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祥 《河北学刊》2004,24(3):89-92
刘付靖的商榷文认为王永祥对董仲舒进化历史观的论述提出了一个"违反矛盾规则的命题",其实这完全是刘付靖自己虚构出来的;她把进化思想仅限定在近代之后,也是违背全部科学史的;认为在神学形式下只能形而上学的历史观,也不符合中、西方的哲学史.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思想研究的新定位──读王永祥教授的《董仲舒评传》马涛王永祥教授的新著《董仲舒评传》作为著名教授匡正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种,近日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初读此书,我感到它最大的特点是对董仲舒思想的性质及历史地位进行了新的定位,对董仲...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一份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古代藏文手写残卷进行历史学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它的内在的史料价值和对古代吐蕃史研究的价值,认为该残卷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除了文献学与一般的历史学内容外,其显示出来的文句语态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至于该文献所表现出来的历史观则非常有助于我们研究当时吐蕃人的思想观念和吐蕃历史学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五部遗教>、<拔协>等后期"伏藏"著作在文献学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蒋大椿先生的《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一文从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问题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关于超越唯物史观的问题等四个方面 ,论述了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这些观点存在逻辑矛盾。其实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基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并不是某一历史事件的具体规律 ,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张玉翠 《河北学刊》2023,(6):218-224
以往关于司马迁历史观的研究,大致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司马迁历史观理论属性的认识,有混淆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偏差;二是存在扩大历史观概念内涵的倾向,把本不属于历史观范畴的问题也纳入历史观的讨论中。以上问题的存在,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对学术研究学理性思考的忽视,因此,对历史观理论属性的辨析和概念内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作出更为全面、准确、恰当的总结和评价。以此为基础,可将司马迁的历史观大体归纳为五个方面:“综其终始”通古今,历史具有联系性;经济活动影响社会发展;“无成势,无常形”,历史是在发展变化中不断走向进步的;“物盛则衰,时极而转”,历史是一个不断盛衰转变的过程;历史趋势不可抗拒。  相似文献   

6.
史学与新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戈 《文史哲》2004,(6):5-12
历史新闻学所依据的本体论根据并不是日常化的历史观,而是新历史观。按照新历史观的规定,时间之于历史永远不具有任何优先性和超越性。历史新闻学揭示了最远的东西与最近的东西在结构上是统一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意义上是相同的。历史新闻学认为:没有旧历史,只有未曾发现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西方著名哲学史家罗素认为,哲学是以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方式,探索宇宙与人生的真谛.从广义上说,对宇宙的哲学探索构成自然观;对人生的哲学探索构成历史观.对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探索,构成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从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视角出发,为解读西方哲学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历史观是目前贡斯当思想研究中极少论及的问题。贡斯当政治著作中反映出的历史观是建立在对历史的反恩、探索时代精神的基础之上,一种复杂的循环史观。  相似文献   

9.
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代表的施蒂纳在其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表达了观念优先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是观念创造了历史,把历史看成是观念发展的历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施蒂纳等小资产阶级观念优先的唯心史观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判,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阐述了实践优先的唯物史观,从而实现了历史观的划时代革命。  相似文献   

10.
傅小凡 《东南学术》2002,(4):117-124
"中国向何处去"是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并且表现出两大领域走向统一的趋势.虽然,中国近代哲学自身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但其成果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创始人那里是统一的,但是在理论自身的发展的进程中,二者却陷入分裂.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并且造成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实践过程中,再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救赎、非线性和总体性是本雅明历史观的三大基点,也是本雅明的历史观不同于以往历史观的地方。具有来世向度、呈现非线性发展特点和总体研究立场的历史观,把历史的传承观念与追溯观念当作问题来研究,为历史研究提供一种面向未来的开放性价值维度,是本雅明尝试的另一种历史观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现状在积极健康的主流中还存在许多令人堪忧的地方,在不断加强中仍有许多薄弱环节。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是历史观教育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提高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要联合少数民族学者和汉族学者,共同编纂具有新疆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权威教材;要加强新疆各民族同根、同源、同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批评的价值维度及其价值观念系统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文学的社会历史观问题.文学批评的社会历史观,关涉真实性价值观、人民性价值观以及“历史观点”中所包含的历史理性和历史进步价值观等问题.从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历史观来看,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注重文学的想象虚构性而颠覆历史的真实性;张扬历史事件的偶然性而颠覆历史的规律性;将历史戏剧化而遮蔽其中的是非善恶;将历史游戏化而消解历史理性,以及宣扬英雄、帝王史观等等,对此值得加以观照与评析.  相似文献   

14.
当前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众多,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也有一些作品存在价值观问题:在历史观方面,放逐历史的真实性,夸大历史的偶然性;在审美观上,认为美即形式,将美感降为快感;在人性观上,将人性理解为"情"或"欲"。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只有努力克服这些问题,才可能创作出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观教育就是要以科学的历史观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将历史事实进行知识化的再生产,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历史观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大学生个体的成长,也在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兼具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助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以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大学生历史观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涉及诸多因素,需要对其进行整体把握。立足当前大学生历史观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可以从深入挖掘相关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整合力;加强相关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协同力;强化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内驱力;营造全方位的教育环境,提升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向心力等四个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6.
以往仅从社会学视角认识移民问题,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严重缺陷。实践证明,应该把移民理论研究的平台从社会学提升到历史观即唯物史观的高度,从历史观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认识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一种哲学世界观,是与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相对立的哲学理念。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坚持以人为本,认为人不仅仅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手段,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是要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目的和尺度,注意人治化、短期化和形式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科的历史观包含着许多富有创新性的见解。他从自己的时间观出发,论述了历史的事件性、叙事性、文学性和意义的开放性特点,批判了传统历史观中的二元对立,强调了它们之间的辩证联系。利科的历史观不但是对先前各种历史观的综合发展,也是对他自己解释学哲学存在论的有力注释。  相似文献   

19.
杜道流 《学术界》2005,(2):134-139
本文就邓声国<〈中国训诂学〉的学科体系问题--兼与白兆麟先生商榷>一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白兆麟先生在<实事求是乃学术第一要义--评〈中国训诂学〉>一文中对冯浩菲先生的<中国训诂学>一书的批评是有道理的.邓声国的商榷文章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弄清学科体系和著作体系之间的不同,二是没有抓住白文的要点,弄明白白文的真意.因而邓文的商榷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冯憬远先生对船山学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船山认识论中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冯先生认为,船山认识论的明显特点,是在主观与客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知行关系等问题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初步结合。二是挖掘了船山历史观中所包含的具有深刻辩证性的唯物主义因素。冯先生指出,船山历史观的核心无疑是他的历史必然性和合规律性思想。船山不仅揭示了历史演变有其必然趋势,而且认定在这种必然趋势中贯穿着客观规律性和合理性;不仅考察了历史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而且得出了历史具有不可逆性和时势造英雄的结论。三是指出了船山的有无观把中国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有无观推向了顶峰。冯先生认为,船山从世界的物质性论证了世界的实有性,指出了物质实在性是世界的根本特性;"诚"则是一个最普遍的物质实在概念。可以说,冯先生的船山学研究是20世纪70至80年代船山学术思想研究在中国大陆的缩影,他在船山学术思想研究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