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多值逻辑”是在本世纪初出现的逻辑学新分支,它主要是论证一个命题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值。这种逻辑思想,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以及斯多葛派逻辑学中已经有了,但并未定名。那时已经承认一个命题可以有真、假与或然(不定)三个值。到了本世纪初,有麦柯尔,皮尔士,维萨里耶夫以及卢卡西维茨,则认为一个逻辑命题还可以有二个以上的乃至无限个值,于是便产生“多值逻辑学”。量子逻辑学也被称为多值逻辑,它否定排中律在微粒子运动中的有效性,但承认遵循排中律的三值逻辑是它的特殊情况。实际上,量子逻辑学是人类“对立思维”逻辑的反映,是从抽象同一思维逻辑(形式逻辑)向具体同一思维逻辑(辩证逻辑)的过渡环节和形式。这里不准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半截子悖论命题虽然都能由其真推出其为假,但它们并不符合罗素说的“无意义”,没有所表示的内容无法判断真假;并且它们也不需要用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来区分真假。在鲍契瓦的三值逻辑中,它们的值为假,而不像严格悖论的值是“悖谬的”。从克里普克的间隙论方案看,它们不像严格悖论命题是“无根基的”,处于真值间隙状态。用语境敏感方案来衡量,它们的值并不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从弗协调逻辑的观点看,它们并不像严格悖论语句那样“既真又假”。总之,与严格悖论命题不能简单地取真假二值中的任何一个不同,半截子悖论命题是“有根基的”,据其语义可析出其值为假。  相似文献   

3.
形式逻辑中的真值问题一直是逻辑学者的热门讨论问题,什么是真值?真值的载体是什么?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与真值有什么关系?真值在不同的论域中状况如何?这些问题往往众说纷坛。下面我们就从哲学的角度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一、真值与真值的载体在回答什么是真值问题时,逻辑学家指出真实性和虚假性都称为真值。真实性是真值,虚假性也是真值①。这就是说真值包括“真”与“假”。而真值的载体是什么?通常,人们把真值的载体归属于判断、信念或者是语句、命题。但是判断、语句、命题的概念与所属范畴是不同的。判断属于心理学和认识论范…  相似文献   

4.
美学领域的所有方面都是极为特殊的,美学陈述中不仅命题的真值、语义、推理规则与一般的科学陈述、历史陈述等等大异其趣,审美概念本身也有一系列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地反映了美学这一学科固有的特殊性,因而有必要对审美概念作专门的考察。下面就分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一、不可定义性审美概念的不可定义性是由其心理──物理性、情感反应性、模糊性所造成的。“定义”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它可能是指解释、说明或澄清.可能指对其内涵和质的规定性的揭示,可能是对词语的定义,也可能是关于对象的实质的定义。我们所说的审美概念的定义主要…  相似文献   

5.
所谓规范命题的真值定位,即对规范命题的真值如何理解、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只有对规范命题的真值予以准确定位,才有可能正确把握规范命题及其有关内容。目前关于规范命题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或主张,其原因正是与规范命题的真值定位有关。规范命题的真值定位,是考察规范命题逻辑方阵的前提。众所周知,规范命题逻辑方阵5直言命题逻辑方阵和模态命题逻辑方阵非常相似。如果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则在于它们的真值定位是不一样的。对于直言命题和模态命题来说,它们的真值都体现为真或假。不同种类直言命题之间的真值对应关系,实…  相似文献   

