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其由初始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历史条件形成的基调和风格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底色。黑土地域文化的优长与缺憾是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简单肯定与简单否定。塑造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关键在于黑土地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超越,并提出了黑龙江现代人的理想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2.
辜堪生 《天府新论》1999,(6):95-95,F003
自地球上出现了城市,人类便踏进了文明社会的门坎,文明与城市的共生性质早已为学术界所认可。所以几千年来,城市在不断地发展,人类文明的水平也不断地得到提升。然而,若就每一个具体的时代而言,人类文明的进步水平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又常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如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生活的希腊古典时代,其哲学、数学、文学、戏剧、雕塑、建筑等领域俱达到极高的水平,但当时的雅典城区才方圆一英里,城市的发展显然滞后于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当然,我们今天已经很难判断狭小的雅典城市是否与发达的希腊古典文明不相适应。可是,当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4.
由陶志刚主编,宋洪德、李敬晶副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出版的《现代城市文化》一书,是市社科联落实大庆市委“大文化战略”而确定的一项重大课题。是市社科联组织我市社科战线年轻的专家学者经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精心撰写的一项科研成果。这项课题研究,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结合大庆城市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运用城市学与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知  相似文献   

5.
白丁 《天府新论》1998,(5):95-96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著作人包含着为近现代知识分子寻‘根’的意义”——此为刘修明先生对其新著(儒生与国运)(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之题旨的概括。中国知识分子历史道路的漫长坎坷,及其坚毅力行的“入世”品性,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特殊范型意义。本书由此着眼,并且准确地把儒生定位为这一特殊社会群类的主体加以研究,以“儒生与国运”的命题展衍开来。.以儒生为主体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类,形成于中国文明社会史第一次发生大变动的时代,即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剧变的投影焦点,集中在这个既是旧时代的弃儿、又是…  相似文献   

6.
李霞 《兰州学刊》2011,(6):172-175,185
张爱玲被公认为城市文学或曰市民文学的代表,她的作品主要描写现代都市上海、香港中各类人物的生存状况,而尤以描写封建没落贵族生活的作品为最佳。小说《倾城之恋》可作为这方面的代表。从张爱玲对其主人公生活的细节描绘中,一方面可反映出她对传统文明和现代城市文明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她对启蒙话语和现代性话语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刘新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1,(3):164-164,157
《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一书,是从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互关联的独特视角探讨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学术专著。全书共有九章,25万字,2001年1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与近年来研究资本主义的著作不同,这部书不是各种学派不同观点的拼凑或学术资料的简单堆集,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对资本主义进程的一种系统化的研究。全书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论及世界市场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危机、挣扎、生命力的延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世界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状况、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演化的关系,以简略的…  相似文献   

8.
刘志一 《殷都学刊》2001,(2):110-111
黄河是横贯中国、影响深远的一条大河。自古以来,它就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但对黄河与中国传统科技发展关系的研究以及它在形成独具东方魅力的传统科技体系中所产生的影响、黄河流域科技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等问题,国内外尚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论述。王星光、张新斌合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黄河与科技文明》一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黄河与科技文明》一书,全面论述了黄河流域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盛况。在该书的十二章中,分别涉及中国传统科技文明中的农业、水利、陶瓷、纺…  相似文献   

9.
熊考核 《船山学刊》2002,(4):139-140
<王船山研究资料索引>(以下简称<王>)约2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0.
胡俊海 《东岳论丛》2003,(3):50-51,55
《长恨歌》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打出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 ) ,《首席执行官》则以大江东去、壮士断腕般地激情触摸着时代的脉搏 ,由此打造出城市文学中的两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曹胜高 《中州学刊》2023,(12):144-149
周有七祀制度,王祀泰厉、诸侯祀公厉、大夫祀族厉,以厉祀祭祀无后者。殇祀则祭祀二十岁以下的殇者,使其附先祖从食。二者皆以祭祀的方式,使其魂有所归而不为祟。兵死者不入兆域,通过集体安葬而享受祭祀。楚有厉神,又有武夷掌兵死者,皆使兵死者享受祭祀而有所归。由厉祀、殇祀制度观察,《国殇》当为楚国为兵死者举行的公祀仪式,以安其魂。按照楚汉的魂魄观念,神灵魂魄合一,常人则魂飞魄散,故《礼魂》当为安魂曲,用于人鬼之祀,其当为《国殇》的附歌,而非送神曲。  相似文献   

