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007年是中央提出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年”。2月2日,中央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召开全国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在会上对下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是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为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介绍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通过相对剥夺、群体认同和集体效能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阐述了相对剥夺中的个体相对剥夺和群体相对剥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群体认同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和集体效能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最后指出社会抗争模型需要对模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将其他重要因素如群际情绪、政治信任等因素包含到模型中。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由利益要求、观念主张相同或相近的群众形成群体,聚众以非法的形式或手段来主张合法权益表达意愿的,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应依法妥善处置的事件。目前我国社会中的群体事件的性质是非政治的,大多数是利益诉求型矛盾。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社会结构重组的时期,因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处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体性事件的基层政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在积极构  相似文献   

4.
《决策探索》2009,(11):7-7
一是认真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二是切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工作。畅通和拓宽信访举报渠道,进一步优化信访举报环境。认真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认真做好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08,(30):22-22
7月23日,云南省普洱市政府就7月19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生的一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当地官员认为,孟连"7·19"事件表面上看是警民冲突,实际上是胶农与橡胶公司之间的经济利益纠纷未能及时解决,矛盾不断积累、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与公众接触最为直接与频繁,地方政府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其防治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群体性事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地方政府防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建设步伐的进一步推进,在全国各个城市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个人或团体性利益而升级的各种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所以正确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当一次群体性事件能妥善处理之后,才能避免矛盾的激化,事态的升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矛盾或社会利益冲突的一种反映形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愈来愈频繁。从社会燃烧理论的视角,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演化机理,从社会燃烧物质(社会矛盾)、社会助燃剂(社会舆论)、社会点火温度(突发性事件)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发生的一些农村群体性事件。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集体土地的流转和征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单行的法律专门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问题进行规定。近年来各种版本的农村土地纠纷案件层出不穷,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土地纠纷已成为引起社会稳定的“最不安全因素”。农村产权改革在确权的同时.亟须为农民维权提供法律援助,包括立法支持和现实中的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作为法定权力赋予的领导者,它的领导行为及实践会影响权力距离,进而放大或弱化群体性事件的效果。以权力距离—集权需求为维度的四分图,提供在中观的层面上理解如何提升群体性事件中政府领导行为的理论框架,结合江苏启东"7.28事件"的探讨,提出在一定限度内的低权力距离社会和高集权需求社会都有利于弱化群体性事件的效果,且交易型领导行为、精神型领导行为、变革型领导行为、传统型领导行为等四种政府领导行为,需要根据群体性事件具体情境的变化,完成与权力距离、集权需求的动态匹配。  相似文献   

11.
<正>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目前关乎政治稳定的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能够公平、平和、快速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倍感头疼的一个难题。从法理上说,群体性事件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旧时的月川,村中遍布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是三亚最大的城中村. 房屋拆迁牵涉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少官员感叹其为"天下第一难".近年来,由拆迁引发的纠纷、信访,甚至群体性事件,各地都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新思维也在悄然破土。但遗憾的是,群体性事件软着陆尚停留在个案层面,更多的是一种被动反应、一种临时措施、一种个性化施政,而没有提升为具有普遍指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也频发。由此而引发的群众非法集群阻断道路或停尸闹丧以及冲击办公场所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涉及本地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发生后,以"维权"为名,纠集老乡"集群闹事"现象日益增多,交通事故的受害方或因不服从交警部门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对交通事故经济赔偿不满,或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挑拨下,聚众阻断道路,攻击事故施害方和执法交警,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作为基层执法部门,在交通事故中处理类似事件,由于公安机关执法权限分工,交警对于群体性事件束手无策,也间接造成交通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上升。本文试图从经济、法律和地方风俗习惯的角度对交通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原因进行了较深入探讨,并提出对交通事故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中要强化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交通事故处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改革交警执法权限,转变交警执法意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寻求社会的理解与配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期,由政策调整、利益分配、民间纠纷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市坚持"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并且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妥善合理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其中,基层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是关键。本文将从管理控制的角度对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目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定位以及现场处置指挥的原则与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加强公安民警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进而提升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是公共危机的类型之一,具有危机属性。危机管理是公共行政中的重要领域,可以将其分为危机前、危机、危机后三个阶段,又可将危机前阶段划分为预防、预警和预控三个次级阶段。从防范群体性事件爆发的角度,仅引入危机前阶段的相关理论来分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充分认知和防范群体性事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随着厦门市政治民主进程化提高、经济发展和城市新布局,群众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又不断涌现,工程纠纷、劳资纠纷、商业纠纷频发,近年来基层维稳形势日趋严峻,维稳事件呈现复杂性、群体性、网络舆论过激等特点,如何采取有效稳控措施,为厦门新一轮科学发展新跨越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本人谈以下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群体性事件既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党执政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利益表达与群体性事件是什么关系?如何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陈秀梅教授的《冲突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与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效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以严密的逻辑分析,独特的创新视角,开阔的国际视野,流畅的语言表达解答了上述问题,读来使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读这本书,使我们从深层次认清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该书在对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综合分析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