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费赴日留学,童新政冲破父母都是抗日英雄的压力,踏上日本国土奋斗18年;他徒步走遍日本47个都、道、府、县进行考察,历尽艰辛采访31位日本国会议员,出版了《日本高层看中国》对话实录;他在日本创办的三实世纪有限公司,促进了中日间各界人士友好往来和文化、商品交流,享有“中日民间大使”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
冯伟 《人才瞭望》2013,(6):91-92
中国学界和媒体一直称日本接受《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有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如此认识和表述,或更能彰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但并不完全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3.
日本《朝日新闻》发表题为《中国为日本人提供就业避难所》的文章。文章中介绍:27岁的土田裕子为一家中国公司工作。以前在日本时公司倒闭了,她来到中国,觉得在华工作会有助于扩展未来人生。目前她的月薪是5000元。为了将餐费控制在10元以内,她经常吃大排档,还和卖衣服的小贩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一文中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我们有一个弱点就是对外交际的语言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人用什么办法学英语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说明实施英语教学中,有效教育,培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的一个很大特征,就是“经济的双层结构”,即日本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在确立大企业体制的同时。也形成了为数众多的与大企业有着密切联系的中小企业群,它们是日本企业结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面广量多的日本中小企业在人才开发。诸如决策制度、用工制度、激励制度、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6.
《阴翳礼赞》是谷崎润一郎的随笔代表作,也是谷崎论日本文化的名作。《阴翳礼赞》从日本建筑美中的阴翳美出发,衍生探讨了家居、艺术等与文化的关系。谷崎在《阴翳礼赞》中强烈表现出回归传统的审美意识的愿望。他在文章中强调了日本民族审美的独特性,主张礼赞阴翳和日本的传统美。《阴翳礼赞》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观点,而审美情趣与文化又有着紧密的关联。本文从《阴翳礼赞》出发,通过分析形成阴翳美这一日本传统审美情趣的原因,试探究从中反映出的日本人的传统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二战使得日本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后,具有顽强拼搏精神的日本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推进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重视科教文事业的发展。并且得益于美国战后扶持日本的政策,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出现了"泡沫经济"。随着90年代初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出现了大萧条,这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至今也未完全消除。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的原因,对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对于预防泡沫经济的出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山本一平,日本留学生。中日最大的差异是在民族性格上,在对某件事不满的时候,多数中国人会表达出来,积极为自己争取,而日本人通常选择沉默。  相似文献   

9.
《日本概况》这门必修课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主次不分等问题。本文对《日本概况》这门课的地位和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几点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意识教育是员工培训的重要内容 《国际人才交流》:日本的企业在选聘新员工的时候,主要注重哪些方面?学历?技术能力?或是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人才交流》2004,(8):32-32
近日,以日本人才介绍事业协会会长江岛优先生为团长的“中国职业介绍考察团”拜访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该考察团分别来自日本13家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专门从事国际职业介绍、人才派遣、人才中介的企业和机构的负责人。此次考察团访华目的是为了更好了解中国职业介绍的情况,并以此为契机打开对中国人才介绍的局面,大力开展对中国人才的交流工作。江岛优先生介绍说,日本现在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中高级的人才需求市场非常大,比如软件开发、汽车维修工程等行业都需要中国的人才。而且通过人才之间的交流还能带动中日企业间技术、项目…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13,(1):11-11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经济学人》杂志近日载文指出,中国在包括制造业产量、出口、固定投资等在内的21个不同指标中,有过半数已经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才交流》2011,(4):28-28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彼得·马什的文章《中国以微弱优势成为世界头号商品生产国》。文章指出,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去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加入WTO后,我国原有的国有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已然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国际竞争。欧美、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国际化运营告诉我们,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给企业提供了更大的  相似文献   

15.
周牧之,1963年生于湖南,著名作家周立波之孙;1985年从湖南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曾在国家机械工业部工作;后赴东京经济大学留学,获经济学博士。现任日本国际开发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和产业开发的政策研究。其主要著作《机械电子革命与新国际分工体制——现代世界经济中的亚洲工业化》,获第13届日本电气通信社会科学奖励奖。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才交流》2013,(2):10-10
《21世纪的治国之道〈》的作者之一、投资家兼慈善家尼古拉斯·伯格伦在书中提到:对中美两国而言,面对政治管理的挑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引入对方与自己相反的特征。文章指出,就美国而言,“消费文化”政治是美国最大的弱点:选民总是要求立刻得到满足,对长期的结构改革以及给他们带来阵痛的政客缺乏耐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界感到迷惑,曾经风靡一时的美国制造业神话突然被日本超越了风头。大量的学者投入研究发现,日本采用与众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正是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缔造了日本制造业的神话!  相似文献   

18.
读者信箱     
在日本很有影响的大报《朝日新闻》1994年5月19日登发了一篇名为《“))卜。、”一作战》的文章。文章中介绍了一名现在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日本专家羽很高广幼年在中国东北的经历和老年又和夫人一起回到中国以工作方式报恩中国的事,使我深受感动。《朝日新闻》在这篇文章中向日本读者也提到和介绍了您们《国际人才交流》杂志。我是一名也曾在中国生活过的日本老人,据说您们杂志在国外也公开发行,我希望在日本有更多的日本人也能读到您们的杂志。(东京)山崎田野很偶然地在朋友住处读到《国际人才交流》,感觉很好、但“国际”的…  相似文献   

19.
张琼林 《人才瞭望》2016,(13):55-56
中国游客的“爆买”让日本百货商场的生意格外火爆,在感叹中国人惊人购买力的同时,“爆买”也引发对中国制造的集体反思. 众所周知,支撑日本制造的即是匠人精神.与日本制造坚定信仰匠人精神不同,中国制造业普遍缺乏这种沉下心来钻研本业的态度,而是抱着浮躁的心态寻求速成的捷径,比如盛行的互联网思维.不少中国企业家将互联网思维视为救命稻草,而把像匠人一样追求产品品质的精神抛在脑后.  相似文献   

20.
将近九十年前,匈牙利作家梅尔彻·伦吉尔(Melchior Lengyel)写过一个剧本,名为《台风》。在这个剧本中出现了一批在巴黎学习的日本留学生,他们在剧中有如下的对白:西方数千年来发展起来的古老文化,我们日本人只要十五年就把它变成囊中之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