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坪 《晋阳学刊》2011,(1):124-128
“新时期文学”是尚有明确社会改造目标引导的文学,而在“后新时期文学”中,这种理想的目标已经淡出并趋向干无。这是决定两个分期文学现象呈现质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两个分期的文学阶段的所有相异之处,都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2.
由广东省社科联和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佛山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1990年比较文学研讨会于3月28日至31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我省有关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研讨会除了讨论比较文学以外,还涉及到中西文化的比较和多学科、跨学科的比较文学研究。现将会议的主要讨论内容概述如下: 一、中外文学理论与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 中国与外国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方面,由于各自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鲁迅研究的进程,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时代脉搏跳动的。由于鲁迅研究在建国后前三十年形成的显学、官学地位,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只能遵从官方规定的结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对旧有束缚的每一次破除,都是研究者争取自由思想的学术勇气的体现,同时又成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推动力。这里刊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顾新时期鲁迅研究,肯定成绩,揭示问题,表达着学术研究者冲破外在的和自身的禁锢,自由思想、自主创造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执编《联合文学>的台湾诗人初安民,在该刊1992年元月号以《文学文化化>为题,首次明确提出a文学文化化"的口号,称之为未来两年<联合文学>所要追求与努力的方向,并引用维克多·赫尔所著之《文化理参>为“文化”下了如此定义:所谓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模式及心态,以及为经营某种生活所酝酿出的种种精神及物质层面的活动。”无独有偶,1992年6月,在另一重要文学期刊<中外文学>创刊纷周年纪念专辑上,总编辑廖成浩撰文表白其办刊宗旨亦写道:“我们也意识到文学与文化的不可分割。因此,探讨文学的文化意义,实践文学的文化使…  相似文献   

5.
用文学"知识场"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文革"后文学"知识场"重新生成的各种社会力量,可以看出新时期文学体制的生成与变革是一个自下而上又由上而下、各种社会力量相互妥协的过程。"人民"成为文学知识分子参与新时期文学知识场重建、质疑文艺审查制度并得以精英身份发言的重要策略。与此相应,1982年列宁《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中译文修改稿的发表,标志着党作为文学知识生产的管理者逐渐以间接规约文学知识的传播阶段——出版物,取代以往直接限制文学知识的生产阶段——作家创作的领导策略,新时期"人民-文学-政治"三元文学体制形成并对繁荣新时期文学创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在前一段的文化研究热潮中,文艺理论界论述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时,也提出了“文化视角”的命题,很多作家也都曾从这个角度撷取社会生活,出现了不少“文化小说”、“文化电影”。对于这个曾经发生过不小影响的文学形象,现在应该如何认识呢? “文化视角”应该是最适合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视角社会生活是丰富、复杂的多面体,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撷取材料。经济学家可以从经济的角度,政治学家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哲学家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去撷取。文学家呢,当然应该从文学的角度了。但是文学比这些社会学科内容宽泛得多,从什么角度去认识,怎样撷取社会生活,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相似文献   

7.
前两年,“岭南文派”的争鸣热闹了一阵子,虽有不了了之之憾,但岭南文学的专门研究毕竟开了个头。开场不易,为继更难,为推进这一研究向纵深发展,本刊于今年4月召集了广东部分中青年研究者座谈,与会者围绕岭南文学的特征问题,从文化地理、文化传统、文化心态、语言工具以至岭南文学的发展趋势等不同角度发表了意见。本刊将陆续把这些见解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8.
国民性问题是在本世纪初第一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提出来的。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都曾对国民性进行过精辟的分析,并给以无情鞭挞,意在警醒世人,引起“疗救的注意”,推动中国的改革。毫无疑义,他们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具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无论是从社会革命的角度看,还是从文学革命的角度看,都是功不可没的,其深刻性至今也还能引起我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沉思。但是当我们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的深刻历史内容时,我们就会看到,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性,这个含义深广的命题,十分遗憾地被急速而来的社会政治变革冲淡了,其探讨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在某种程度上还存着偏颇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女性”是相对于“男性”而言,两者本应相互依存、相互印证,而非相互对立。我们所以特别提出“女性”来谈论,是因为“女性”还远远未获得应得的、与“男性”相对应的、可以平等对话的地位和认识。这是由于传统的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制历史迫使女性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未意识到“自我”,这就决定了在以往历史中所形成的公共语言形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着“男性”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实质上总是相对公共性而言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在解构传统制度下做男人与做女人的历史,并试图重建其他历史时意识到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现代…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探讨性的过程。十几年的时间内,流派纷呈,起伏跌宕。八十年代中后期,“文本主义”文学倾向成为较突出的现象之一。到目前,该流派在创作及理论上已走过较为热闹的阶段。我们得以有可能对它进行较为完整、客观的探讨。对“文本主义”在发展中迷失的分析,也许会给探讨新时期文学的未来道路提供一点启迪。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文学"在今天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具有双重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它是来自1980年代的一份文学和文化精神的遗产;另一方面,它也是实际参与创制其后及至当前文学、文化形态的一种思想资源。但无论就哪方面而论,"新时期文学"本身都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在历时性的维度上,这种矛盾体现为以1980年代中期的"方法年"和"观念年"为界的前后两个不同追求目标、不同演变机制的"新时期文学"片段;在共时性的维度上,这种矛盾与社会政治意义上的"新时期"紧相纠结,显示出了历史主义和经验主义、决定论和实证论、先验信念和理性批判等多重思想潮流错综交织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12.
只要我们依据事实、认真考察一下新时期(这里主要以1978年和1993年为其上、下限)报告文学一路优先于文坛,并创下许多轰动效应的情形,就不难发现,这种脱胎于新闻的现代文体的兴盛,固然应归功于其有着比一般新闻更深入的对于当代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感触及,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日益凸现的商品化趋向,无疑也是其兴盛的重要原因。提及“商品化”,也许会有许多人还难以将它与报告文学联系起来。因为这种文体一向被认为是“变动得很快的社会中文化斗争的利器”①,是充满了高度战斗性和强烈政治性的“一种危险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于文坛的"后新时期文学"是一种不同于"新时期文学"乃至整个经典文学的全新文学-文化事件。这一事件的出现,既标志着中国文学在"后新时期"的各种文艺思潮和复杂社会语境中的巨量发展,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历史进程和民众生存生活的深刻变迁,并与一种全球性的新型世界观和一种新的社会重构认同及价值迁延相关联,是这诸多社会文化症候在文学领域的操演。基于这一认识,"后新时期文学"的价值就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视岭南,不仅包括深入总结岭南文学的风格与特性,同样也包括面对其欠缺和局限.一方面是对岭南文学深度的开掘,另一方面是对创作向度的把握.在岭南文化的基础上,对岭南诗学的研究思路进行整理和澄清,在新的层面上,致力于岭南文学与文化相互提升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某一地域的文学,凭藉其独特的语言和风土人情(包括社会生活、经济生产),也就表现着独自的审美意识,必然形成地域文学的鲜明特征。从岭南文学来看,当前急于高张流派的旗帜,着实余勇可贾,却又多少感到出力不在实处之憾。其实,眼下首要的不在于承不承认流派的存在,而在于认清岭南文学的基本特征。那么,岭南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我以为,假若以最省俭的字眼来概括,那就莫过于“融合”二字了。从近代至当  相似文献   