6.
罗素曾经认为每一个语句都对应一个被称作命题的超语言的复杂对象。这种观点使真假失去了本体论上的区别,因为真值为真的语句对应的真命题和真值为假的语句对应的假命题都是存在的。后来,他受摹状词理论的启发,提出只有真值为真的语句才有对应的复杂对象,这样的复杂对象被称为事实。他以此为线索,提出了真理的符合论定义:一个语句是真的,当且仅当该语句对应一个事实。通过较为详细地考察罗素的事实概念的来龙去脉,分析这个概念在罗素真理理论中所发挥的作用,在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指出:由于事实只不过是真命题的别名,所以建立在事实概念基础上的真理符合论的定义是一个空洞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陈伟 《兰州学刊》2008,4(4):5-8
柯亨(Gerald Allan Cohen)在其代表作《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中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历史理论的“首要性命题”和“发展命题”,并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和热烈的讨论,那么究竟什么是“首要性命题”?柯亨论证“首要性”命题的文本依据和逻辑依据又是什么?他的论证是否成立?我们如何看待柯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解读路径?文章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初步的阐论。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1843至1844年初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书中,提出了“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这一价值命题。对于这一价值命题,长期以来,论坛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至今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我们认为,必须把这一命题放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体系中加以分析,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符合原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曾表述过三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命题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命题二,“社会活动本质上是实践的”;命题三,“环境改变和人的活动的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被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考虑到“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同得到充分发展的新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形态的逻辑的和历史的联系,我们可以把马克思的上述命题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把握社会运动的三个基本视角,这就是:1、空间结构的视觉,以揭示各国历史的不平衡发展中存在着的重复性和常规性,阐明社会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和相互作用;2、时间历史的视角,以揭示社会发展的时间方向和不可逆性,阐明社会结构的历史变形和更迭交替;3,主客体关系视角,以揭示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和积极影响,阐明人类生活之区别于自然现象的丰富内容和多样的特点。这三个视角彼此区别又相互关联,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运动的全方位的总体性把握。  相似文献   

10.
预设研究二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泽洪 《学术研究》2006,6(11):13-17
本文就预设研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是从命题或语句是否具有真假值的角度来定义和考察预设,这种意义上的预设我们谓之语义预设。语义预设是保证一个句子取得真值的必要条件,满足语义预设,是一个句子成为命题的必要条件。一些学者对语义预设的诘难,是可以反驳的。二是不满足于静态地、抽象地从命题与命题之间的语义或逻辑关系研究预设,要求联系具体的交际语境,联系具体的交际者的信念、背景知识来动态地研究预设现象,这就是中外学者关于语用预设研究的实质。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对预设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研究层面不一样,但它们双方并非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1.
“原始、修订、强化”说谎者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谎者悖论一直是逻辑学界和哲学界专家极为关注的问题,不少学者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不同观点的争论至今未休。新近又有学者从无穷多值逻辑的角度对说谎者悖论进行“全新探索”,指出,从其所涉及的范围内,得到其他方案所没有的那种圆满的解决,消解了说谎者悖论1。(为方便起见,说谎者悖论以下简称“谎者”)  本文认为,所言“消解”不能成立。下面,我先简述西方“二值”和“三值”说谎者悖论的历史,然后略陈我们简明的“消解”。跟着,我引述或概括《消解》一文的所有重要观点,然后略作评析,并借此提出我的一些论点,以就教于读者和《消解》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国家,“一分为二”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毛泽东的倡导,“一分为二”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张闻天是第一个对“一分为二”提出异议的人。他在1964年2月5日郑重地写道:“现在一些文件上,把对立统一规律通俗地称为‘一分为二’的规律。这种说法有缺点”。(《张闻天选集》第566页,以下凡出自该书的引文只注明页码)为此在一系列论述中表达了“一分为三”的思想,虽然他并没有公开提出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3.
论真理的认可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金岳霖谈起:真理论是否仅仅讨论真的意义问题和真的标准问题金岳霖在《知识论》中,把“真的意义”问题和“真的标准”问题区别开来,认为在几种主要的真理观中,只有“符合说”是对真的定义,而“融洽说”、“有效说”和“一致说”都只可以说涉及真的标准问题。命题所属之经验的融洽。命题在行动中的有效、命题与其他命题(意念和其他意念)之间的一致,都只能帮助我们确认一个命题与对象的符合,甚至仅仅帮助我们排除那些不可能与对象符合的命题,而不能代替命题与对象之间的符合而成为真的定义,或“‘真’底所谓”。①因此,金岳霖虽…  相似文献   

