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中介语僵化(又称石化)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广泛而又必然的现象,是外语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值得引起外语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注意。从(一)语言僵化现象的理论概述;(二)导致语言僵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三)语言僵化现象的防微杜渐及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学习者在学习一门外语时,所学的目标语与母语有一些规则,使用习惯的不同时,就会产生僵化。僵化在外语学习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通过对60名高三学生进行的语言僵化实证研究,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僵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外语学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本文论述了僵化的定义,归纳了几种有关僵化的成因,分析了僵化现象产生的时间和分布状况,并对缓解僵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错现象往往令教师大伤脑筋,因而也被普遍认为是一件坏事.本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法,如视听法、听说法,曾极力主张教师应尽量避免学生犯错误,因为学生一旦出现错误,这些错误就有可能成为其语言习惯的一部分.近年来,这种观点有所改变.学生出错已被视为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但是,在讨论学生出错的原因时,人们意见不一.有的怪学生,有的怨教师.那么,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有无规律可循?错误分析有何作用?能否对外语教学有所裨益?本文拟就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极其普遍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之后,探讨从理解与输出的重要性看待中介语的石化,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僵化,减少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语言石化现象,帮助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作为外语学习中的常见现象,语言僵化现象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综合分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僵化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僵化,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种常见现象。学生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结构、语义或文化来表达思想,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语言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如果某个外语结构在母语中有对应结构,在学习中就会出现正面的“迁移”现象,即母语中的这一结构直接转移到外语中。如,汉语和英语的基本语序均为S+V+O,所以中国学生就可以借助于母语的词序用英语词汇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但是如果某个结构在外语中没有对应结构,或母语…  相似文献   

8.
外语学习应是学生的自觉活动。文章指出,外语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自身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最大限度参予学习过程的各个阶征,自我调控、分析,做到训练有素的学外语,其次,在具体过程上,由感官这一渠道认知、思维,表达外语信号的音、形、义,并通过大量强化操练内化为无意识语言规则,达到创造性运用外语,另外,在解决思维能力与外语表达出现的“瓶颈”现象上,本文强调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假交际”练习法;最后,在主观心理因素对外语学习出响以及记忆这一老大难问题上也做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 ,人们只注重语言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忽视了非语言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实际上 ,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 ,许多非语言因素同样在外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语言心理学为依据 ,讨论了学习动力和认知风格这两种非语言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Fossilization这个英语词的本意是“变为化石”。应用语言学家Selinker(1972)首先将这个词用来指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某些成为固定习惯,难以改正的错误(errors)。在王宗炎主编的《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中,这个条目的译名是“僵化”语言僵  相似文献   

11.
论外籍教师在外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始终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紧密相关。它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一个社会文化的载体。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学习这种语言所包涵的文化,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与母语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往往成为学习者接受或吸收目的语言及其文化的障碍。要克服母语及母语文化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的干扰,外语教师就必须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并在教学中对目的语言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现象的异同。由于操本族语的外语教师难对目的语言的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就使得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习转折点最早是由Brachfeld,O,(1936)提出。通过内省,他指出:在第二语言学习进程中,有一种特殊现象值得注意,学习者在漫长崎岖的学习道路上奋力拼搏,突然奇迹出现,几乎就在那么一瞬间,所学语言“咔嚓”一下呈现出来。一夜之间,所有的障碍消失了,虽说不很正确,学习者头一次像用母语一样,自然从容地讲起外语。 著名学者Stern(1983:400)对此有所评述,一旦达到了这个阶段,学习者就进入了相对自由的境地。成功的学习者回顾当时的情况时,常常觉得有一种“突破”的感觉,这时,正常交际越来越具有可行性。他认为:“转折点”(turning point)就是现在所说的“入门水平”(threshhold level),这种现象现在还没有被充分注意和研究(Stern,1983:334)。  相似文献   

13.
“大、中、小学外语教学一条龙”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外语学习和教学体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得出了我国外语教学有着效率低下现象这一结论。在对当前国内外语界讨论的“大、中、小学外语教学一条龙”管理模式的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关于语言学习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提出以“外语教学重心下移”为核心的四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外语教学法的引进与课堂“中心”说的形成。任何人无论是学习一种语言还是接授一种语言,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某种教学法。教学法在长期的教学实验中又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观的形成。英语课堂教学“中心”说.是指在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s-centred)和“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s-centred)两种不同的教学观。从外语教学法发展的历史来看,它们主要形成于两个不同阶段的教学法流派。  相似文献   

15.
研究指出,错误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关于课堂错误以及如何纠错已经成为外语学界长期讨论的一个话题。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法,试图了解其对于大学英语课堂上语言错误的态度及处理方式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僵化现象的成因,并提出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僵化现象,提高教学效果.以期能够给外语学习者和教学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地讨论“心译”这种母语迁移形式在我国外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客观性,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心译现象,重新界定心译的作用,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心译的积极作用,把其作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学习策略,循序渐进地达到精通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元语言是一种“工具语言”或“人为语言”,元语言不仅在语言知识领域中广泛应用,还是外语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在语法词汇层面上的编码,元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参与交际活动,有助于在目的语语境下完成师生间的课堂话语交际。作为话语交际工具,元语言具有双重作用:作为过渡性语言有助于师生间的话语交际,作为辅助性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语言现象及语法规则。文章探讨元语言在外语教师的课堂活动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外语教师话语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拉多(Robert Lado)在《跨越文化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学习外语之难易,关键在于把本族语和外语进行比较。”本文试就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句作一探讨。一、英汉被动句的特征英语和汉语都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尽管英语和汉语表达被动概念的手段不完全相同,但存在于这两种语言中的这一语法现象却是基本一致的。人们一般都认为: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承  相似文献   

20.
当一个外语教师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学知识,了解到语言学家们当今都是在依照描述性的方法、摒弃指示性的旧习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时都会不由地对自己一贯的教学方法产生疑问,即当他手拿一本外语教科书面对学生时,是象往常一样一丝不苟地讲解──指示给学生呢?还是应该象语言学家们那样去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教科书对语言现象做出的描述,即以教科书为蓝本去接受一种不同于自己母语的语言现象。 依照语言学家们的解释,在研究语言过程中指示性的方法要求“为‘正确’的语言行为制定规则定义,如“语言中应该有什么”,“人们应该怎么说”;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