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蒙古荒漠是亚非荒漠的东边部分,其东缘还是亚非荒漠和欧亚草原两大地理带的分界线,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归属于蒙新区的西部荒漠亚区。分布于该区的爬行动物共15种,属于中亚型的种类占73.3%,北方型和东北型合占26.7%,充分显示出中亚荒漠动物区系的面貌.根据自然条件、植被和爬行动物分布的差异,可将内蒙古荒漠爬行动物区系进一步划分为:(Ⅰ)乌兰察布—西部鄂尔多斯荒漠省、(Ⅱ)阿拉善荒漠省和(Ⅲ)额济纳戈壁荒漠省.该地爬行动物区系与北非的动物关系较为密切,且有区系古老和种类贫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鼹形田鼠(Ellobius talpinus Pallas)是我国西北诸省荒漠和荒漠草原的常见鼠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狭北、甘肃河西走廓和北疆等地。有关该鼠的生态,国内至今尚无研究报道,现就笔者于1963、1975、1976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及鄂尔多斯草原,对鼹形田鼠东方亚种(Ellobius talpinus orientalis Allen)所进行的调查,初步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3.
北方荒漠草原区生态环境脆弱,若利用不当,极易造成草原的沙化、退化。因此,实现畜草平衡和家畜合理配置,能够推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北方荒漠草原区牛羊饲养成本与收益核算基础上,测算了绵羊、山羊和牛的盈亏平衡畜草比价,并得到一些启示,对牧户生产经营和政府宏观调控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仅仅是降水量的分布由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呈半环状分布图式。在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的特征影响下,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植被由森林逐渐变为草原,再变为荒漠。但是由此得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也有类似的图式,"地理环境呈半环状结构"是不妥当的。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植被和自然带的分布,都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特征,都是与一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密切相联系的。这样理解既有利于掌握全球地理环境分布的规律性,也有利于突出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228属,其区系特征为单种属和寡种属多,优势现象明显,植物区系具有温带荒漠性和古老性;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包含9个分布区类型和13个变型,温带成分(包括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旧大陆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和温带亚洲分布)占有绝对优势,占总属的33.76%;地中海区-西亚-中亚分布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总属的28.98%,特有成分比较低,中国特有成分仅4属,只占总属数的1.57%,起源古老,多为本土发生.  相似文献   

6.
试用现代科学观点探讨黄土高原的林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中部地区指的是六盘山以西,西秦岭以北,祁连山以东,乌隋岭——景泰以南的陇中盆地。其间除马啣山高达3670米以外,一般地势多在1500——2500米。气候主要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反映在土壤上主要是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黄绵土和灰钙土等。在植被上,这里基本上是草原带。植被类型主要是几种中旱生或旱生性针茅、蒿类、小黄菊等构成的草原植被。在本区的北部兰州一线以北至景泰为荒漠草原带,再向西北就进入荒漠带了。中部的广大区域为干草原带。南部接近西秦岭的地区,气候为半湿润气候,  相似文献   

7.
程刚 《社区》2012,(32):52-52
智利北部草原上有一种鼠叫土犁鼠,这种鼠群居,但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经常放臭气,身上有一种浓烈的臭味,草原灰狼从不捕食它们,对它们特别反感。  相似文献   

8.
北塔山是译名,在汉文史籍上曾被译为拜塔克山、拜山、巴他克山等名称。北塔山的位置约在北纬45.3°,东径91.1°。建国后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中蒙边界条约后,现划入中国境内的北塔山归属奇台县管辖,距离奇台二百多公里。北塔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势由北向南逐步倾斜,海拔在1200--3287.2米之间。地表多被风化和半风化黑褐色或黄红色岩石所覆盖。由于北塔山区受到非地带性生境条件的限制,土壤为淡棕钙土、淡栗钙土、生草灰化土,因周围多为荒漠环境,它区别于天山山区的植被分布规律,以荒漠和草原植被为主。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1990年4—5月对甘肃分布较广的五种蜥蜴: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荒漠麻蜥(E.przewalskii)、虫纹麻蜥(E.vermiculata)、草原沙蜥(Pl(?)ynocephalus frontalis)、变色沙蜥(P.versicalor)的血液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所有检测项目同种雌雄个体间无呈著差异,麻蜥的红细胞数目及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沙蜥。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兰科植物约39属82种,以热带属为主体、热带亚洲属分布为核心,以地生兰为优势,区系分布以热带属为主有向温带过渡的趋势。种的分布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最多,属种的地理成分多样,属内种贫乏。  相似文献   

