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摘苹果之后》做新批评和解构批评的对比解读,试图展示诗歌主题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二元对立是如何被诗歌语言本身所产生的意义模糊性所解构的。诗歌意义的模糊性一方面反映了诗歌表面现实主义优越于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在更深层面上颠覆了这种意识形态,从而赋予诗歌意义以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的观念体系。阐述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包括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孤立主义、扩张主义,而实用主义则是美国意识形态的哲学基础,它在制定和实施美国外交政策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指导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为美国外交政策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整合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宪政是一种以限权、防权为设防的现实主义学说。宪政不仅是现实主义的,而且又是理想主义的。宪政的现实主义以它的理想主义为前提,是带着道德感和责任感的现实主义;宪政的理想主义隐含于它的强烈的现实感之中,它不是高调、积极的理想主义,而是低调、"消极"的理想主义。宪政的消极理想主义体现了宪政对人性、权力与政府的人文关怀与人文期待。  相似文献   

4.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人类文化的两个维度,主要存在两种关系模式:斗争性占主导地位的关系模式;同一性占主导地位的关系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后者。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和体用不二的基本精神决定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缺乏必要的张力,这个特点导致了中国文化延续至今的双重困境:一方面,理想主义的形上之境被束缚在现实主义的形下之境中,缺乏哲学和宗教的终极关怀和批判维度;另一方面,现实主义的形下之境又被理想主义的形上之境所牵绊,缺乏对社会现实的科学判断,形成对人性的压抑以及对自由的限制。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中,我们需要自觉地建设它们之间的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不少知青影视存在着一种执拗而鲜明的回归情结,这种回归情感的产生除了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倡导和部分导演的理想主义气质影响外,更是人到中年的知青一代普遍的精神共感。对这种回归情感的渲染一方面使得知青镜像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光影,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稀释掉历史的创痛,遮蔽和消解历史的荒谬与苦难,有的甚至偏离了现实主义的正途。  相似文献   

6.
政治现实主义的实质我认为,政治现实主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理论。而是一种哲学倾向和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说。政治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不同,其前提是它对道德发展和人类未来行为持悲观主义观  相似文献   

7.
军旅诗歌是古代诗歌和当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当代军旅诗歌则是古代军旅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当代军旅诗歌进一步发扬了古代军旅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英雄主义气概。在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始终是贯穿于古今军旅诗歌的两条主脉,当代军旅诗歌则添加了新的时代特色和革命理想主义的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代军旅诗歌在题材内容、诗歌体式方面又有很大的丰富与创新。总之,二者的关系十分紧密,其发展脉胳是十分清楚的。  相似文献   

8.
[摘要]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既给人们带来了自由狂欢而被推崇备至,又因网络文化致使“优势意见”难以聚合而被妖魔化。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决定了监控和规制的复杂性,技术本身的无倾向性特征决定了技术控制本身所具有的缺陷性,法律规制的有限性决定了监管对象的模糊性,因而网络文化的管理还应主要从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入手。同时,网络文化承载着意识形态功能,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快速流动的比特符码面前,“意义”在不断被颠覆、解构和重构,于是它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环境获取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组织:国际关系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建立国际秩序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成了与全人类命运攸关的问题。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由于对此问题的不同解答而成为两大有根本分歧的流派。但两者对国际现实都产生过主导性影响。从时间上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理想主义的鼎盛时期,而二战之后,现实主义兴起并占据上风。尽管现实主义本身也发生过几次理论上的修正,但其核心内容未变。联合国组织成立于二战即将结束之际,即恰好处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思潮主导地位的交替时期,它似乎必然地就兼具有两者的特点。况且从历史和哲学思想上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都渊…  相似文献   

