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六大以来,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观点、新思路,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党对"三农"问题的伟大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和重大现实背景,同时又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认识不断深化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在这个实践和认识的逻辑统一发展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和认识飞跃,形成了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理论创新和认识飞跃的理论体系和政策成果.广大农民的实践是解决"三农"问题理论创新和认识飞跃的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解决"三农"问题理论创新和认识飞跃的基本前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三农"问题理论创新和认识飞跃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以来,关于创新的理论也逐渐成熟。这主要表现在: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在创新的原则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准绳,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心;在创新的方法上坚持自主创新和借鉴、吸收相结合,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密切联系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在中国贫困地区中较有代表性,中共甘肃省委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在甘肃省的鲜活例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动实践。这些经验是:坚持发展的观点,准确把握省情特征,充分认识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用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依靠政策法律二元模式调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解决"三农"问题,坚持党对"三农"问题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表现在: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努力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是全党的一项新任务。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十六大报告阐述了党在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概括地说就是一个强调、两个明确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党一直本着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适时地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不断制定、调整、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社会政策。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更加着力完善新型的社会政策体系,党的社会政策也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也不可能有中国的和谐。因此,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积极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不仅成为化解“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也是通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是在进入现代化进程后产生的,由于特殊的制度安排和特殊国情使其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特别突出。我国“三农”的根本性问题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当前,必须以现代化为取向,以农村工业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等“三化”带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张文礼在《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2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转折点,而“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历史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在改革开放后亦有了新的诠释。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思想和政策的创新与发展集中体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六个“一号文件”中。从中央六个“一号文件”所体现的“三农”思想与政策来看,我国的“三农”问题有如下特征:一是长期性。由于我国农业人口超过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这决定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任重道远,而且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所需要的资本积累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改革我国现有的制度模式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二是复杂性。由于我国的三农问题面临内部改革的浪潮以及国际市场形成、全球化、信息化加速等问题,所以,三农问题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景下,更加棘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所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坚持以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为原则,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在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进程中,锐意进取,努力探索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规律,系统总结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使党的建设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在总结和继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党内监督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涵盖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系、重点、责任、路径和形式等的党内监督新理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党内监督理念体系,为强化党内监督、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农”问题研究栏目从2001年创刊起就开始设立,栏目设置从未间断。截止2015年末共出版90期,该栏目每期刊发论文5-9篇,共刊发700多篇,占本刊总发稿量30%以上,是迄今国内大学学报中开设“三农”问题研究栏目时间最早、发文量最多、持续性最好的。编辑部采用积极约稿组稿、精心策划专题、实行开放办刊、名家与学术新人并重等办刊理念和措施,推出了一批视角独到、见解新颖、注重实际,针对性强的精品力作,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特色栏目的带动作用,期刊的整体质量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学习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党召开的谋划“建设新中国”的一次重要代表大会。七大不仅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现代化奋斗目标,而且论证了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构建了全面发展的中国“现代化社会”的蓝图,指明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道路和重要政策,初步回答了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课题。七大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贡献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未能始终如一地得到贯彻和执行,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偏差和理论上的迷误.其中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片面理解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认识,则是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高度重视并全面开展政治巡视,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深化政治巡视,要明确政治巡视目标要求、加强政治巡视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政治巡视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政治巡视与其他监督制度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党的自我革命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关键一招,有其内在的学理依据和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围绕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内在依据和内在逻辑进行了持续性的探讨,指出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实现同向发力。近年来,随着革命话语的重新回归,学界围绕党的自我革命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在概念的权威界定上、在内在依据的深入挖掘上、在内在逻辑的研究强化上和在纵深发展的战略探析上仍需要进一步深化。今后,学界应在研究的内容、视野和方法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为新时代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革命任务 ,决定着国民性改造既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又成为一个阶级政党历史价值的衡量标准。改造国民性的艰巨任务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肩上。中国共产党改造国民性的历史进程 ,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的奋斗历程 ,从而也是迎接 2 1世纪新经济之机遇和挑战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