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渴望与人交往,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困扰.本文通过甘肃部分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自尊得分也显著低于非民族类高校大学生;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个项目的得分低于非民族院校大学生;同时,除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外,民族院校大学生在心理症状量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民族普通院校。  相似文献   

3.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按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感召力。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文化建设纳入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以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并存与交融的青海高原文化圈中,大学生人际适应的难度加大,部分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汉族大学生与青海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民族心理特质、民族历史上的交流和冲突是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媒介化生存时代,媒介素养成为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更是现代大学生生存与发展需具备的重要素质。文章考察了国内外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课程设置状况,认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在常规课程设置之外,更需立足民族院校自身办学特色与大学生青年文化属性,凸显民族、青年、表达三个议题设置。  相似文献   

6.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同学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 ,结合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心理特点、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来进行教育 ,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根据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针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其工作。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统计分析角度出发,基于整体抽样和问卷调查,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探讨。通过统计分析、差异性比较可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心理、恋爱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民族院校办学特色,既是适应新时期新问题的挑战的客观需要,更是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和民族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形成和发展的地区时空环境、制约因素、相关理论基础,认为民族院校只有依照高校自身发展规律,利用好时空环境,在科学定位、确立特色理念、建设特色学科和人才兴校等方面下工夫,才能建设和发展自身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对于大学生就业特别是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的探讨是多样的。文章通过对百色学院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设置进行问卷调查,认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倾向与专业设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探讨了如何解决民族院校毕业大学生就业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丧葬礼仪是传播民族文化及民族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和场合 ,应成为传播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具体内容之一。对这种独特而重要的非语言传播方式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葬礼中所传播的传统文化及观念的内涵 ;一是从整个葬礼仪式本身看其传播  相似文献   

12.
论宗教与民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宗教与民族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对宗教,还是对民族,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古今中外历史表明,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过自己的宗教,一定民族的社会生活蕴育、产生了该民族的宗教。宗教产生以后,又在各民族的发展中逐步壮大,并对各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精神生活产生着久远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不同程度的民族性,任何一个民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性。在当今世界,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关系依然错综复杂,不仅继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影响着世界政治,令世人关注。因此,研究宗教与民族的关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关系理论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与民族关系诸方面相关的理论构成了民族关系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内容丰富、系统,架构严谨、完整。本文概述了民族关系理论体系的主要纲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各种宗教源远流长,西部各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如何克服宗教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宗教改革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林惠祥在其<中国民族史>一书中,深入研究了中国民族史的学科性质、对象和内容,对中国各民族从古代和现代进行了两重分类,提出了"华夏民族主干融合论"、"汉民族民族成分多元论"等学术观点,并将这些学术观点融入他对各民族的具体研究中,丰富了中国民族史学的学科内容,为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论述了什么是民族文化资源,哪些是民族文化可开发资源,提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理由以及如何开发等问题。文化与经济是互动的,民族文化资源也能开发出产品, 可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有赖于民族文化的支持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适当的开发契合点。保护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则是民族文化开发的根本原则和任务。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意愿,重视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优秀遗产和传统。  相似文献   

17.
羌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语源学方法,通过汉文词汇古音义与藏文词汇的音义之比较,寻找古代华语言的同源词汇,对古汉文中羌、戎的词源和音义进行释说。  相似文献   

18.
民族迁徙是解读我国民族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迁徙,不仅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多民族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少数民族通过东西和南北向的迁徙,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战争和民族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民族的迁徙。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使有关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有关各民族族体的交融和整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涵化”;少数民族内迁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团结、高尚、博学、创新"正式确定为校训,彻底结束了云南民族学院没有校训的半世纪办学历程,作为各族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动力之源和奋斗目标,校训突出了民院的特点,概括了办学的灵魂和目标,反映了师生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将永远激励各族师生员工奋发进取,建设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20.
从民族的角度审视社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特点,从民族的角度结合具体案例,对社会工作进行新的诠释,揭示进行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性,指出民族社会工作并不等同于民族工作,民族群体在整个社会上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民族社会工作的原则就是以民族为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