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合作进程是在地区权力结构变动背景下起步的。地区大国的利益分歧、权力争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本文从软实力的政策来源、制度来源与规范来源三个层面探讨了东亚合作进程中的软实力因素。事实表明,软实力因素是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主要力量。中国通过继续支持东盟的主导地位、加强地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以及在开放地区主义原则下建立与美国的制度性联系等软实力外交,缓解中国崛起的压力,推动东亚合作进程及东亚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区域主义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建构。新区域主义的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同时东亚的安全形势也为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新区域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有助于将带有冲突性质的国家间关系的“安全复合体”转变为具有合作性质的“安全共同体”。文章试图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探讨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提升了东亚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为了达到主导东亚地区格局、获取经济与安全双重利益的目的,美国调整其在全球的军事部署;捕捉和利用地区危机和争端,修复与提高同日本、韩国等国的同盟关系;鼓吹"中国威胁论"以孤立中国、拉拢东盟等东亚其他国家;拓展和主导东亚地区多边合作。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基本达成其东亚政策的目标,但是其经济实力的衰落和东亚地区合作主义的成长使得美国略显疲态。  相似文献   

4.
新发掘的资料揭示,新东亚地区主义产生的原因有三:战后、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亚地区经济和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使东亚诸国日益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联合体,为新东亚地区主义的产生准备了肥沃的土壤;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的超缓慢进程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把持着提出议程的话语权,以及欧盟和北美经济集团的不断壮大,成...  相似文献   

5.
东亚地区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关键性领域。基于共同的发展诉求及利益上的相互依赖,中国与东盟走到了一起,体现为中国-东盟政治经济互动的区域合作格局。展望东亚区域合作前景:以东亚共同体为长期目标,保持多层结构发展;东盟依旧是东亚合作格局"主导者";RCEP推动东亚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6.
韩爱勇 《国际论坛》2012,(1):26-31,80
地区秩序作为一种文明形态,包含了秩序发起国、习得国、文化基础和地理范围等四个要素。历史上东亚秩序经历了朝贡秩序、殖民秩序和同盟秩序三个阶段。冷战后,东亚国家面临着文明转型和地区主义发展两个共同问题,它们所塑造的东亚地区认同重构着地区秩序的组成要素,使东亚构筑新型的认同秩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区主义已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在东亚地区,区域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建立超越国家的政治共同体,因而其地区主义成就更多地表现在经济范畴。通过区域国际经济机制的建立来推动区域合作乃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是现实的选择。目前,东亚地区国际经济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10 3”自由贸易区的推进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当然,“10 3”机制的建立尚有诸多阻碍因素,如缺乏互信、同道殊途、亟待整合以及美国的干涉等等。虽然路途坎坷,任重道远,但建立“10 3”机制依然是东亚的未来和发展希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东亚地区外交既是受到中国自身需要的推动,又是对东亚地区事态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机会与挑战作出的反应.它的成长源于中国国内改革开放议程的启动与实施、自身对稳定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源于中国对地区性力量的发展壮大、尤其是东亚的政治经济日渐显现的一些新特征的认识,源于中国在与东亚日益频繁、紧密地互动中不断吸取到的有益元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逐渐明确了以稳定、发展和参与、合作为内涵的东亚地区外交理念与政策.中国的东亚新外交塑造了它与该地区国家的新关系,以及东亚地区秩序的新图景,并将持续塑造其未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区主义已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在东亚地区,区域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建立超越国家的政治共同体,因而其地区主义成就更多地表现在经济范畴。通过区域国际经济机制的建立来推动区域合作乃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是现实的选择。目前,东亚地区国际经济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10+3”自由贸易区的推进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当然,“10+3”机制的建立尚有诸多阻碍因素,如缺乏互信、同道殊途、亟待整合以及美国的干涉等等。虽然路途坎坷,任重道远,但建立“10+3”机制依然是东亚的未来和发展希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东亚区域合作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取得较快发展,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奥巴马政府执政后,认识到加强与东亚地区的联系对于恢复和发展美国国内经济,维护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平衡中国日益扩大的地区影响,防止美国被边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推动TPP谈判,加强双边同盟关系的政策以达到参与、重塑、主导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目的。奥巴马政府对东亚区域合作政策的调整削弱了区域合作的向心力,增加合作机制的复杂性,激化了地区矛盾,将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区主义的兴起是“二战”后重要的国际政治现象.