11.
河姆渡文化是东南江海文化的代表,它具有开放性特色。河姆渡人即是越族先民,海洋是他们的驰骋之所。他们带着水稻向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发展。历史上的“有巢氏”、“姚墟”、“羽人”国等,指的都是河姆渡地区居民,就是越族先民。  相似文献   

12.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我国作为东北亚的核心国家,我国东北地区又地处东北亚中心腹地的重要位置。东北振兴必将为东北亚各国间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东北亚区域合作也将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的步伐。因此,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之间存在着互为机遇、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西王母龙虎座是西南地区西王母图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的主要特征为西王母端坐在龙虎连体神兽座上,这与中国北方发现的类似造型的其他神兽座相似,有着共同的渊源.这种两神兽胁侍一女神的图像题材在青铜时代晚期及铁器时代早期已流行于西亚的伊朗和高加索地区,稍晚时期流行于中亚以及中国北方草原地区.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这些题材的内容及其传播的轨迹都与游牧民族密切相关;此外,西王母神兽座的造型与中国以西地区女神图像的一致性表明,这一造型可能与西方的女神崇拜有直接关系,或者说汉人至少在表现形式和神化手法上借用了西方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国情与发展道路有着相似之处。这一类型国家及其典型代表在与我国相近发展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了具有正反两方面政策启示意义的“东亚”模式和“拉美化”国家模式。应以我国现阶段国情为基础,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并将各方面经验按内在逻辑形成能产生联动效应的配套措施,坚定信心,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美国在该地区拥有地缘政治利益,同时,朝鲜半岛介于中、俄、日三大国之间,由于朝鲜半岛所显现出的独特地缘政治属性,便成为东北亚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从地缘价值取向因素来看朝鲜半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国争夺战略生存空间的"冷战"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大国因素和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等.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打破了美国坚不可摧的神话,促成了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然而美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关注,以防范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地区,在地缘战略上不断经营中国周边地区,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对中国形成“三面围堵”之势。美国欲借“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使中国的地缘安全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妥善应对,积极营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我国战略纵深依托。  相似文献   

17.
游牧文化在历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鉴于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和它们远胜于农耕民族的活动迁徙能力,因此研究早期游牧文化应放眼于更为广阔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之下,更多地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先秦时代的云南,由于地理气候的特点,畜牧业发达,游牧人群的活动十分活跃。塞人是较早进入云南的游牧族群之一,他们的出现和欧亚草原地区游牧文化的兴起有密切的联系。从历史文献、考古发掘以及西南地区的岩画,都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游牧文化在云南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边境地区逐渐由我国的发展末端转变为开放前沿。边境旅游作为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文章分析了我国边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机理,总结了我国中朝、中俄、中蒙、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南亚、中国与东南亚边境旅游区的发展概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边境旅游的发展需完善边境旅游管理体制,增强边境旅游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加强边境两国旅游合作水平,建设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划分边境城市发展等级,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一种制度是否有效,取决于制度的安排是否正义。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之初就受到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一种制度分属两种体系,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没有体现制度的正义性;但是从其发展来看,遵循的又是普遍主义的发展方向,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是其发展目标,体现了制度的正义性。以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实现土地的综合发展是土地整治事业的终极目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多功能土地整治的特点与经验,探求适应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整治新路径。结果表明,德国注重景观与生态保护的综合性整治,日本重视居住空间与农业用地共生,中国台湾地区聚焦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条件。结合中国政策背景和土地基本国情,得出以下启示:应健全法律制度,实现土地整治的规范化管理;强化景观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善农村“三生”条件,促进乡村振兴与发展;关注人的需要和公平正义,构建城乡等值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