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务派官僚对中法战争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洋务派的外交是洋务运动史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焦点。长期以来,一些论者认为洋务派一贯主和、妥协,对外推行一条投降卖国路线,并据此否定洋务派所倡导的洋务运动。近些年来,不少论者通过对洋务派个别人物的研究,特别是对左宗棠的研究,又认为在洋务派内部存在主战的抵抗派与主和的投降派,前者爱国,后者卖国。有些论者则提出外交属于国务活动,不包括在洋务运动之内,对洋务派外交采取迴避的办法。那么洋务派的对外态度究竟怎样?特别是应如何看待对外交涉中的“主和”与“妥协”,“主和”与“妥协”是否就是投降卖国?本文拟以洋务派官僚群体在中法战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历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洋务运动尽管在主观上有反动的意图,但客观上却有发展资本主义方向的进步意义,其中重要论据之一就是洋务运动得到了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这些初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支持。黃逸峯同志在其所作《对研究洋务运动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认为王、薛、马、郑等初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都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形成的,而且一定程度地影响和作用于洋务派头子和洋务运动,这些人究竟是洋务派还是改良派,也都是值得研究的。”又说:“洋务派的基本思想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界限如何划分,也是值得研究的。”我  相似文献   

3.
至今为止,关于洋务运动的研究虽仍是流派众多,观点不一,但在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上,多数同志的认识似乎基本上还是一致的,即认定洋务运动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一些基本否定洋务运动的同志认为,尽管洋务派“和顽固派有不同之处,但洋务派的政治路线无疑是反动的”;一些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同志认为,洋务运动虽然“揿动了让资本主义车流通过的绿灯的电钮,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但“洋务运动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从政治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洋务运动评价的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我们坚持以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衡量进步与反动的尺度,那末,就不能不承认洋务运动的进步性。”并谓:“洋务派镇民的目的是有的,但主要的目的是御侮。”而且,“即令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反动的,最多也只能说明洋务派的思想是反动的,而不能说明洋务运动的性质是反动的。”因为洋务运动乃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矛盾的产物,它曾积极地向西方学习并利用其先进生产技术,增强军事实力,努力从事经济建设,以谋求保护中国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在洋务运动史的研究中,对洋务运动是否包括外交这一问题,分歧颇大。肯定洋务运动的进步性论者认为洋务运动是“内政”,不包括外交;否定洋务运动的进步性论者则认为妥协投降外交是洋务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见,洋务运动与外交的关系,是洋务运动史深入讨论下去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症结。拙文拟就下面三个问题,提出不成熟的意见,即洋务与外交、洋务运动与外交、洋务派与外交。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封建教育的变革,始于洋务运动,其显著特点有三:创办各类新式学院,广泛传播西学;官费派遣留学生;废除科举制度等。这些重大举措,促进中国教育步入了近代化,其作用功不可没。但因洋务运动是以维护封建王朝为初衷的,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筹办海防”的活动是整个洋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环节之一,也是评价洋务运动的重要方面。到目前为止,不少论者认为,包括筹议海防在内的筹建海防活动,是洋务派勾结外国资本主义借用“洋枪洋炮”镇压人民反抗的产物,因而全面否认它具有“御侮”、“自强”的性质。如果就中外反动派共同镇压农民起义这一点来说,这种观点诚然是有道理的。然而要仔细研究一下筹议海防开始时的“奏议”、“廷议”和“决议”的具体内容,是不是还有“御侮”的面?为此,本文仅就洋务派“筹议海防”的过程作简略的叙述,以期有益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由于洋务派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在洋务运动期间涌现一批近代化人才。本文拟就有关问题略述浅见。一、洋务派的人才观洋务派懂得兴办近代企业要有相当数量的各种类型的人才。在当时形势下,要解决人才问题,必须审时度势,周密考虑和慎重对待。他们的人才观主要表现在: (1)洋务派认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包括了培养“制器之人”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土地上最早出现的近代机器工业,是外国侵略者的早期投资企业。中国最早的近代机器工业,则是清政府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即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三十五年间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的成败兴衰应予以很好地总结,以古鉴今。一、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的原因1.开办军事工业的原因——求强首先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以巩固封建统治政权。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和洋务派官僚们把每次对外战争的失利,通通归于外国的“船坚炮利”,因此,洋务派官僚们以“自强”为号召,积极主张兴办近代军…  相似文献   

