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李静 《职业》2014,(31):52-52
埃尔维斯的奇迹告诉我们,创意往往来自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和联想。这一年,英国青年埃尔维斯失业了,他买了很多报纸,翻看着招聘启事,一家旅游公司重金征集创意的消息吸引了他。这家旅游公司开发出一些深邃的洞穴,他们想通过公开征集创意的方式,让那些大小不一的洞穴成为旅游景点。看完这条消息,埃尔维斯开始摩拳擦掌,然而没过几秒,他又失落了,因为他被失业搅得大脑一片空白,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创意。  相似文献   

2.
马文的战争     
爱情是男人仰望着天空上的一颗星星,而婚姻则是他掉进去的洞穴。当女人从爱情到婚姻,越来越痴迷其中、苦心雕琢的时候,身旁的男人大多已经不耐烦起来,星星也成了洞穴。  相似文献   

3.
灵魂如灯     
时光回到1925年1月,一名叫弗洛伊德·柯林斯的洞穴探险者在探险时遭遇不幸,这位美国阿肯色州山地青年的遭遇,引起了全美国人的关注。1月29日,柯林斯在父亲的农场寻找一个能够吸引游客的洞穴时,不幸陷入困境,不能自救。在那个名叫"沙洞"的大洞穴中,柯林斯被一块巨石卡住了左腿,动弹不得。人们想尽办法,还是不能把柯林斯从困境中解救出  相似文献   

4.
在国外养鸟     
在美国,一些私人别墅草坪的大树上,经常可以看到花样繁多、小巧玲珑的鸟笼,许多姿色各异、叫声有别的鸟儿,围绕在鸟笼周围,将嘴伸进鸟笼的洞穴,那样得意地快活地争相啄食里边的食物……我作为一个多年喜欢养鸟的人,自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不止一次地驻足观看,了解其中的奥秘,品味其中的好处,我也决定仿效此法养鸟,作一次有趣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世上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能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乌克兰克里木就是这样一个风景与建筑并茂、历史与文化同辉的地方。到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沉醉于洞穴城和赫尔松奈斯默然无语的废墟古迹,缅怀一段久远的历史;会迷恋于弥漫着历史事迹和传说的塞瓦斯托波尔、巴赫切萨拉伊、苏达克以及永远向游人敞开怀抱的度假名城——雅尔塔;  相似文献   

6.
聪聪是一只小老鼠,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了。 第四天,聪聪想:我一定要去找些东西吃。说着,就走出了洞穴。聪聪来到厨房,啊!厨房里放着许多食物:馒头有碗大;香肠有碗底粗;饼干成盒……聪聪看呆了,没有发现自己的敌人一大花猫正按老经验藏在碗柜的后面呢。  相似文献   

7.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这已经变得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一个习惯。我这样说,实在是因为俭省的机会其实很廉价,俯拾即是遍地滋生。比如不论牙膏管子多么丰满,但你只能在牙刷毛上挤出1.5到2厘米的膏条,而不是1尺长。因为你用不了那么多,你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变成螃蟹聚会的洞穴。  相似文献   

8.
王族 《公关世界》2016,(17):30-36
一个人的性情决定了对艺术的感知。艺术犹如一个渐深渐幽的洞穴,一个人只有将自已的性情彻底点燃,方可照亮前行的道路。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无外乎说明艺术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投入。艺术只是一种灵魂的行走,精神的涅磐,故而人的这种投入就需将血液点燃,将肉躯化为时间的岩石,让眼睛生长出手指--看到了,也便就捕捉到了。  相似文献   

9.
在史前人那里,并没有“艺术”这样的概念。可是,他们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在岩石上、洞穴中和陶器的表面作画?如果他们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那么,难道他们是“为装饰而装饰”吗?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分布地域同我国的幅员一样辽阔,西北至新疆地区,西南至四川、西藏,东北至内蒙和辽宁,东南至福建、台湾和广东,其纹饰既有圆圈、螺旋、方格、三角、菱形、回形等各种各样的几何纹,也有动物纹和人物纹,那繁缛诡丽、神秘莫测的花纹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不死的奇迹     
1993年5月,捷克的一名导游将一批旅客送上喀尔巴阡山后,在回家的途中遇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雪崩。他在惊恐中忽见一个封闭的洞穴被雪崩冲开.从洞里冲出4个似人非人,似鬼非鬼的“怪物”,他们个个衣衫槛褛、长发披肩。这个惊魂未定的导游,突见“怪物”出现,更是魂飞魄散,拚命奔逃。警方接到报告后,及时赶来围堵“怪物”,经盘问发现他们竟是多年前在此失踪的外国旅客——瑞典人斯文夫妇和奥地利人库尔特夫妇。  相似文献   