12.
李似珍 《船山学刊》2002,(4):143-143
朱义禄教授所著的<黄宗羲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同同时代人的新内容,这种新,至少可从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萧燕 《天府新论》2000,(1):95-96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研究长廊里,白话小说无疑是最贴近社会、贴近人生,最拥有读者群的品种,但其发展轨迹如何,古往今来的大体面貌怎样,其内涵以及相关作者群、读者群和研究者群的阶段性特色是什么?……多年来一直少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描述。怀着这样的遗憾,我在由乔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主流》丛书中发现了一部令我欣喜的论著———《白话小说:从群体流传到作家创作的社会图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白话小说》)。作者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孜孜石乞石乞,辛勤耕耘二十余年,出版了诸如《钱起诗集校注》、《…  相似文献   

14.
姜凌 《天府新论》2000,(5):93-94
郑晓幸、文大会、傅泽平合著的专著《走向新世纪的西部大开放与大开发》于 1 999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绝不是仓促的应景之作 ,而是作者潜心研究 4年 ,适逢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时出版。细读全书 ,很容易体会到 ,作者的研究的确是下了功夫的。立足于时代特征的高度 ,具有比较开阔的理论视野 ,既注重追求理论性 ,又具有深厚的实践性 ,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特点。作者之所以能够在几年前就意识到西部大开放、大开发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并且付出很大努力去作研究 ,正是基于时代高度和理论深度结合形成的前瞻判断。全书从对中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5.
陈徒手新著《人有病,天知否》出版以来,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和好评,认为是一部材料翔实丰富、开拓了文学史研究空间、颇有新意的著作。我在赞成这些意见的同时,还想补充说点具体看法。我是在此书出版以后才有机会与作者匆匆一晤,但在本书文章单篇陆续发表时就已读过并引起很大兴趣;成书后又读了一遍;然后为了想写点感想,又翻阅了多次。我所以先说到这些读书过程,是想说明好久没有像这本书那样吸引我了。也许这只是我个人读书太少、面又狭窄且兴趣所致之故。但确实也由于此书所展示的世界与我们以往所知道的当代文学史,既似曾相识却又…  相似文献   

16.
黄永林 《云梦学刊》2013,(3):157-158
民俗是地域文化的核心,湖湘民俗文化中的水神信仰文化真实地反映了湖湘民众对水的感恩与敬畏,反映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与水的息息相关。洞庭湖水神信仰历史悠久、形态万千,伴随着漫长历史发展进程,已成为湖湘民众历史记忆、精神气质、祖先崇拜、艺术审美的复合体,成为湖湘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去学界对此重视不够,很少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覃生 《天府新论》2002,(4):94-95,F003
由原贵州著名学者 ,现在广东工作的萧君和教授主编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民族史》 (上、下卷 ) ,是一项极具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经过长期广泛而艰苦的调查研究 ,考察我国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及海外华人的历史与现状 ,进行科学、严谨的资料采集与分析、鉴别 ,并全面、系统地搜集、研究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整个中华民族进行科学探讨和全面把握 ,制定出合乎学科规范要求的体例 ,撰写成书公开出版。全书 90余万字。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非常巨大 ,没有高度事业心和为…  相似文献   

18.
孙天竺 《理论界》2005,(3):210-211
田阮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明的表现》,该书分为两编。第一编:文明的定义,论述了处于不同阶段的文明,以及文明与文化,文明与宗教,文明与亚文明的关系,还有超级文明“叙利亚”。第二编:文明的表现,论述了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犹太、伊斯兰、俄罗斯、西方、印度、日本、中国文明的优缺点,从而使中国人对中国文明有了重新的认识并重拾信心。一、对中国的文明规模有了重新的认识这里文明规模及其所蕴涵的文明能量是指一个历史文化共同体基于其基本价值理念,在人口、经济和疆域规模以及政治整合性、文化科技创造力和军事能力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王炜民主编的《中华文明简史》是一本立意新颖 ,主题鲜明 ,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教科书。该书有四个特点 :一、重视理论的创造 ;二、重视源和流的探索 ;三、覆盖面广 ,重点突出 ;四、文笔与史笔结合 ,熔学术性、知识性、通俗性为一炉 ,较好地解决了学术专著与通俗读物不能共融于一体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湖南大学留日归国博士陈晓春的新著《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2)一书,是我国学术界第一本系统研究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的专著,集中反映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长期以来,我国将科学研究、医疗、教育、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社会福利等机构看作是纯消费支出部门,国民经济的研究一直局限于第一部门(企业)、第二部门(政府)的二元化格局之中,作为独立的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对于拓宽经济增长的空间,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功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挥。在由知识经济和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