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歌剧主人公拉达梅斯为研究对象,以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作为载体,从人物戏剧形象、曲式结构和音乐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入手,解析威尔第在歌剧《阿依达》中利用音乐元素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为演唱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咏叹调的内涵,举一反三,了解威尔第咏叹调的特点,更好地把握威尔第的其他作品,从中找到作为歌剧艺术在其创作和舞台演绎过程中的艺术通道,为今天的歌剧艺术提供更为有益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因歌剧《弄臣》中的歌剧主题"诅咒"的戏剧发展的内在要求,曼图阿公爵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塑造和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歌剧在舞台空间不断展现和发展的过程之一,要突现歌剧主题,对曼图阿公爵音乐主题的情感要求、发展和形成的基础、主题的内涵以及在歌剧主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详细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它是研究这部歌剧的艺术特性不可或缺的步骤,也为揭示这部歌剧在意大利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出有力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自浪漫歌剧形成的时代起,歌剧序曲有着相对完整、独立性的结构,且具有预示剧种样式、显现音乐主题、提示人物形象、暗示剧情梗概四个功能。作为这一时期的歌剧杰出代表的威尔第,在这一领域内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从歌剧《弄臣》序曲中的音乐结构和艺术情感两个层面来分析,揭示了序曲中蕴涵的歌剧主人公黎戈莱托音乐主题“诅咒”的本质特性,从这一微小角度来显现这个主题在统筹全剧时的艺术魄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歌剧《断头台上的修女》中主要人物布朗士和康斯坦斯为研究对象,从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对比的角度,运用戏剧分析和音乐分析的方法,得出本剧人物形象塑造具有戏剧和音乐的紧密结合、是新古典主义特征中回归传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歌剧<图兰多特>是西方人心目中东方古国的文化体现.本文通过对普契尼<图兰多特>的故事内容、背景以及具有东方情调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音乐素材的应用来分析经典歌剧<图兰多特>对东西方音乐文化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体现国际文化相互交融,跨越民族的审美改变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亨德尔歌剧《尤利乌斯·凯撒在埃及》是其上演最多的歌剧,该剧中男中音角色阿奇拉虽非主要角色,但在男中音定位尚不明确的巴洛克时代,其对戏剧冲突的促进作用已不可小视,角色形象也较完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剧中阿奇拉角色性格和音乐形象的塑造、曲式结构和伴奏手法以及该角色在剧中的纵向脉络和横向影响进行分析,较全面论述了阿奇拉角色的塑造方法,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亨德尔歌剧的风格特点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7.
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及民族精神。《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歌剧类作品中的杰作,同时也是俄罗斯歌剧史中的一块瑰宝,它既是俄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价值的体现,也是柴科夫斯基本人歌剧审美特点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耻》中,主人公卢里创作的歌剧《拜伦在意大利》在文本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卢里在创作歌剧的过程中在剧中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卢里的中年人生困境,可以看到卢里在歌剧中对于拜伦的移情化描写,并且试图通过拯救中年的特蕾莎来拯救在面临衰老和死亡的自己,最终通过歌剧中的音乐获得了悲剧中的喜剧性。此外,本文运用尼采的悲剧理论分析其中的歌剧音乐和喜剧性,并得出卢里懂得生命的普世价值,继而从容面对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大型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呈现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它以交响乐为灵魂,以"中国歌剧"这种艺术形式来重新诠释、歌颂花木兰,剧中音乐形式极为丰富,其中的多首咏叹调更是优美动人、抒情浪漫、极富光彩,彭丽媛对作品的演绎张弛有度,中西合璧、雅俗共赏,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贝尔格的十二音歌剧《露露》是现代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这部饱受争议的歌剧中有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物——阿尔瓦,阿尔瓦是贯穿全剧的男性角色,作曲家将他视为自己的化身,为其安排了许多旋律优美、感情真挚的音乐,本文就尝试从剧本和音乐两个角度对该剧中阿尔瓦及其音乐进行解读,可以获得许多艺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略论行政人格评价机制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行政人格的不如人意,确实正在严重地蚀解着政府在群众中的信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公务员人格评价机制实现创新。创新的要件是形成多向性的、公众可参与性的全面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