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当今西方诸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通过对该学派几个显著特点的分析与对几位有代表性史学家作品和观点的考察,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既坚持了唯物史观,又反对机械唯物论所导致的历史分析中的简单化、模式化倾向;他们强调经济和政治文化的相互作用,又反对非决定论或多元决定论;他们强调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又不唯阶级斗争决定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这些成果将对我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年鉴学派是享誉当代西方乃至世界史学领域的重要史学流派,在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总体历史理论。这一理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而成为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50年来中国大陆先秦史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如史学的功能和价值,“史学危机”,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现代西方史学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郭、范诸老建构的我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体系等问题,进行重新思索、重新认识,并对如何研究先秦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异端经济学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成为20世纪末西方经济学界的重大事件,在异端经济学内部众多流派之间可以作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划分。西方异端经济学在基本特征、分析焦点、科学基础、意识形态、政策结论等方面都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存在深刻的分歧,而且前者比后者更加科学和富有价值。当前西方异端经济学的众多流派已经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最大事件是以年鉴派为代表的西方新史学的兴起及其巨大成功。年鉴学派新史学是对西方史学传统中的总体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总体历史观、跨学科方法与历史综合研究是年鉴派新史学区别于传统的兰克史学的重要标志。在年鉴派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鉴派历史学家对总体史的理解和把握又显出差异。总体史追求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探求,对总体史的追求使年鉴派史学家在广泛吸纳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开展专题史、区域史研究的同时,综合到总体史的框架之中。本文还对《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一书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6.
日本《史学杂志》1979年5月号发表题为《1978年的历史学界》一文,介绍日本史学界有关历史学方法论的研究情况.战后,日本史学界分为两大流派,即资产阶级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学派.日本史学界受西方影响较深,特别是资产阶级学派受西方实证主义、分析伦理学的影响更为深刻.近年来,他们根据卢戈夫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和法国"年鉴学派"的"深层(精神)历史学"理论,提出了新的历史学方法论.研究文化人类学的资产阶级学者山口昌  相似文献   

7.
综观2005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其主要研究热点仍集中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具体而言,其特征表现如下:一是继续追踪和深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人物和问题的研究,如卢卡奇、葛兰西、布洛赫和列斐伏尔等;二是扩展并加强了对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深度挖掘;三是对后马克思主义或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明显的进展。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和流派的研究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全球化的浪潮和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景观,以及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迫切性,国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似有重“热”之趋向。因此,…  相似文献   

8.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80年代前后在英美峭然崛起的一股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它把分析哲学的方法(包括语言分析、数理分析、博弈论等工具)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原本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相继成为过眼烟云之后,这个学派以其独特  相似文献   

9.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作出了各种理论界说。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结构变迁理论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的差别而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但是 ,与 70年代以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强调工人阶级异化论不同 ,后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强调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新中间阶级的崛起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 ,并以权力抗争取代阶级斗争 ,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反阶级政治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作出了各种理论界说。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结构变迁理论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的差别,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但是,与70年代以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强调工人阶级异化论不同,后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强调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新中间阶级的崛起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并以权力抗争取代阶级斗争,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反阶级政治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1.
波兰哲学家、持不同政见者L.科拉科夫斯基1969年离开波兰,流亡西方,现在英国牛津任教。他到西方后,写了一部论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的著作,书名叫《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产生、发展和瓦解》,这部著作长达1,715页。全书共分三卷。L.科拉科夫斯基在这三卷著作中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第1卷(580页)分析、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第2卷(575页)探讨了列宁、列宁主义以及第二国际的各种理论家的理论;第3卷(560页)  相似文献   

12.
李佃来 《求是学刊》2006,33(5):34-37
一在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一直占据着学术平台的重要位置,在近几年更是势头强劲,蔚然成风,成果引人注目。这种研究已经基本上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概念、性质的讨论甚至争论过渡到对人物、流派、命题的专题深度探讨。在这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叶建华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毛泽东曾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一生阅读和研究过大量的历史典籍,他更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论作出过深刻的阐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中国古代近代社会历史、革命史和中共党史...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91年第4期报道,1990年5月25日在莫斯科召开了题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流派及发展前景”的学术研讨会。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博士N.赫韦希揭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并解释了这一概念本身。他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与新斯大林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苏联的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和研究西方雇佣劳动制度和失业问题的过程中创立了自己的失业理论,尤其是阐发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失业产生的物质基础。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如凯恩斯以前的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和发展经济学派也在研究失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相对完善、自成体系的失业理论。但是,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西方各学派的失业理论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或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于1923年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的副标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由此,卢卡奇开启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先河。西方马克思主义诸学派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诸流派紧随其后,从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到阿多尔诺的“否定辩  相似文献   

17.
从伏尔泰到亨廷顿——西方“文化形态史学”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军 《唐都学刊》2007,23(6):93-96
"文化形态史学"是西方近代以来兴起的史学流派,习惯上人们认为"文化形态史学"兴起于斯宾格勒,汤因比是其集大成者。笔者认为首开世界文化形态研究之先河者当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尽管在他的著作里既没有出现"文化形态史观"的概念,也看不到对此进行的诠释,他只是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运用"文化形态史观"进行历史学的撰述,他对于"文化形态史学"开创之功为其后的斯宾格勒、汤因比、亨廷顿诸家所继承。由于他们之间存在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以宏观的视角分析问题,都关注西方文明的前途,均注重对文化、文明的研究,并将之作为历史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引发了中国史学的重大变化,其影响至为深远。它标志着科学的历史学在中国的建立,对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代中叶以来,在战后迅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开始逐渐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重点转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流派和思潮。从他们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机器的具体分析看,其研究之深入细致,争论之广泛激烈,在二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特别是在法国、联邦德国以及美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领域内的大量著述,不仅在他们自己的队伍内部,而且在整个西方政治学界都已经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西方文化研究两大流派观点的引入 20世纪70年代,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就在于,它把研究的重心越来越转向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这种转向是与20世纪20年代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这一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的主观精神准备不足,其根源在于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一种唯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理论解说,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丧失了作为历史主体的革命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