开一代创作先河的小说家,为后人留下了20多篇不朽佳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全部作品中,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始终处于最突出的位置,并一直被中外学者公推为其代表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美国文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了儿童的角色,而又把他们塑造很空前成功?纵观文学界对马克·吐温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有关研究成果和论述,似乎都不能够圆满地答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