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旧唐书》、《南部新书》等谓李白是山东人,安旗《李白纵横探》称:任城(今山东济南市)是李“第二故乡”,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李白寄家任城二十三年,是有不少记载的。首先要搞明白:“寄家”是流寓所在,有别于祖籍和客籍。李白自称“陇西布衣”(《与韩荆州书》)或“本家陇西人”(《赠张相镐》),是指其祖籍陇西成纪。神龙元年(705)李白随父迁至四川彰明县(今四川江由县)定居,是为客居。之后,李白由此出游,曾流寓湖北安陆,婚许氏,生女平阳;再携妻女流寓山东任城,生子伯禽。在这期间,不管李白出游多久,其妻子儿女寄居任城二十三年不动,说是“寄家”或“第二故乡”都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2.
杜甫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九年间(736——741),第一次漫游齐赵。在此期间,他写有《题张氏隐居二首》,一为七律,一为五律。关于这两首诗,前人论述很多,意见颇不一致,归纳起来,分歧主要有三:一、“张氏”何人?二、“石门”何地?三、二诗是否同时所作?就此三点,略抒鄙见,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3.
李白《梁园吟》有“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的诗句。 “梁园”在哪里呢?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断为:梁园在今开封附近。 该书开列的“李杜年表”提到李白漫游、滞留、结婚、居家于梁园者有五次之多[下为郭著原文,序号笔者所加,括号内为公元年份,如(731)即公元731年]。 一、开元十九年(731)三十一岁。夏离长安,由黄河东下,寄居梁园(今开封附近)。 二、天宝三年(744)四十四岁。至汴州与宗氏夫人相结合,又与高适相遇。李杜高三人同游大梁宋中等地。  相似文献   

4.
李白《送友人》之"友人"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名诗《送友人》之"友人"为谁,学界至今不得其解。从种种资料来看,"友人"实为范崇凯。范崇凯是唐玄宗开元四年状元,后应诏作《花萼楼赋》,为天下第一。李白此诗,盖是他15岁时在蜀中送别范崇凯赴长安赶考前之作。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今传范崇凯所作的《花萼楼赋》并《序》,并非范氏所为,而是高盖之作。  相似文献   

5.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问题,从古至今,众说纷纭,互相抵牾,迄无定论。个别论者认为李白是“西域胡人”。这种论点很难使人信服,已为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加以辩正。有的人说他生在四川,如与李白有过交往的魂颢在其《李翰林集序》中说他“因家于绵,身既生蜀”;最近有的论者还说他于神龙元年(705)在四川出生。较多的人认为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附近),生在西域或西域的碎叶,幼年随父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二十五岁才出川东游襄汉。只有唐代元稹和五代刘昫说他是  相似文献   

6.
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但是,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很不一致。到目前为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三种观点:(1) 王瑶在《李白》中认为是李白二十五岁的时候,“出蜀途中离开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到江陵时作的。”(2) 朱东润在他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唐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长  相似文献   

7.
读了《殷都学刊》1990年第3期张华腾同志的《开元俭相卢怀慎》一文后,很受启发,但也觉得意犹未尽,特赘述如下: 唐玄宗结束自武则天死后长达七年之久的纷乱动荡之后,在他在位的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推行改革,使唐帝国进入了极盛时期,被史家称之为“开元之治”。目睹这一盛世的大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8.
唐代中期的刘晏,是一个卓越的地主阶级理财家。他对于安史之乱后“民物耗弊,天下用度不足”的局面(《文献通考》卷十五),采取了一系列理财措施,体现了他的经济思想。刘晏的经济思想是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积极的社会意义,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今河南东明县东南),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卒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这段时间,正是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于所入,于  相似文献   

9.
王维前期事迹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王维前期的事迹,据两《唐书》本传所载和赵殿成《右丞年谱》考证,仅知他生于长安元年(701)①,十九岁时,赴京兆府考试,举解头,开元九年(二十一岁)进士及第,调大乐丞,不久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此后直到张九龄执政,擢王维为右拾遗之前这十多年里,王维的行止不明,近读赵注《王右丞集》,在这方面有所发现。今略陈管见于下.王维,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十八岁前曾在洛阳东北一带隐居过.《哭祖六自虚》诗说:“南山俱隐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两句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安禄山的起兵叛乱和唐玄宗的惊惶狼狈情况。渔阳指和是什么地方呢? 渔阳是唐代的渔阳郡和渔阳县。渔阳郡当时设在蓟州。蓟州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把幽州的三个县(渔阳、三河、玉田)分出来设置的,治所在渔阳县,即今天的天津市蓟县。天宝元年(742年),蓟州改称渔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  相似文献   

11.
<正> 李白诗文十六处提及司马相如,李白作赋时也常把司马相如作为学习和赶超的对象。不仅如此,李白同时代人也常常拿他跟司马相如相比。益州长史苏翅曾称赞青年李白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待诏翰林、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以  相似文献   

