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国家对金融机构破产的深度干预和广泛救助,极大改变了金融机构的破产规则和债务清偿模式,进一步异化了破产安全港保护机制的保护范围、保障程序和责任制度.因此,在金融机构破产安全港保护制度建设过程中,应结合金融机构破产特性,充分考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诉求、不同金融交易合约的风险程度、金融机构破产特定债务的优先清偿等,在传统商事企业破产安全港保护制度基础上进行适应性修正,制定融合经营、杠杆交易和“互联网+”等新金融特征的金融机构破产安全港保护制度规则和边界范围.在法律上设定安全港保护的等次或者优劣顺序,以及金融保障基金与国家对金融机构破产清偿的启动条件和额度比例等,以有效实现金融机构破产安全港保护与公共资金救助的界定和协调,解决特定金融合约安全港保护与金融消费者合约清偿冲突.在金融机构破产立法中,建立“破产自动冻结”“偏颇性清偿禁止”“破产约定无效”的豁免规则和金融机构破产安全港保护例外性制度,确保金融机构破产财产既定、无法同时满足金融消费者和全体债权人债权清偿要求前提下,实现破产公平清偿和“风险最小、成本最少和金融稳定”金融机构破产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破产程序中抵销权归破产债权人享有。破产程序中抵销不受债务给付种类的限制,但对其理解有待澄清,法释[2013]22号文的规定已经偏离了其本意。附期限债权可以在破产程序中抵销。法释[2013]22号文没有对附条件债权的抵销作出明确规定,对此需通过目的解释和整体解释等方法来作出解答。在破产程序中主张抵销,应以管理人为抵销意思表示的相对人,管理人对抵销请求的审查并不改变抵销权的形成权属性。在破产程序中行使抵销,应以债权申报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六)>规定的虚假破产罪,积极回应了对假破产的债务欺诈行为予以刑事救济的立法诉求.基于逃避债务、为自己谋利益的目的,本罪的实行行为是复合行为,包括虚构破产原因的手段行为和虚假的破产申请的目的行为;行为主体仅限于具有破产主体资格的公司、企业;法定结果的发生是入罪的必备要素,也是成立犯罪既遂的标志,但刑法不处罚本罪的未遂形态;行为是否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是本罪与妨害清算罪区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引起众多金融服务公司高达4000多亿美元的资产账面贬值,暴露出美国贝尔斯登公司、英国诺森罗克银行和德国TRB银行的惊人内幕.信用危机凸现出风险管理的缺陷与失效.2008年,我国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先行者--<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已正式进入立法程序.在此背景下,应重新审视并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制度,而增强内控制度的可操作性、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嵌入式风险管理体系并将风险控制观念根植入企业文化之中,是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董红  王有强 《理论界》2005,(7):80-81
债权人会议作为一个协调和形成全体债权人共同意志的组织机构,对于破产程序的科学构筑和合理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行的债权人会议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为了使债权人会议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在制定新《破产法》时,在债权人会议主席制度中引入专业人士机制;建立破产债权人代理人制度;强化债权人会议的程序参与权;建立破产监督人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银行破产是修订《破产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于该问题至少应当在这样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作出抉择:第一,必须协调好各相关法律的规定和适用。第二,确定适格的破产申请人。第三,设立合理的破产条件。第四,明确规定清算人及其权利义务。第五,确定特别的债务清偿次序。  相似文献   

9.
依据《破产法》第46条第2款规定,主债权进入破产程序后停止计息,但关于该债权的担保人所承担的担保之债是否一并停止计息的问题,司法实践中争议很大.实务判例与学说存在"继续计息说"与"停止计息说"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颁布前,我国司法实务的多数见解采"继续计息说",但《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22条采纳了"停止计息说".对于《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22条,学界有不少质疑.从债法的基本原理和担保的从属性角度上看,相较于"继续计息说","停止计息说"更具合理性.在破产法未将破产程序开始后的利息之债作为劣后债权的大前提下,应采"停止计息说",始符合担保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个人破产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改革开放、完善破产制度的必然选择。我国破产法应赋予个人破产能力,并根据我国国情,遵循破产规律,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11.
破产立法政策告诉我们,破产债务人财产的定性、管控与估值制度的妥当与否,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破产法功能的实现.破产程序饱含私权博弈,债务人财产制度直接左右破产利益相关群体的权利实现.就债务人财产的法律定性而言,信托关系的界定或许比客体说与主体说更具有法律逻辑的解释力.就债务人财产的管理机制而言,美国破产法采纳的债务人友好型的企业管理层接管模式,或许比大陆法系的破产管理人接管模式更有利于企业重整计划的推动.就债务人财产的估值而言,破产程序进程中的动态估值应该嵌入立法政策的考虑之中.我国破产债务人财产的法律定性、管控机制与估值理论,面临法律的重新解释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在范 《北方论丛》2005,(1):148-151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事关破产法中诸多问题的解决和破产管理人法律制度的设计.但大陆法系所流行的各种学说皆不能圆满地概括与表征其在破产程序中的角色与作用,我国应借鉴英美法系的立法经验,将破产管理人定位于破产财产之受托人.  相似文献   

13.
破产程序中的税收滞纳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李宗龙 《北方论丛》2018,(2):148-152
在破产程序中被定位为普通债权的具有经济补偿性的税收滞纳金,存在征收率过高、征收原因过于严格、缺乏除外期间的问题。应该将税收滞纳金界定为劣后债权,降低征收率,设置除外原因、除外期间,完善征纳制度,以公平地保护普通债权人,保障国家税收利益,提高纳税意识。  相似文献   

14.
15.
从国内外反洗钱的经验来看,犯罪分子最容易利用金融机构来进行洗钱,金融业由此成为了预防洗钱的核心区域。加强金融机构预防洗钱的法律规制,将从源头上预防洗钱行为,从而维护金融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际破产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破产领域,现有的理论与实在法多有造成法律适用的不确定和不可预见者。在有关的改革中,我们既要考虑结果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又要考虑有关的现实的国际体制。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术》2007,(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人们对破产法的认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开始对流弊渐多的《破产法(试行)》进行理性的思考,破产法面临一场革命。在新破产法的立法过程中,一些基础问题的定位左右着立法的价值取向,破产财产这个基本概念仍然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本文尝试从法律性质入手,从破产财团说和破产财产客体说两种主流观点展开分析,力求从理论的更迭中寻求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文章借鉴了中外立法和学者的观点,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了笔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理想与现实:重思自然人之破产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及美国次贷危机再度引发了人们对自然人破产能力的关注.重新思考自然人的破产能力,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综合考虑法理、现实以及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演进历史,适度保持破产立法的前瞻性.为此,我国需修订<企业破产法>,实行一般破产主义,设定相应的制度,以防范自然人利用破产逃避债务的危险.同时,应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排除制度运行的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19.
田学炜 《兰州学刊》2009,(12):147-148
与国外商业银行破产的成熟立法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立法尚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因此,加快商业银行破产立法,建立以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破产重整制度、破产责任制度等为核心的现代银行破产法律体系,能够有序释放和化解银行破产风险、有效维护银行业的整体信用,并且为银行业的合理竞争和效率提高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破产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之相关的破产犯罪日渐猖獗,对社会的危害也愈加严重。我国关于破产犯罪的立法存在严重缺陷和不足,不能适应打击和预防破产犯罪的需要,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