14.
《江淮论坛》去年第五期上发表了张启华同志的《“物质精神互交论”质疑》的文章,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个命题是持否定观点的。其否定的理由的得出与他分析这一命题中“变”这一概念有直接关系。对于文中一些观点和有的论证方法,我们有不同的意见。而如何理解“变”这一概念则是一个重要的分歧点。 我们认为,这里“变”的概念就是“转化”的意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但是它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是对西方辩证思维成果作过全面研究,并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了辩证逻辑体系的哲学大师。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误认为《老子》和中国哲学没有创造一个“范畴”〔规定〕的王国,断言“中文里面的规定〔或概念〕停留在无规定〔或无确定性〕之中”,“中国语言”“还简直没有,或很少达到”“对思维规定本身有专门的和独特的词汇”的地步。这说明他对《老子》和中国哲学的偏见与无知。当然,我们不能对一个生活在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过高要求,而应当批判地吸取我国历史上丰富的辩证思维成果,以创立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辩证逻辑科学体系。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的目光自然要投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而丰富的辩证思维体系,即《老子》的哲学。我认为在《老子》的体系中,具有原则和中心意义的,是“正言若反”的命题(从逻辑角度说)。正确理解、分析和评价这个命题,不仅有助于揭示  相似文献   

16.
逻辑是理性与科学性的第一个标志。社会科学能运用逻辑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同科学相比,它的逻辑是否有自己的特点?演绎系统同归纳的关系及各自的地位又是什么? (一) 1.人能够意识到社会科学对人——他自己——的现实性影响(思考、预言和假定的命题),这个意识能够沿某一方向影响这个现实,从而影响命题的真值。如果在社科研究中有一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六义”说辨析——与马白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篇中,总结写文章宗法儒家典经的六大效益,名之曰“六义”。他说: 若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对于这“六义”,无论是关于它的总的命题,还是各部分的具体含义,研究者们都有不同的理解。对其总的命题,有的认为系指文章风格而言,有的认为是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标准。马白同志在《评刘勰的“六义”说》(《学术月刊》一九八○年第八期)一文中,否定了这两种说法。他认为,这“六义”是一套完整的“文艺批评标准”,前四义是“政治标准”,后二义是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唐代的南朝化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的“南朝化”,是由陈寅恪先生最先提出、后经唐长孺先生加以系统论证的一个命题。它指唐代中叶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南朝当年历史发展方向的继承。这样一种南朝化倾向,可以上溯至隋、唐初以至北魏孝文帝时代。南朝化倾向就其形成动因及主导者而言,可大致分为国家主导型、非国家主导型和综合型三种,其形成动因来自社会,但有待于国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学的诸多范畴中,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新闻自由”这一命题。然而对一问题的评价却是混乱的。为此,本文拟对“新闻自由”这一命题予以重新考问。一作为一门学科之基本要素的概念,必须有严格的科学界定。概念的界定至少应满足这样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语义表述上的规范性、即定义对形式逻辑的有关规则的依循;二是本质规定上的明确性,即对定义的对象的质的规定性的揭示;三是结构功能上的开放性,即定义对象对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新属性能够予以容纳。由此观来,目前在新闻学界所主要流行的“新闻”定义难免就有缺乏科学性的嫌疑。以西方新闻学而论,虽有“一百个记者会有一百个新闻定义”的托辞,但其基本倾向不外乎是将新闻理解为能引起人们注意及兴趣、具有主观价值取向的东西。很显然,这是一种从实用主义哲学出  相似文献   

20.
评阿尔都塞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都塞通过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道路的考察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这一理论命题。他的这一理论命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但同时又有无法说清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同一般人道主义的原则区别的局限和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