12.
一、李白的出生记述李白身世的传记.最早的根据是李白族叔李阳冰的《草堂集序》。李白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秋天,于流浪之中又病词缠身.寄居当时任当涂县(今安徽省)县令的族叔丰田冰家,同年11月.在李阳冰处病故.终年62岁。李用冰在《草堂集序》中谈到李白的出生时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今甘肃省)人,凉武阳王嵩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好居条支,易姓与名—…·神龙之始(公元705—706年),进归于局。”凉武阳王,即五湖十六国之一的西凉始祖李嵩(公元405-406年在位),李阳冰称李白是他的…  相似文献   

13.
李白为什么自号“青莲居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白有“谪仙人”、“酒仙翁”、“青莲居士”三个别号,就中以“青莲居士”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后人常称李白为“李青莲”。 李白为什么自号青莲居士呢?明人陈继儒《眉公秘笈》云:李白“生于彰明之青莲乡,故号青莲。”把青莲居士和青莲乡挂起钩来,持此说者颇多,例如,《辞海》“青莲乡”条云:“唐时属绵州昌明县,即今四川江油县南青莲场。诗人李白幼时随父自碎叶迁居于此,故自号青莲居士,人称李青莲或青莲学士。”游国恩先生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云:李白“诞生于中亚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我认为,这种说法缺乏根据。  相似文献   

14.
张巡事略     
张巡(公元708年——757年),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县)人,唐玄宗开元末年考中进士。曾先后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今河北清河县西北)令,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河南节度付使、检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等官职。张巡一生的主要功迹是: 蔽遮江淮 功勋卓著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和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叛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席卷了河北,攻陷了河南的很多州县。中原大地,数百里之中,“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经过叛军铁蹄蹂躏的河南、北等地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  相似文献   

15.
近代学者在考探中多认为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作于乾元二年春天。我认为李白此诗不作于乾元二年 ,而是作于开元十三年岁末。开元十二年秋 ,李白作《峨眉山月歌》出蜀 ,作《初下荆门》寓居金陵。然后返回白帝城打点生意 ,与“饶贾客”交往 ,开元十三年春 ,从白帝城返回江陵 ,作《早发白帝城》。开元十三年秋他又前往巴东一带打点生意 ,由于冬季三峡不通航 ,他一直延误至开元十四年春才又回到江陵。李白的父亲为什么在巴东夔州有生意呢 ?除了夔州紧靠长江外 ,他还有个族兄在夔州当官。《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上·郇王…  相似文献   

16.
李白归蜀考     
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曾经返回过故乡四川。此行是出长安、登太白峰、取道剑阁而入蜀的。千载以来,李白的研究者们,都认为李白自开元十三年左右出蜀,直至病死当涂,从未归蜀。而李白的许多诗歌,也因此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所以,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李白的生平和诗歌研究来说,是有很大意义的。李白归蜀,是继初入长安之后,于开元二十一  相似文献   

17.
“开元通宝”(下称“开币”)多认为是唐玄宗铸钱,其实不然。清代纪昀在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说“此钱唐初所铸,欧阳询所书。其旁微偃月形,乃进腊样时,文德皇后误掐一痕,因而未改也。其字当回环读之,俗读为‘开元通宝’,以为玄宗之钱,误之甚矣。” 纪文有两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今存李白长短句,据林大椿先生《唐五代词》辑有十五首。其中《清平调》三首,乃李白所作,其余如《桂殿秋》二首,《清平乐》五首,《连理枝》一首,《菩萨蛮》中之二首,共十首,乃后人渗入之膺作。而《菩萨蛮》(平林漠漠)《忆秦娥》(箫声咽)等两首则存疑未决,而且自古争议不休。然李阳冰为李白诗文作序时也说“当时著作,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可知李白诗文自唐代就已散失不少。再加上年代既久,转相传抄,真膺相混,或又于有意无意中,托名流传,  相似文献   

19.
民主革命先驱钟云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云舫先生是四川省江津人,生活在清朝晚期,擅长楹联,尤以长联闻名于世。其成都锦城江楼联、江津临江城楼联是举世公认的传世之作,后者长1612字,为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云舫先生的重要著作有《振振堂》、《诗文楹联集》(八卷)、《招隐居》(剧本)、《火坑莲》(唱词)。不少诗文洋溢着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的热忱。写于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之前的《足邑教案论》、《东西洋赋》是四川在清代  相似文献   

20.
李秉衡,字鉴堂,是清朝光绪时期驰名国内外的高级官员,平生爱国清廉著称于世。《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四记载:“李秉衡,字鉴堂,奉天海城人。”《奉天通志》卷四载:“李秉衡,字鉴堂,海城人。”新编《辞海》历史分册(中国近代史)载:“李秉衡(1830~1900),清末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字鉴堂。”史册记载都一致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