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尔库塞接受了《启蒙辩证法》关于技术合理性构成工业社会中操控一切的统治形式,甚至成为政治合理性的基本洞见,而其新技术的构想则超越了这种技术框架,将艺术合理性纳入技术的目的,使之成为生活艺术。新技术不是奠立在人与自然对立的架构上,而是引导着人与自然的和解:一方面是人的潜能和欲望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是自然的柔和的、令人愉快的一面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2.
如何调整、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当代伦理思潮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回应、处置人与自然的关系 ,儒学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是理学中的程颢“与物同体”、程颐“万物无一失所”和张载“民胞物与”三种观点。朱熹一方面对程颢、程颐二人观点之间的差别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和取舍 ,另一方面对张载的观点给予了进一步的、准确的诠释。在朱熹这个诠释中确定的人与自然之伦理关系的三项内涵 ,也正是现代一种新的伦理思潮———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古以来哲学的永恒课题。它们之问的关系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既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又存在着一定的统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程度向着更深层次拓展。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必须理性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普遍树立“自然万物共同进化”的观点,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伦理关系,是因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有一定的道德意义,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的行为需要用道德要求加以规范,人与自然的联系存在着诸多道德问题。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双方的主体地位、作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需要依据合理的尺度,其中包括自然的尺度、人的尺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尺度等,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郑健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4):14-17
简要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并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论述为理论指南 ,可以肯定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 ,义不容辞担负着保护自然的责任。要解决当前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 ,必须从根本上重塑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略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的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马克思那里,作为实体的"自然"主要包括自在的自然、感性的自然和人化自然,其中对感性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强调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特质,因此,马克思主要是把"自然"放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进行考察和研究的.我们这里主要从价值的角度研究马克思关于自然与人之间通过实践活动、科学活动和审美活动而表现出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中,机械论和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流。在这种自然观中人作为主体上升为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自然沦为被动的存在,传统的主客二分法是当今生态危机的根源,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回归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早在 10 0多年以前 ,恩格斯以其辩证的方法 ,前瞻的眼光阐明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强调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处 ,协调发展。恩格斯的自然观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大规模的、全球性的、威胁着整个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 ,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产生于工业时代的“征服自然”的文明观 ,使人类本质在对象化过程中发生异化 ,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也毁灭了人们竭力追求美好理想社会的梦想。真正的和谐社会 ,是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界的人道主义的本质的统一。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因此 ,面对严峻的生态危机 ,我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观 ,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0.
从科技伦理角度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兰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6(11):14-17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 ,但也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从科技伦理角度出发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日益凸显的失衡 ,生态危机的产生和人的自然性的消退是其主要表现 ;科技的复杂性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征服自然的不合理的价值观、利益的竞争以及现代过度消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则是造成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 ,必须建立科技伦理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1.
孙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5):28-29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可观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地震、雪灾、洪涝灾害等严酷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反思我们自身的行为,探寻造成当代环境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时代面临的一个难题.对这一问题,无论人类中心论还是非人类中心论都没能完满的解答.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对此问题我们只能从人的生活出发,通过解剖人的生活来揭开人与自然关系的奥秘.但人的生活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生存,它需要进行合理的构建.这有一个由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而保证生存、限制享受、合理发展则是人类应该的生活原则. 相似文献
13.
系统方法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多维度、多层次关系。多维度表现为: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占有和利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多层次关系主要是:单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企业组织与自然的关系,政府组织与自然的关系。基于这种认识,系统地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关系的多重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有多重关系。以人的主体尺度作视角 ,一般可分为依赖型、征服型、保护型等几种。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的新视点 ,认为只有创新自然 ,才能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相对今天的中国现实来讲,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是发展中各种问题的基本问题。环境资源危机成为我们目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最大制约,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多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认为这是发展的正常存在。本文认为,资源环境危机在今天的出现不是某一发展环节出了问题,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在人类历史中的积累和必然。所以,研究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化问题有必要结合人与自然的关系史(或者说人类文明史)来考察,并把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到解决农业和工业化的问题中。 相似文献
16.
生态问题业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文章从生存论角度,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进行解读与阐释。现实的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逻辑基点,"人化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存在物的关系是平等的,"现实的自然界"与"现实的人"互为本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认为自然异化是人为造成的,影响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核心障碍就是"资本逻辑",科技进步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和谐是21世纪人类关心的主题。和谐社会倡导生态文明,强调可持续发展。确立和谐社会的科技发展观,将有助于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表达的是一种伦理秩序,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们所建构的人与自然和谐秩序均属于黑格尔所说的"主--奴关系"秩序,缺乏公平正义性.和谐需要正义来担保,拥有公平正义性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具有价值合理性与社会正当性.公平正义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地分配价值地位,公正地进行权利义务的交换.如果仅仅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而忽视其公平正义性质,就不可避免地使"和谐"本身或者成为奴役自然的工具,或者成为奴役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人与自然之间一直存在着对立、冲突与不和谐。要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类走出困境,必须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实现人文生态平衡,此外,人类还应该学会尊重自然,懂得爱护自然、美化自然,大力弘扬自然道德,科学地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牢固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建立人类新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0.
胡海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
人的自然界是人通过实践创造的生活世界。人对自然的实践必然体现人对生活,对自身真、善、美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正义境界。与人的完善和发展相适应,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体现为三个基本阶段:人对自然的依赖性阶段,人对自然的独立性阶段,人对自然的自由性阶段。当代人与自然关系正处在从反思“独立性境界”向追求“自由性境界”的历史转折关头。人与自然关系在当代的矛盾,其根源在于人对自然狭隘的功利观念与行为。真正实现从功利的自然到人类的自然的彻底转变,人类才能走出危机与困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