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通货紧缩就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少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商品流通的正常需要 ,从而引起货币升值、市场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发生的通货紧缩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过剩经济”是其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货币供应量过少 ,有效需求不足是其发生的直接原因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集约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冲突是通货紧缩发生的深层体制原因 ;财政货币政策从紧过度 ,则是通货紧缩发生的政策原因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我国通货紧缩发生的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
经济、金融、科技三者相互协调、均衡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模式.近年来陕西省和福建省分别作为西北与东南地区的经济增长较快典型,是否实现了这三者的均衡协调发展?通过实证比较,得出的整体结论却是两省均未实现经济、金融、科技的均衡发展,这大大降低了整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制约了科技、金融两大要素对经济增长助推力的发挥.故而合理调整这种非均衡状态,促进科技、金融两大力量相结合,才能实现经济增长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货币、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又是诱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货膨胀在短期内能刺激经济的增长,从长期看有害无利。治理通货膨胀要继续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要摒弃依靠货币推动的速度型方式,而要转移到效益型轨道上。这就必须转变投资观念,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本文从货币、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出发,探讨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进一步探讨演化增长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通过分析演化增长的特征,本文指出,由于演化增长过程中伴随着种种的结构性变化,增长理论不能将解释的重点放在要素累积上,而必须转向对影响要素累积的深层次原因与机制的研究。技术、制度和偏好是决定要素累积的重要原因,它们也构成了演化增长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而三者的共同演化是解释长期经济增长中伴随着知识增长和结构变迁的重要理论机制。在共同演化的视角下,本文较为深入揭示技术、制度和偏好在演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尝试建立三者的共同演化机制,并在此视角下描述演化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移。经济增长一般指实际产量的增加。而现代经济增长是指18世纪后一些国家出现的实际人均产量或人均GNP的迅速和持续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这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集约型经济增长,它建立在技术进步基础之上,要求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人口增长率。为了实现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首先应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一、经济增长的因素  现代经济增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现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分析经济增长因素的意义在于:一是正确地判定促…  相似文献   

6.
结合河南省1978--2010年间的样本数据,采用协整分析、VECM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碳排放与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正在世界蔓延的危机是一种特殊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引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因素,而不是实体经济因素.具体来说,政府疏于管理的金融衍生品泛滥形成了超长的金融链条;美国实体经济危机的设备投资调整因素尚未成熟;生产与市场的国际间均衡减轻了美国实体经济承受的压力.因此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多之后才形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有关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但对于环境质量、经济增长及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极其少见.文章试图进入这一新的视野,探讨环境质量、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三者关系.通过研究1990~2006年间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情况,得出结论以银行信贷扩张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是以环境污染的上升为代价的,但在与废水、废气、废渣之间的各自关系上则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9.
针对经济增长、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三者协调问题存在不同的研究线路.本文基于对托宾经济增长模型的完善和发展,利用动态总量经济增长模型得出实际工资总额随着经济的增长是增加的,但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实际工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下降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保持一致;物价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过高或过低的物价都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物价水平与名义工资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决定了实际工资的变化趋势.而实际工资的变化与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工资水平、物价变动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应协调,否则会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由此解释出发,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在于劳动力、资本和产品三个市场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0.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目前存在的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多种因素,应引起重视并着力解决。否则,转变过程拖得过长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非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会首先出现在城市地区,因而主张通过城市偏向战略来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而以城市偏向理论为代表的均衡发展理论认为,带有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是低效率和不公平的,发展中国家应实施有利于城乡均衡增长的发展战略。中国学者通过三种范式对本国的城市偏向问题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偏向战略会拉大城市收入差距,固化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当前实施次级城市发展战略或许是解决城市偏向问题,实现城乡包容性增长的一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刘升阳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5):43-46,107,108
自2008年以来,欧洲与美国等经济发达的西方经济体相继爆发债务危机、信用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出现严重增长停滞,发展前景令整个社会堪忧。特别是如美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原经济强国,更是债务危机进而金融危机令世人大跌眼镜。那么这些国家危机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所在,是表面上社会看到的国债发行危机、欧元经济体危机、金融问题,还是更深层次有关经济财富增长、制度认识和构建上的问题。欧美金融市场自二战以后的规制建设,经历了由"扶持"到"攫取"的深刻变化,其监管体系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规制变化引起的。去其糟粕、吸其精华,是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金融规制时应坚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在殖民时代,西方列强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广大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没有殖民地,也就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在全球化时代,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①的原料依赖转变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市场、资金、技术等的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更加严峻,其中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体系中将更加边缘化。为摆脱这一困境,发展中国家更应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雷声 《学术界》2001,(6):34-47
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经济发展,是受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制约的.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视角进行考察,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既表现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也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展.这一本质不仅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挑战多于机遇,而且决定了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加强自身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2011年因地震海啸引发的日本核电站泄漏事件,使世界各国必须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亚洲地区也不例外。如何尽快摆脱困境,继续保持亚洲经济的良性发展势头?很多国家结合本国特点,提供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公民社会的成熟,明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形成亚洲地区多层次的环境治理机制,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Despite widespread belief in the benefits of economic growth, some scholars emphasize the potentially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growth—and especially rapid growth—for social and political outcomes. Using data for 149 countries between 1960 and 2010, I analyze th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on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conditions. Dynamic random-effects and two-way fixed-effects estimators, both with and without instrumental variables, yield several conclusions. First, economic growth is causally prior to rights conditions. Second, economic growth has a modest positive effect on human rights, albeit with diminishing returns at high growth rates. Third, low-income countries account for much of this relationship: growth improves rights conditions for most low-income countries, but extremely rapid growth is inimical. Growth has little effect among middle-income countries, while for high-income countries th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but not robust. I bring these findings to bear on long-standing debates between proponents and critics of moderniza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必须解决好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分配不均;二是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在一国之内的劳动与资本之间以及不同劳动力群体之间的分配不平等。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各个国家仍有坚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要,而经济全球化也的确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当前收益分配不均的、服务于发达国家跨国资本利益的经济全球化秩序所带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秩序,建设平等参与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促进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打造使得各个群体均能获益的包容、普惠的经济全球化模式,使经济全球化真正惠及全人类。  相似文献   

18.
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一国的经济增长。但国际资本流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它需要东道国具备相应的对国际资本吸收、消化和利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通常会受经济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阶段任务和发展目标的制约。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利用国际资本的方式和效应也要发生动态改变。东亚和拉美的一些国家为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技术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转移并辅之以当地的技术积累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 ,以及国际技术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提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技术转移的策略 ,它包括拓宽国际技术转移渠道 ,重视组织变迁在国际技术转移中的地位 ,降低参与国际技术转移的交易成本。最终提高参与国际技术转移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武剑 《兰州学刊》2008,(4):72-75
文章对现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非洲、拉美、亚洲和东欧部分地区)土地改革政策进行分析。土地改革在这些国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针对土地过度集中问题而实施的重新分配和土地权利的确权及登记。土地登记是西方捐助国、国际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学术界所推崇的土地改革方法。文章对土地登记和确权的三个核心概念——地权的安全性、赋权和习惯法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国内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