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伟 《兰州学刊》2010,(1):20-23
哲学具有怀疑性和批判性,哲学的本性要求哲学的慧目关注于哲学及哲学家本身。哲学是哲学家的存在,哲学家是从事哲学活动的存在者,哲学有赖于哲学家的发明和创造,哲学家只有通过哲学才能获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沉思哲学与哲学家的内涵实质与一般关系,追问何谓哲学及哲学家何为,阐明哲学和哲学家得以存在的内在依据,是进入哲学门庭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90年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 ,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旨在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与世界性 ;与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 ,则旨在表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种历史哲学 ,而且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理论。比较研究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但究竟如何展开 ,则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呼唤哲学家与经济学家联盟 ,建立经济哲学。其实 ,这个问题早被马克思深入研究过 ,他以一个伟大哲学家的独特眼光和视角 ,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从而使其研究成果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正可谓是经济哲学家的典范。在当代中国 ,深入发掘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 ,无疑对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现代科学“在综合中发展” ,对我们正全力以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性问题的反思与重构。当代性问题研究要从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与方法论开始。其表现之一是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重新解读;表现之二是直接沟通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硬核与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对话;表现之三是要激活马克思虽天才地提出、却并没有真正见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界域的哲学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日常话语中界域不清,有必要从哲学层面来探究和厘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哲学概括。这一过程的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它们既具有质和量的区别,又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历史性和当代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读冯契的“智慧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契(1915—1995)教授不仅是中国哲学史家,而且是哲学家,不仅是一般的哲学家,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智慧说”(《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篇)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于一体,自成一家之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智慧说”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20年之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命运的考察与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哲学的党性、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三个层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启示,有助于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从深层次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流变史、发展史,着 重从哲学形态上进行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建构充分反映当代特征和实践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的新形态,既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 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建构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将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方 面或当代中国哲学的一种现实形态而存在,它将成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成 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扬人的精神能动本质的主体性原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这份重要遗产,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重建了科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当代西方许多哲学家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忽视主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为机械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今天,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对于我们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哲学观论争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道路, 从根本上说是探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界关于哲学观的争论, 从“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哲学作为反思人生的思想”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探讨为我们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 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启示, 那就是: 在当代中国, 作为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学说”或“学术”而存在,而且是作为人民愈益普及的“学养”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