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波伏瓦与她的《第二性》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一个标识,但是,在当今后现代、后结构主义的背景之下,她的女性主义理论也远非过时。若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重读《第二性》,将会发现波伏瓦的女性主义伦理思想对女性解放理论与实践的卓越贡献及其对当代女性主义的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8):84-86
韩国总统朴槿惠是韩国乃至现代东北亚地区第一位女性国家领导人。她的成长环境和政治经历使她的思想带有了激进女性主义的印记,她将男女平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亦带有国家女性主义的特征,她致力于参与政治,也在政策制定中为女性争取权利。然而,父亲朴正熙作为韩国历史上最强势的总统,其父权思想对她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她所着意的国家女性主义思想其实是"非人化"和"男性化"的,而这也是国家女性主义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和悖论。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的科学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来 ,女性主义学者相继发表文章和著作 ,阐述和探讨女性主义的科学观点 ,桑德拉· G.哈丁的著作《谁的知识 ?谁的科学 ?从妇女生活出发进行思考》就是其中非常有影响的一部 ,她提出的“立场理论”已为许多社会科学界的女性主义学者所接受。女性主义科学讨论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这一讨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自然科学界的女性学者对这些观点又有哪些反映呢 ?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与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对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总体上对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间的关系略作理论分析,阐述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紧张和亲和或对立和融合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和扩张在过去 10年中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女性主义经济学通过把性别分析引入经济理论 ,重新解释了妇女在家庭、劳动力市场和教育等领域中受到的不平等对待等问题 ,同时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女性主义经济学不仅对基本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而且 ,它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提供了新的视野。本文对女性主义经济学在这些方面的内容和未来发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基进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改造社会方案给予剖析 ,认为它们在探讨妇女解放的理论与实践上各具特色 ,相互补充 ,但均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法学作为后批判法学的一个分支,在美国的理论界和司法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女性主义法学在批判传统法律理论和现行法律制度的时候,运用了意识觉醒、女性主义实际推理和询问妇女问题的方法。这种法律观(包括其法律实体观和法学方法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无法与传统的理论相抗衡——这也决定了女性主义法学无法实现其解构传统法律文化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身体写作是法国女性主义写作理论的核心,强调女性身体语言在文学里的独特作用。受其影响,中国"70年代后"女性作家卫慧、棉棉等人的创作正视女性身体生存权,用无理性物欲和情欲主宰文本叙事,质疑传统社会对女性权利的界定。使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既带有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特色,又具有后殖民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女性主义者透过实践诉求两性平权的社会,试图让女性从"父权制"中解脱出来。1970至1980年代开始,社会工作者将女性主义观点应用到实务工作中,从而产生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女性主义社会工作通过对传统社会工作的批判,对其专业性进行了重塑,让实务者不仅使女性在能力建设、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也使女性在宏观的社会关系变革中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过去 2 0年来 ,所谓的第三次大辩论 ,或国际关系理论朝着建构主义的转向 ,一直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关注。色彩纷呈的批判理论和认识论———社会学研究途径、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途径和文化理论———似乎主导了主流的国际关系期刊。后现代主义 (也称为批判理论 )也许是第三次大辩论的最激进的攻击波 ,应用文本理论向世界政治中“客观”现实的观念发起挑战 ,拒绝约定俗成的社会科学观念 ,且寻求推翻国际关系领域中所谓的主流话语 ,推崇先前边缘化的团体可以发出其声音的新政治。对于已经日益专注于以元理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西方伦理学说中 ,女性主义以其独特的性别分析方法和视角对主流伦理学说进行了批判与重构。本文对女性主义伦理学的方法论进行探究与阐述 ,分析了其核心范畴———“性别”范畴的意义与内容转换 ,展现了其质疑主流伦理学合法性的基点  相似文献   

12.
李东晓 《社科纵横》2013,(7):146-148
女性主义电影观众理论是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主义者借助于精神分析等理论对女性观众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从对女性观影位置的忽视到女性观影位置在两性之间摇摆,再到多重主体位置之间游移以及女性主义理论家的反抗性阅读,这些理论都丰富了女性主义电影观众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于文秀 《求是学刊》2005,32(4):87-92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最突出特色是理论与方法上的异质性特征和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她的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是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的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拓展了新的空间,也使后殖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查菲茨  濮亚新 《社会理论》2001,(1):56-66,77
在过去25年中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理论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最近开始影响到主流理论。本文认为新马克思主义、宏观结构主义、交换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网络理论、社会地位期待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法、新弗洛伊德论和社会角色论等女性主义的视角更应充分地整合到主流社会学的理论中。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人类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主义人类学就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 (FeministTheory)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本文旨在介绍女性主义人类学的历史发展、主要理论和方法论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呈现了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相互推动发展的新特点.以"社会性别"概念为线索,我们可以对20世纪末以来的女性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运动的发展进行大致的勾画.  相似文献   

17.
袁英 《求是学刊》2013,40(5):109-115
女性主义出于其鲜明的政治诉求,以极大的热情认同福柯的话语理论,并积极谋求与其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和交锋。女性主义对于福柯话语理论的运用总是与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政治诉求紧密相连,在挪用"话语"概念的同时也对其加以反思和改造。女性主义学者对权力/知识问题的关注与她们在当下知识体系中的现实处境密切相关,其促使女性主义学者摆脱旧的知识生产模式,并对父权制中的许多"知识真理"提出质疑。女性主义学者在评价福柯的权力/抵抗观时往往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对其提出质疑和批评,另一些学者则充分肯定其积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有效的抵抗策略或途径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一篇经典文献.该文首次全面介绍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思想流派,客观介绍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系统梳理女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和理论,尤其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回顾福利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重点是分析女性主义对福利国家的基本态度,指出女性主义对不平等"有限关注"的局限性,描绘女性主义视角中的福利和她们的理想社会,是科学认识和准确理解女性主义福利思想和福利理论的基础文献.这对女性主义思想意识不断觉醒,社会性别议题主流化,国家反家庭暴力成功立法和现代家庭福利政策成为国家社会政策议程优先领域的中国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现实、理论、政策和专业服务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法学的生成及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霞 《浙江学刊》2005,103(3):210-214
女性主义法学是西方现代法理学思潮的一个流派.其思想产生于女性主义各派理论;其方法论以意识觉醒的方法、实际推理、询问具体问题及解构为主;其理论基于后现代主义认识论;其主要观点集中于对传统自由法学、法律实证主义及法律的批判上.女性主义法学的发展趋势将可能是多种学派的共存,其对法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正由边缘步入中心.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具有女性主义的天然本质.女性主义在与社会工作的碰撞和交融中逐步成为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来源.90年代末以来,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因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多重转向而呈现了从"身份政治"到"话语政治"的理论层进.当代女性主义不仅为社会工作开辟了性别与压迫的专项议题,更批判性地带动了社会工作在研究方法、服务模式以及实务取向上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