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理论与政策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仅是当今中国的人口政策,而且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七十年代开始,在全国普遍推行计划生育,在短短二十来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人口的增长率有了大幅度下降,妇女总和生育率从六十年代的5.68下降到八十年代的2.07,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转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型。各民族人民的婚姻、生育观念,正在由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转变。这些成就的取得,其中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中国自70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每个育龄妇女生育子女率由7O年代初的58个降到现在的2.4个左右。而19世纪欧洲已婚妇女平均生育5个孩子,经过大约一个世纪后才降到2.5个。我国用十多年的时间使每位妇女少生育了3个多孩子,在占世界人口22%左右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实现这样的下降速度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因此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时间又是如此短的情况下人口控…  相似文献   

3.
1 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政策有一个发展转变的过程,50年代至70年代初,推行人口兴旺政策,这一阶段,少数民族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由1952年的5.29提高到1970年的6.57,从60年代中期起,少数民族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由过去的低增长状况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类型。1971—1981年少数民族进入酝酿开展计划生育阶段,1977年9月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在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上所作的《关于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的报告》中指出:“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有利于发展人口的政策,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也应积极宣传、普及妇幼卫生、节育科学知识,对子女多、间隔密,有节育要求的夫妇给予指导和帮助。”自1982年之后,在少数民族中正式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98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  相似文献   

4.
人口转变及后续社会保障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9开始,我国人口再生产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人口转变类型,这种转变是经过30多年艰苦卓绝的计划生育工作和生育政策强力控制生育而迅速实现的。当然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向社会保障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社会和政府对中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社会保障工作要统筹考虑,要有新的思路和对策,并能维持来之不易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低生育水平,我们认为,这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征 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与发达国家并不一致。首先,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前者从战前的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阶段,跨入了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人口高速增长阶段;后者则在经历了一百多年人口演变的基础上,步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慢速增长和老龄化的阶段。其次,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人口与工业增长的任务也与发达国家迥然不同,对于发达国家,人口减少的威胁较之人口过剩的威胁更为严重,在这些国家,人口增长率降低已使生活必需品制造工业的生产相对低落;发展中国家所发生的趋向正好相反,这些国家必须尽更大的努力来生产必需品,以供养渐增的人口。  相似文献   

6.
<正> 婚姻,和死亡、出生一起,被称之为人口三大要素,在目前我国的人口研究中,对它的研究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可以说,任何社会都是三大人口要素——这里不考虑地区移动——发生作用,每个社会通过它自己特殊的三大因素结合方式,表现出它的人口再生产形式,如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结婚率或者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结婚率等.人口的各种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以出生而言,一般可以说,婚姻是生育的前提和条件.这样,婚姻的变动,如结婚年龄的变化,已婚率的高低就会影响到生育年龄,生育水平.又如死亡率高,结婚适龄人员就少,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其特殊的重要性,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其特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很快改变了旧中国留下的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为特征的人口增长模式。70年代以后,由于认真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又初步实现了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为特征的人口增长模式。与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相联系,中国人口已经开始由成年型步向老丰型。按照国际上常用标准,把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作为划分老龄型人口的标准。但也有学者把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作为划分老龄型人口的标證准。考虑到我国男职工退休年龄是60岁,我们这里采取后一种划分标准。但为了做国际对比,有的地方也采用前一种标准。据调查,中国60岁及其以上人口  相似文献   