10.
通常认为,在国际关系理论史上,有过数次论战。第一次论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发生于理想主义学派和现实主义学派之间,这次论战奠定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学科地位,往往被视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次超越。然而,这一论战实际上是单方面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实主义者主导和构建的。通过对理想主义传统、现实主义传统以及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误读,现实主义理论宣扬了自己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形成了在本学科中的身份。对于理论传统和理论对手的误读,并不仅仅局限在第一次论战中,我们在阅读国际关系理论著作时需要更为审慎的思考和甄别。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符号,而且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网络文化交流中,它突破常规,以迥异的语言风格,施行着符号领域的意义操纵。网络语言群体追从、传递着非理性主义价值观,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主体人格的解构;网络语言随意戏谑,传递着游戏主义价值观,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至上权威的解构;网络语言简洁经济,传递着实用主义价值观,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崇高理想的解构;网络语言形象直白,传递着直观主义价值观,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宏大叙事的解构;网络语言暴力批判,传递着自由主义价值观,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权力的解构。为此,马克思主义应加强网络建设,推进大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作为唐代与李白、杜甫比肩的伟大诗人,他所标榜的"为时为事"的诗歌主张,是对从<诗经>、汉魏乐府到杜甫的以关注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为主旨的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也在一定意义上启迪了"五四"时期"为人生"的艺术观的诞生.由此显示出,白氏的诗歌主张在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传统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及其属于未来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叙事的角度对辛克莱·刘易斯的小说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被批评界所忽略的刘易斯小说之重要文化主题和艺术风格。笔者提出"现代现实主义"的新概念,认为《大街》等小说生动地呈现了美国民族"集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于一体"的文化特征,创造了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现代现实主义"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中国"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时期的重要批评家徐敬亚,同时也是一位坚持诗歌创作已达四十年之久的诗人,其"诗人"身份一直被"批评家"身份所遮蔽,有必要重新加以认证。徐敬亚的诗具有典型的"朦胧诗"特征,虽然其诗歌美学风格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变化,但其"朦胧诗"的底色不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鲜明的政治美学追求;理想主义的坚守;现实主义的底蕴。具有诗人和批评家双重身份的"徐敬亚",作为一个当代诗歌符号,其内涵远丰富于单纯的"朦胧诗人"标签,完全可以升级为"朦胧诗/人"而被视为一个特定时代的汉语诗歌文化在总体性上的最佳象征性人物。  相似文献   

15.
理想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新时期理想主义文学的价值向度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向度基本一致.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西方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经历了巨大的蜕变与转型,理想主义文学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脱离出来,其价值向度主要表现为与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对抗性、价值立场的稳定性、对传统价值观的有益汲取和价值取向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16.
激进主义是20世纪中国主导性文化思潮,在文化、政治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激进主义在文学上表现为理想主义。王蒙的独特经理决定了他既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执著的理想主义者,又是理想主义的审视者、反思者和批判者。王蒙的思想之于激进主义是一种解构力量,这是王蒙作为思想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华伦斯坦》三部曲的诞生,开创了德国的戏剧艺术模式,同时也标志着其作者席勒在哲学与艺术思想上的飞跃,即实现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统一与和解。通过对《华伦斯坦》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人物刻画等方面的分析,突出并肯定了席勒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8.
编辑理想主义的实质是个人的信仰与社会理想在编辑出版事业上的统一,主要表现为对自身价值的不懈追求和强烈的社会文化使命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正逐步解构编辑理想主义,出版社的市场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编辑理想主义的冲击.重构编辑理想主义已是出版界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建设理性的回归为编辑理想主义的重构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时期第一个十年诗歌创作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纷攘、喧嚣和令人目眩的变化的历史,并已形成由现实主义诗潮、新诗潮和现代主义诗潮三者构成的多元格局。其中,由于现实的和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学的诸多原因,现实主义不能不是新时期诗歌的主潮。否认这一点,就不能正确把握新时期诗歌发展的主要脉搏。但是,新时期现实主义诗歌又不是象有些人所竭力维护的那样一种纯粹的传统现实主义诗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评价标准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统一。然而,现行的评价标准却一再向数量化倾斜,甚至达到了对数量化的崇拜。数量崇拜的症结是对质的疏远,对质的漠视,其谱系根源是科学主义、物质主义和现实主义,与此相伴的必然结果是理想主义的衰落和虚无主义的兴盛。因此,克服数量崇拜的对策只能是以对立面制衡对立面,即用理想主义、人文主义和定性评价来制衡现实主义、科学主义和数量主义的横冲直撞。在大力倡导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如何同时建立起具有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标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