10.
为着“批判剥削阶级”,长对间里,史学界几乎众口一词认定,洋务运动的目的就是出于镇压农民起义。据此,每当提及,很少有人不将其斥之为“反动”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果真如此吗?近年来,不少论者就此提出了质疑。固有的观念毕竟难以束缚历史研究的前进步伐,“洋务派之办洋务主要是出于民族意识”。这种新的见解终于向传统的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挑战,科学沦争的杠杆必将使学术水平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与洋务派的改革思想朱福枝关于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性质与作用的总评价,当前学术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是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另一种意见认为是一场近代化运动。我认为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开明派(改革派)的改良式的救亡运动,是...  相似文献   

12.
洋务运动时期 ,因科举制度不能提供洋务运动所急需的人才 ,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都主张改革科举。早期维新派的主张颇有代表性 ,他们注重考试内容的时代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的统一 ,而洋务派开设算学科的举措使科举改革之议付诸实践。洋务运动时期的科举改革为日后科举变革大潮的到来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13.
<正> 丁日昌是洋务派里一个很重要的成员。他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终身致力于洋务运动,心力交瘁,双足残疾。临终前,他“口授遗折,唯云外患未平,国恩未报,死有余憾,无一语及家事。”其情形非常感人。考察一下他的洋务思想,对于我们了解洋务派及洋务运动,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从一八六四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到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的三十余年,是以清朝统治阶级“办洋务”为时代特征的历史时期,即通常所称的洋务运动时期。关于洋务运动和洋务派人物的性质与作用的总的评价,当前学术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争取独立和谋求进步始终是历史的主题,而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则是近代中国争取独立和谋求进步的根本道路”;洋务运动“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表现了中国社会进步不可  相似文献   

15.
(一)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斗争。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历史实践的结论。评定中国近代历史事件都必须以此为标准,评估洋务运动焉能例外? 洋务派人物众多,地位不同,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如冯桂芬、郭嵩焘、王韬、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与当时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军政大员,虽都足在洋务运动的旗帜下活动,但他们是订分歧的。当然,冯、王、马、郑等人的思想一度曾处在洋务运动的轨道上,随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日益加深,才逐渐与曾、李、左等人产生了分化。这一分化不仅体现在实践上,即使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上,侧重点也并不相同。可见,早期具有改良思想的人与曾、李、左虽同属洋务派,却有区  相似文献   

16.
丁宝桢与山东机器局的创办傅炳旭在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十余家近代军事工业,开始了中国军事工业的近代化实践.山东机器局是其中一家,是颇具特色的官办近代民族军事工业企业.为“御侮”创办山东机器局开始于1875年(光绪元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报局是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创办的资本主义企业。本文试图通过对它的创办、发展及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说明其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相抵制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思想观念的角度,论述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洋务派从变易观、华夷观、义利观、人才观四个方面,否定了封建传统观念,论述了中国应该开放变革,学习西方;应该正确认识华夏民族在世界上的位置;应该“求富求强”,发展工商业;应该废科举,开辟新的育才途径。洋务运动破坏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思想保护伞和精神支柱,使新思想、新观念风起云涌,形成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大潮,对推翻封建制度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个侧面,是早期维新派(包括冯桂芬)和洋务派的思想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作出了成绩,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推敲的问题。《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年第三期刊登了夏东元同志的文章《洋务运动发展论》。文章在论述“中体西用”思想时写道:林则徐、魏源所提“师  相似文献   

20.
兴建海军和海防,是洋务派“自强”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术界围绕洋务派兴办海军的目的和作用开展的争议,既是一个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客观地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我们拟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