8.
<正>人口增长模式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也与经济、社会的变化相关。自2017年起,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5年下降,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34%,全国人口出生率为7.52%,创历史新低。据统计数据预测,我国总人口规模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时代,这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形势正面临严峻挑战,需迫切解决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口快速以至过速增长的问题主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料表明,1990年发达国家的出生率为13‰,自然增长率约为5‰,总和生育率为1.7;而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达28‰,自然增长率高达20‰,总和生育率为3.6(不加中国的话会更高)①。现在,大多数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倾向认为,人口增长快不是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但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研究人口过速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远期目标的需要。一、人口过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分析人…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由于大量人口外迁和出生率下降,哈萨克斯坦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差异,这些特点和差异不仅影响目前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也影响到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哈萨克斯坦各民族在人口年龄、性别、生育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方面的指标,并通过这些指标来衡量各民族之间的结构性差异,揭示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预测人口某些方面的发展趋势及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从报上(见《报刊文摘》1990年1月23日)获悉,某课题组在完成“上海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水平评价”的咨询项目中,计算得出,上海的人口二级指数得分在全国最低(西藏、海南、台湾除外),而青海省得分最高,并认为人口问题已成为上海社会协调发展中最薄弱的一环。该课题报告中,人口的具体指标选取为四项:(1)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出生率;(3)人口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各省内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现有的省级水平上对生育率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很难给出较为可靠的定量分析结果。本文利用1990年我国2031个县(市)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民族类型和所在地区的生育政策等资料,分析了在低生育水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级生育政策对县级生育水平的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县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类型对生育水平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研究还揭示,中国各民族之间生育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政策的差异所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社会经济因素后,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显著地高于汉族地区。因此,中国民族之间生育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河南要想在这一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时期里,把握住机会,迎头赶上去,必须解除人口的过快增长这一相当严重的障碍因素。 河南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在农村 河南农村人口增长状况到底如何呢?其后果究竟有多么严重?我们不妨作如下比较和分析(由于资料所限,我们姑且以城(市人口)、乡(县人口)之比为据,其中县人口有少量非农业人口,但由于其所占比例较小,不会影响分析的大趋势)。 河南和全国比较。改革以后,总的看,河南市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反,县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备受关注的俄罗斯"人口危机"并未因其人口政策的调整而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人口危机"为俄罗斯带来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为其教育发展和国防安全等带来负面影响。"母亲资本"等刺激性生育措施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积极性的"透支"可能会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结果,说明其人口政策缺乏有效性。决定俄罗斯人口形势变化的主要变量为出生率、死亡率和移民流量。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都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而影响移民流量变化的结构性因素则在于流出地的民族资源以及移民政策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普遍看法,特别是对人口迅速增长的看法,常常忽视问题产生的体制环境。就高出生率而言,这种环境包括直接的社会控制体制,如家庭和地方权力结构,以及不太直接的国家制度。明确地把这一环境作为考虑因素,可使人们对人口方面的变化(或无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为制定影响这种情况的公共政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据。而在已经完成了人口过渡的低出生率的社会制度中,出现了一些类似的问题,需要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到2009年期间,包头市出生人数经历了出生人数增长阶段、出生人数持续阶段、出生人数减少阶段和出生人数回落回升阶段;出生率经历了第一高峰阶段、第一低谷阶段、第二高峰阶段、第二低谷阶段和第三高峰阶段;死亡人数经历了死亡人数增长阶段、死亡人数减少阶段、死亡人数持平阶段、死亡人数抬升阶段和死亡人数回落回升阶段;死亡率经历了下降阶段、徘徊阶段和起伏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确定为传统型阶段→过渡类型阶段→现代型阶段;60多年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梳理,为包头市今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解决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问题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人口从高自然生长率到低自然生长率的转变,是进入现代化的前提。中国人口持续膨胀的现状,已经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促进人的现代化转变,提高人口的质量。我们能否进入现代化的行列,在21世纪充当地球村合格的居民,善处人口问题当是最具深远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 四川省是一个有一亿人口、约九千万农民的大省,人口问题在四川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四川省的人口状况有五个基本特点: 1.人口多、基数大,增长较快,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很大。1982年末四川省有人口10,022万人,为全国总人口的9.9%,居全国第一位。自从70年代中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狠抓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从1970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社会学观点纵览人口统计学领域的研究现状,着重以下几个方面:出生率、死亡率、移民,亦即对人口的形成影响至为深远的几种过程,讨论了与此有关的当代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在出生率方面,联系各工业化国家极低的出生率,探索了世界上一些地区出生率居高不下的状况。关于死亡率的部分,讨论了东南亚地区男女两性死亡率不均等、女性死亡率过分偏高的情况。对与爱滋病的传播相关的行为问题的探讨则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重点。关于移民的部分,考察了自东向西、自南向北而均以欧洲为归宿地的当代巨大移民潮的模式。结论部分讨论了人口统计学与社会学理论的交接和交叉。相对而言,这两门学科在过去是分别发展的,新近已开始在理论方面较为密切地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政策的评价性分析与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政策是中国最基本的公共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 ,中国的人口政策对降低人口出生率、稳定世界人口有积极贡献。但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政策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修正。积极的人口政策方案 ,并非是简单的控制人口数量 ,而是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取向 ,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后实证主义政策思维 ,防止受近代以来极端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的支配 ,在公平、公正的价值基础上 ,提升人力资源的品质 ,满足人的多元欲求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友善 ,这一政策思想的发展也是中国社会完成现代性转换的基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