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如何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已越来越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加强城市生态经济的综合管理,对实现这种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探讨城市生态经济管理与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之间的几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进步,农村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但大规模、粗放型、外延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却忽视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种资源不能有效配置,损失浪费严重,城镇化建设中的负外溢性凸显,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生态不和谐,城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较难实现。实现区域生态化发展,应反思城镇化建设模式,结合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将生态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进程,因地制宜细化设计规划方案,加大监督力度,切实落实规划方案,贯彻重质不重量的指导方针,合理规避城镇化建设的负外溢性,促使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和牧民贫困,它放大了生态不安全、社会不安全之间的累积效应,制约着西部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青藏高原通过实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恢复能力相协调,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差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倍受学术界、政府和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失控是威胁社会和谐及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深入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对加快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运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和经济区位商来比较分析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差异,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预测区域经济差异的发展趋势;其次,从历史经济联系、区位条件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形成三大经济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选择了协调发展这个论题,来探讨推进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从而缩小它们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5.
刘勇 《中州学刊》2005,(1):26-3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任何期望走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发展国家必须经过的历程.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阶段,实现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包括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与自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将成为这一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谢浩 《理论界》2014,(10):31-35
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是客观存在的,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条件要求,非均衡发展战略是绝大多数国家实现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是非均衡发展并不是目的,只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手段。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到一定阶段,区域协调发展便成为必然。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之间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前者侧重于非均衡发展的极化效应,后者侧重于非均衡发展的扩散效应。鉴于区域经济的巨大发展差距,实现由非均衡到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论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但三者之间又处于一种互相依赖,互相推动而又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中。科技进步总是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职务的,且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先导作用;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科技进步的动力;社会发展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为基础,同时又制约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8.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迅速发展,全球性生态环境随之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使生态环境逐步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是个整体统一的大系统,而且是动态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三者之间协调发展与否,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目前,辽宁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污染最重的省区之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经济发展。预测到2000年,辽宁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状况将更加严重,造成的危害将更大。本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方针,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道路,制定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战略,建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加强社会监督等。  相似文献   

10.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平 《齐鲁学刊》2005,(4):154-157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目前理论界对此问题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模式,即先经济发展后生态环境保护的模式、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的模式以及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由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很大,特别是西部与中部、东部的差距是很大的,因此各地区在选取经济发展模式时应根据本地实地情况采取最适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 ,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必须选准宏观着力点 ,正确处理西部大开发与东部地区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生态省”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省份,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系统,其子系统可以分为环境经济发展系统、生态资源支持系统和社会文化保障系统。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不移地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要有系统的战略发展思想,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要对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着力营造最适合人居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6,(9):172-177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基于区域协调发展定义、目标框架及动因分析,考察总结发达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其经验启示;回顾分析我国各个经济区域的区域布局及成型逻辑,提出未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设计与对策建议,有助于促进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我国疆域广袤,各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人文条件差异大,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由此决定了区域经济研究在我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新中国建立40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区域经济充满活力是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八十年代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年代。它集中表现在下述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不再是传统的区域间平衡与不平衡发展问题,也不再是区域内部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应该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上,注重要素的综合利用阻及发展条件与发展路径的协调一致,考虑一体化的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基于要素适宜度,设计和度量区域协调发展指数。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地方层面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越来越显现出必要性。甘肃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设和发展因其地形、地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地区差异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甘肃省域尺度的区域协调发展动因分析,我们得出创新要素、经济发展、社会配套分别为甘肃区域协调发展的源动力、内动力和外动力,而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政府调控因为具有两面性而成为甘肃区域协调发展的不确定性动力因素。甘肃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关注和重视政府规划引导、创新驱动主导、设施服务配套、资源环保协调等的作用,构建和完善“导向—调整—配套—协调”的甘肃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障,而良性的经济发展又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因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二者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广义梯度理论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区差距扩大化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的逻辑演绎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动态过程耦合互动 ,引致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区域开发理论及其战略模式创新的需求。梯度理论与实践的困境、梯度理论与众多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间的逻辑关联共同引致了创新梯度理论的偏好。广义梯度理论梯度扩展为自然要素、经济、社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制度等多维层面 ,揭示了梯度分布间的耦合关系和多元交叉互动机理 ,整合了众多的区域发展理论 ,实现了对梯度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始终是三代领导人追求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背景的不同,毛泽东同志主张重点发展内地工业,通过均衡布局,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主张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通过非均衡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由均衡到非均衡再到协调发展,反映出三代领导人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艰苦探索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0.
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离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将失去支撑;另一方面,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也有利于资金的聚集,而区域资金流入越多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解决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应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本地区金融业的竞争力,以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