16.
1993年2月8日,在中国美术馆门前的广场上,安放了一座巨型的雕塑,它是罗丹的《思想者》,这座在中国大陆曾被无穷复制而家喻户晓的作品突然真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80年代,它几乎可以说是我们的文化寻求的象征,曾如此地激动了我们。今天它真的和我们对视着。这个沉默的灵魂离开了它的故乡巴黎,穿越了巨大的空间距离,奇迹般地走进了巨型的国际化的第三世界都市,它一定会感到震惊吧。这里有与欧洲完全不同的古老的文明,而它背后的中国美术馆是一座仿古的中国式的建筑,与《思想者》构成了一种无法和谐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认真总结新时期文学15年来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展望90年代文学的发展态势,研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摆在文学面前的一系列新任务新课题。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浙江省富阳县文联协办,五月上旬在富阳召开了为期5天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走向”学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新时期文学·改革题材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概念最早见于中共中央"十一大"文件。"新时期文学"话语最先出自刘白羽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80年代末,新时期并未终结,新时期文学继续发展。"后新时期"、"后新时期文学"仅是一种说法,与实际相去甚远。新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题材文学是新时期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与"文革"前"跟形势"、"写中心"的文学大相径庭。在文学创作日趋私人化、边缘化、商品化的情况下,改革题材文学呈现卓然不群的美学品格:强烈的时代感、使命感、真实感、悲壮感,具有揭示矛盾。匡扶正气、寄托理想、提升灵魂的警策功能和鼓舞力量,其思想穿透力、艺术感染力、情感震撼力深获读者称赏与共鸣。为一切时代而写作的最好方式是真诚地描写现在;为走向世界而写作的最佳途径是忠于自己的祖国。  相似文献   

19.
泓峻 《山东社会科学》2013,(1):69-73,154
中国“新时期”初出现的“意识流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这使得采用在当时占主流地位的社会学思路,以政治话语去为其进行合法性辩护遇到很大困难.因此,为“意识流小说”出场进行的辩护最终转换成了作家、批评家、理论家共同参与的学术建构活动.尽管最初参与论争的人政治诉求与学术诉求常常相互纠结,学术话语的使用同时也是为政治立场辩护的策略性选择,但随着论争的展开,后来的学者更多地被学术话题本身吸引.这是“新时期”文学批评用学术话语置换政治话语的一次重要尝试,对当代文学研究者学术意识的回归与学术身份的确立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黄坤尧 《学术研究》2012,(3):124-126
张九龄与陈子昂分创清澹之派与古雅之源,因此粤诗的开山是唐诗的一个高峰.但宋元以后,粤诗后继不振,名家亦少.胡应麟《诗薮》所谓岭南诗派,主要指以元末明初孙蒉为首的南园前五子;其后南园后五子于抗风轩设社,诗风相近,亦属岭南诗派.明清岭南诗风大振,近代岭南诗风更盛;但是,如果兼包古今,将整个粤诗都称为岭南诗派,泛指广东地域风格不一、情怀亦异的诗歌,可能过于庞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