11.
毕淑敏 《中外书摘》2014,(6):102-102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这已经变得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一个习惯。我这样说,实在是因为俭省的机会其实很廉价,俯拾即是遍地滋生。比如不论牙膏管子多么丰满,但你只能在牙刷毛上挤出大约一点五厘米到两厘米的膏条,而不是一尺长。因为你用不了那么多,你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变成螃蟹聚会的洞穴。再比如无论你坐拥多少橱柜的衣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变     
陈默 《公共关系》2001,(12):1-1
灵魂的法则:改变不可改变。在全球化的时代,如果不懂得公共关系的科学、艺术,当一个人想避开一种“死亡”时,往往会从一种陷阱跌入另一种陷阱。布烈松说过:“正是不可沟通令结合与相通成为可能。”沟通是俯瞰者的“炼金术”。成功沟通需要的三个条件是:第一,走出洞穴,粉碎人类自身固有的洞穴意识。第二,挖掘人性的光辉。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沟通的。阳光如果背弃了人性的法则,也会沉入黑暗,在痛苦的泥沼里腐烂变质。  相似文献   

13.
窗外的风景     
周立民 《中外书摘》2014,(11):61-62
我们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回到家中,咣当一声关上门,就把自己封闭在几十平方米的水泥洞穴中,与外界最直接的联系就此被切断。此时,是别人的眼睛来替我们观察、感知世界,比如从电视里知道,你们家前面的商店起了火,从报纸里知道人民广场新放了座雕塑。不再是孩提时,躺在草地上与蓝天白云相对了,现在头顶的天空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宁愿相信天气预报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器官,因此,哪怕是万里无云艳阳高照,出门时也要带上雨伞,尽管这屡次被证明是多余之举。  相似文献   

14.
诗意地栖居     
人类曾经在很漫长的岁月里东奔西突,飘泊无定,随处依赖洞穴、林木、凹地作为栖身之所,以大自然的赐予随意而居,饱吸天地之精华,当他们有一天终于伫足某地,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营造”的时候,那便是被后世哲学家、诗人或歌手反复说到的家。然而哲学家、诗人所谓的家,其实并不包括家中很物质化的东西,譬如墙壁、天花板、门窗和地板以及一些必备的家具和设施;哲学家、诗人所谓的家,栖居的只是想象中的心灵,情感里的驻足之所,它带来的只是书写的快感与虚幻的忧伤和美丽。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14日,贵州紫云县,在一个偏远的苗寨,一群孩子正在学校的操场上上着他们的体育课。与其他学校不同,这是一个建在天然洞穴里的小学。学校  相似文献   

16.
考考你自己     
问一:有一根粗细均匀、透明的塑料软管,软管中装有同样大小的黑珠子和白珠子,在不从软管中拿出白珠子的情况下,能够取出黑珠子来吗?值得一提的是,软管粗细只能通过一颗珠子,当然不允许切开软管。(限时5分钟)问二:打网球时,球滚进了地下的洞穴里。这个洞形状古怪,向里弯曲,口径狭窄,直径大约二十公分左右,人无法爬进去,而且由土质坚硬的抗土构成,不能轻易挖开。在不损坏网球的情况下,如何将球取出呢?(限时15分钟)问三:有一辆装载沉重的小货车,在前面的人推、后面的人拉且方向相反、用力相当的情况下,这辆货车有无可…  相似文献   

17.
明月 《现代妇女》2005,(3):12-13
在海拔1800多米,洞深215米、宽115米、高近50米的洞穴中居住着19户、87口苗族人,这是一个″结穴而居,挖坑为灶″的穴居部落。经国家旅游局考证,是亚洲现存惟一的一个″穴居部落″。河南三门峡市一个寻常女子,只身来到这里义务支教,和部落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安家》2011,(8)
英国及国际餐厅酒吧设计犬奖目前公布了本年度获奖名单,这一专门针对全球餐厅酒吧设计的评比,为人们展现了眼下全世界设计最特别,最时尚的餐饮热点。日本的“朝外看”咖啡餐厅和澳大利亚的“洞穴”餐厅分别获得“最佳国际餐厅”。  相似文献   

19.
武若愚 《城市》2010,(9):73-74
建筑作为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物质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因此应从人类发展和文化进化的高度去审视建筑作为一种物态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早期人类为了遮风避雨和躲避野兽攻击找到了天然洞穴,开始了穴居生活,满足了生存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大蓝洞     
正大蓝洞(Great BlueHole)为一石灰岩洞,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位于伯利兹外海约60英里(96.5公里)的大巴哈马浅滩的海底高原边缘的灯塔暗礁(Lighthouse Reef)处。大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河时代末期,后来因为海水上升,洞顶随之塌陷,遂变成水下石灰岩洞穴。大蓝洞外观呈圆形,直径约318米,洞深约125米。完美的圆形洞口四周由两条珊瑚暗礁环抱着。大蓝洞100多米的深度及洞内的钟乳石群显然不适合于一般潜水者探访,而且这里的鲨鱼品种繁多。但也正因如此,大蓝洞才犹如充满魔力的磁场一般,强烈地吸引着全世界勇敢的潜水爱好者们前来亲身体验。这也使其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潜水圣地之一,颇有"平生不潜此蓝洞,即称高手也枉然"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