在“冷战”的两极格局背景下,欧洲国家探索在本地区实现经济与政治一体化,以消除内部战争和实现欧洲复兴,欧洲一体化的实践成为地区主义的典范.在欧洲以外,其他地区也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地区主义实践.发端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东亚地区主义,在“冷战”结束后快速发展,表现为一种与欧洲模式不同的地区主义.欧洲地区主义与东亚地区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表明,超越国界限制的利益诉求是地区主义生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当前地区主义所面临的困境则与民族主义等深层次原因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共同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驱动下,东亚国家利用地缘优势积极推动多边合作的深化,但也存在明显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复杂的战略态势等一系列影响多边合作的因素。作为东亚地区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东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融入东亚合作之中,努力实现安全困境的弱化和相互依存的强化应是中国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温特建构主义关于结构与施动者关系的论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政治互动的逻辑.无论在全球层次还是地区层次,结构与施动者的相互建构关系对于建立稳定的世界和地区秩序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东亚,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复兴进程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国际政治逻辑的现实,即发展和壮大的中国已经可以左右东亚地区发展进程,同时中国也被变化着的东亚地区结构现实所深深影响.大国政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而作为大国的中国在东亚的国家身份和利益建构对于维护本地区和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黄凤志  刘勃然 《国际论坛》2013,(2):28-34,80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5.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6.
儒家社群主义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仁爱”与“性善”为本质的个人观,以家庭(家族)为中心的群体观,群己合一、以群为重的群己观,“重德轻法”的治国观.儒家社群主义作为东亚地区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区特质性,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巨大的差异,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亚经济模式”的文化根基和思想基础.通过对“东亚经济模式”宏观层面的“政府主导”、微观层面的“宗法式企业制度”两个基本特征的历史考察,可以清晰地洞悉儒家社群主义的文化传统对“东亚经济模式”形成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合作求安全--中日两国东亚安全利益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允   《南都学坛》2005,25(3):116-118
避免东亚陷于安全困境,不仅是中、日两个地区大国的责任,更是两国的国家利益所系。历史上的东亚格局总由一国主导,现在面对强大的日本和崛起中的中国,东亚的结构性困境日益明显。然而在朝鲜半岛、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问题上中日并非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相反两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能否基于责任与谅解,理性地把握这些利益的一致性,以合作方式谋求安全问题的解决,关系着中日乃至东亚地区的福祉。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下,面向21世纪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显现出它的必然性。在理论上,加强东亚经济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现实中,它是东亚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不断繁荣的重要条件,也是抵制世界经济排他性区域集团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方法。然而,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实现要有一定的主、客观基础。在东亚地区,生产要素的互补性、比较利益的长期性、产业结构的梯次性及产业升级的联动性构成了合作的客观条件,而东亚各国的主观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及合作意识的增强,也使得东亚经济合作有更大的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7,(2):35-42
历史上,东亚地区因其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对于东亚地区国家关系名词表述较多,有"宗藩""朝贡""职贡"等词汇,但"宗藩体系"一词在其演变过程中,成为概括中国与周边番邦与属国之间关系的总称,用其来概括古代的东亚国际秩序应更为贴切。在这一体系中,作为宗主国的中国享有崇高的地位,各藩属国与中国之间等级有序。东亚宗藩体系的出现是有其必然原因的,同时也经历发端、发展、成熟、稳步推进、鼎盛及衰落等不同阶段。作为宗主国的中国通过政治上的吸引、经济上的往来、文化上的影响、军事上的征讨手段等维持着这一秩序。宗藩体系是古代东亚地区国际秩序的主要表现,相比于西欧封建时代的战乱频发,东亚地区的秩序是较为和谐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也与宗藩体系影响下的国际秩序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秩序维持了上千年,其所运行的手段包括武力征服、文化教化、利益吸附、宗教笼络等军事、政治、文化策略,这一体系也是有其封闭性、秩序性及稳定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重返亚太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给中国施压:经济上加入并主导TPP、加强其东亚同盟体系、叫嚣"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周边外交遭受严峻挑战。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局势不断紧张。在局势紧张之下,中国应该根据局势发展调整周边外交政策,从中美关系入手,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与邻国外交为重点,以公共外交为辅助,从各方面消除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维持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